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子的幾句話,就逼得父親自殺

2010年,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講師劉燕舞在研究農村老人自殺現象時, 瞭解到這樣一個真實故事:在外打工的兒子請了7天假回家, 看望病危的父親。 兩三天過去, 兒子發現父親沒有要死的跡象, 就問父親:“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請了7天假, 是把做喪事的時間都算進來的。 ”老人隨即自殺。 四川一位八旬老太, 和兒子產生口角, 兒子破口大駡“怎麼不去死了哦”, 老人一時想不通跳入河中, 幸而最終被緊急趕來的員警救下。 一句話就逼死自己的親人, 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 只是許多人都忽略了:越親近的人, 越渴望得到溫柔對待,
因為在乎, 對你的每句話都在意。 《論語·為政》裡, 子夏曾問孔子, 何為孝, 孔子的回答是:“色難”;楊瀾問:“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 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周國平回答:“這個錯誤, 我也常常犯。 ”能夠不給家人臉色看, 是最不容易的。 日常脫口而出的氣話, 不知已給彼此帶來多少次傷害。 但再親密的家人, 也不意味著有義務承擔你無止境的情緒發洩。 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後, 愛對母親發脾氣。 母親死後, 他幡然醒悟:“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 絲毫也沒有驕傲。 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 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 我已經懂了, 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看過一個新聞的採訪視頻, 女兒因家中無力為她買房買車, 對父母惡語相向,
稱他們噁心, 是垃圾賤人, “我明明是個很好的學生, 就是被她給毀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