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后下嫁”是怎麼回事?孝莊文皇后的傳奇人生!

太后是指清孝莊文皇后, 姓博爾濟吉特民, 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 天命十年(一六二五年)嫁給後金仔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為妻。 一六二六年皇太極繼承汗位, 一六三六年稱帝, 封博爾濟吉特氏為永福宮莊妃。 一六三八年生第九子福臨。 一六四四年福臨即位, 順治皇帝福臨尊其生母為皇太后, 一六六二年福臨之子玄燁即位, 康熙皇帝玄燁尊其祖母為太皇太后。 由於博爾濟吉特氏是皇太極的妃子, 諡號孝莊, 又因博爾濟吉特氏的兒孫都做了皇帝, 故稱她為孝莊文皇后。

“太后下嫁”是指孝莊文皇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九子, 皇太極的親弟。 一六四四年福臨即位, 稱順治帝時只有六歲, 因此由叔父多爾袞攝政, 故稱攝政王。 孝莊文皇后是否下嫁攝政王多爾袞, 由於在史書上沒有明文記載, 因此, 長期以來, 眾說不一。

按照當時蒙滿人的婚姻習俗, 弟娶兄嫂, 妻姑侄媳是不足為怪的。 但從漢人的倫理觀念看, 弟妻兄嫂是極不光彩、不文明的事。 而太后下嫁就更不光彩了。 因此, 有人認為, 太后下嫁沒有明文記載的原因是由於清朝皇室子孫受漢族風俗習慣的影響, 認為太后下嫁不光彩, 為了遮蓋太后下嫁的事實, 毀書滅跡, 致使後人難以弄清事實真相。 認為孝莊文皇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是確有其事的。

太后下嫁的目的是為了緩和矛盾, 保住兒子福臨的帝位。

從當時實際情況看, 一六四三年皇太極死後, 諸王爭奪皇位的鬥爭十分激烈, 出現了“諸王兄弟, 相爭為亂, 窺視神器”的局面。 在諸王爭奪皇位的鬥爭中, 睿親王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最有希望, 兩人開展了激烈的爭位鬥爭。 足智多謀的孝莊文皇后, 也不甘心袖手旁觀, 聽人擺佈, 想利用這次鬥爭, 使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 為此她施展巧妙的政治手段, 籠絡各方力量, 求得同倩和支持。 迫使多爾袞讓步, 使之主動提出立年僅六歲的福臨為皇帝。 因此福臨就成了清入關後的第一代皇帝, 即順治皇帝。

福臨的即位, 是以諸王為首的各派政治力量暫時平衡的產物。

年幼的皇帝不僅受諸王的控制, 而且隨時都有被廢的危險。 尤其是攝政王多爾袞想當皇帝的野心不但沒有消除, 而且隨著權力的擴大, 做皇帝的欲望也隨之增加。 順治元年(一六四四年)十月多爾袞被加封為叔父攝政王, 建碑記績, 順治二年, 命史官按照帝王禮制為他記攝政王起居注, 以皇帝自居, 順治三年, 多爾袞私取大內信符貯入王府, 順治四年, 停止御前跪拜禮, 私制御用服飾, 並罷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 順治五年(一六四八年), 逼死政敵肅親王豪格, 自稱皇父攝政王。 至此多爾袞實際上一人獨攬清廷大權, 順治帝不過徒有虛名而已。 在這樣的情況下, 孝莊文皇后感到多爾袞隨時都有發動宮廷政變、篡奪皇位的可能。
因此, 她只有依照蒙滿的習俗, 下嫁攝政王多爾袞, 才能緩和矛盾, 保住兒#p#分頁標題#e#子福臨的皇位。

太后下嫁雖無明文記載, 但對一些史料的分析研究就不難看出太后下嫁是確有其事的。 清末刊行的《蒼水詩集》中有“上壽稱為合巹尊, 慈甯宮裡爛盈門, 春宮昨進新儀注, 大禮恭逢太后婚。 ”“太后婚”是指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這件事。 詩作者是清初人張煌言, 與多爾袞同時, 從而說明太后下嫁是可信的。 據蔣良驥的《東華錄》說: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 又親到皇宮內院。 ”《清史稿》中也有“叔父攝政王治安天下, 大有勳勞, 宜加殊禮, 以崇功德, 尊為皇父攝政王”的記載。 無疑多爾袞已把太后置於妻子, 皇帝置於兒子的地位了。 如果太后沒有下嫁,

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多爾袞死後, 竟被破例追封為成宗義皇帝, 這就十分清楚太后下嫁確有其事了。 另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 仁祖二十七年(一六四九年、清順治六年)二月, 清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鮮遞交國書, 朝鮮國王李棕看見書中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 便問清朝使臣:“清國諮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 此何舉措?”清使臣答曰:“今則去叔字, 朝賀之事, 與皇帝一體雲。 ”在這里間接地透露了多爾袞稱皇父“已為太上”與太后相對稱, 正是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的一個有力旁證。 另外, 在《清史稿》中有順治五年, 多爾袞逼死肅親王豪格後, 納肅親王豪格福晉為妻的記載。 豪格為皇太極長子, 福臨親兄, 多爾袞的親侄。 多爾袞對侄媳都可以無禮,就更不用說嫂嫂了。從而可以推知,多爾袞冠以“皇父”之稱,必是多爾袞妻順治之母,而順治尊之為皇父的。

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十二月,孝莊文皇后在病重時,對,康熙說:“大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這是違背清朝帝后喪葬制度的,這說明她有難言之處,由於她下嫁攝政王多爾袞,再同皇太極同穴合葬,怕世人恥笑。因此,孝莊文皇后死後不願去昭陵與太宗皇太極同穴合葬。孝莊文皇后死後,康熙遵照祖母的遺囑,把祖母太皇太后的靈樞停放在東陵,直到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正式葬入東陵地宮,稱“昭西陵”。這也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以上史料,從不同的側面旁證和推測,得出了太后下嫁確有其事的結論。

多爾袞對侄媳都可以無禮,就更不用說嫂嫂了。從而可以推知,多爾袞冠以“皇父”之稱,必是多爾袞妻順治之母,而順治尊之為皇父的。

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十二月,孝莊文皇后在病重時,對,康熙說:“大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這是違背清朝帝后喪葬制度的,這說明她有難言之處,由於她下嫁攝政王多爾袞,再同皇太極同穴合葬,怕世人恥笑。因此,孝莊文皇后死後不願去昭陵與太宗皇太極同穴合葬。孝莊文皇后死後,康熙遵照祖母的遺囑,把祖母太皇太后的靈樞停放在東陵,直到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正式葬入東陵地宮,稱“昭西陵”。這也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以上史料,從不同的側面旁證和推測,得出了太后下嫁確有其事的結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