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特寫:“掙上錢 脫了貧”的呂梁山護工“越來越自信”

11月15日, 呂梁山護工(第十三批)走出大山歡送儀式舉行。 新華網 發(馮帥 攝)

新華網太原11月16日電(王亮)“我在北京就業, 照料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的退休教授夫婦,

每月收入5200元。 ”15日, 來自中陽縣的許連紅“現身說法”鼓勵即將走出大山的1024名護工, “在北京我去了長城、故宮等好多地方, 眼界開闊了, 整個人也自信了。 ”

呂梁市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 貧困人口多, 富餘勞動力多。 “十三五”期間, 呂梁市力爭完成6萬護工護理和家政培訓就業, 著力打造“呂梁山護工”特色勞務品牌。

11月15日, 呂梁山護工(第十三批)走出大山歡送儀式舉行, 市委書記李正印與呂梁山護工握手道別。 新華網 發(馮帥 攝)

當日, 呂梁山護工(第十三批)走出大山歡送儀式在該市體育館舉辦, 為初次離家進城工作的呂梁山護工加油鼓勁。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深情話別、握手歡送即將離開的護工, 意在改變對家政行業的“偏見”。

許連紅作為已經就業的呂梁山護工代表, 為即將走出大山的呂梁山護工“加油鼓勁”。 新華網 發 (馮帥 攝)

“丈夫有病、孩子讀書, 家裡條件不好。 ”2017年初, 許連紅選擇護工作為脫貧之路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父親告訴我, 党指路政府帶頭, 錯不了。 ”

然而初到北京, 許連紅也遇到了普通話不標準、廚藝不好等困難, “想起離開呂梁時李書記的叮囑, 想到我在北京就代表呂梁老區, 一定要把困難踩在腳下。 ”

憑藉著老區人的吃苦耐勞, 依靠著建在護工就業城市的“聯絡部”, 呂梁山護工品牌逐步在全國有了一定影響力。

“教授夫婦把我當孫女, 越來越有一家人的感覺。 ”許連紅卻也深知護工與雇主的關係——當一家人是情分, 不當一家人是本分。

在外就業的許連紅利用每月四天的休息日, 與同在北京工作的姐妹們分享交流當月嫂、照顧老人的經驗, 不斷提高技能。

“截至目前, 全市累計培訓21497人,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004人, 占到培訓總人數的56%;實現就業10226人, 其中貧困人口4928人, 占到總就業人數的48.2%。 ”呂梁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敬平表示。

呂梁市體育館的標語也為護工“加油打氣”。 新華網 發 (馮帥 攝)

“一人培訓就業 全家脫貧致富”。 呂梁山護工進城脫貧後再回鄉, 除了帶回了收入, 還帶回自信。 受到許連紅的帶動, 她的嬸嬸也動了要幹護工的心。

山西紅馬甲家政有限公司見證著呂梁山護工“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截至目前共吸納了1200餘名呂梁山護工就業。 “護工裡年輕的多了, 文化程度高的多了, 參加培訓後就業的多了。 ”該公司負責人周全有感覺“呂梁山護工越來越有自信了”。

“收倒秋,就進城;幹啥去,當護工;為了啥,要脫貧;行不行,行!”在呂梁山護工(第十三批)走出大山歡送儀式上,呂梁市委書記李正印在叮囑、鼓勵之外,還即興作“三句半”一段,也為呂梁山護工就業人數過萬“加油鼓勁”。(完)

“收倒秋,就進城;幹啥去,當護工;為了啥,要脫貧;行不行,行!”在呂梁山護工(第十三批)走出大山歡送儀式上,呂梁市委書記李正印在叮囑、鼓勵之外,還即興作“三句半”一段,也為呂梁山護工就業人數過萬“加油鼓勁”。(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