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印記」花溪公園的前世今生

驅車從貴陽出發, 寬闊的花溪大道沿山形山勢向南延伸 12 公里, 一幅幅綠色的畫面盡在眼前。 花溪河這條靈動的河流如同綠色綢帶, 巧妙地將山、水、田園、村寨疏密錯落地連在一起。 對於世代與之相伴的貴陽人來說用怎樣絕美的詞語來形容花溪也不為過, 花溪的青山綠水已然與貴陽這座城市水乳相融。 花溪公園占地 800餘畝,整體佈局為四山夾一水、一水帶四山, 山環水繞。 四山為麟山、蛇山、龜山和鳳山, 麟山是花溪公園的最高處, 站在頂端公園的美景盡收眼底。

氣韻與靈魂

追溯花溪公園的形成歷史, 經歷了明朝、清朝、民國到建國後。 西元 1638 年 ( 明崇禎十一年 ), 霞客由貴陽前往長順, 在《黔遊日記》中, 對花溪流經的地方有五次記載。 徐霞客遊歷花溪山水, 對花溪美不勝收的風景讚不絕口, 花溪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 年), 花溪白楊寨鄉賢周奎及其子孫提倡風雅,

經營山水, 改獅子山為麟山, 並建亭築壩, 形成了“周家花園”, 即今日花溪公園之初貌。 劉劍魂, 貴州福泉人, 頗負詩名, 有詩、詞楹聯數百首存世。 民國時期曾任貴陽縣(相當於今貴陽市)縣長, 任職期間為花溪公園的建立作出了貢獻。

民國 26 年(1937年), 他將花溪公園開闢為風景區, 並親自規劃勘察, 籌集經費, 築路建亭, 植樹種花;採納眾議把原叫花仡佬的地名更改為叫花溪, 親自寫下“花溪”二字刻於花溪橋北頭;“九一八”事變後在麟山寫下“生聚教訓”的石刻, 以此寄託國人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

發憤圖強, 以洗刷恥辱的決心 , 是貴陽摩崖石刻中最具有政治意義的代表之一;還寫下花溪詩詞《麟山》:“樓擁黔中十萬山, 欄邊群鳥逐雲還。 林拖晚造絲千縷, 簾卷秋聲月半間。 涵翠九旺風瀲灩, 撐空一石蘚斑斕。 清才我笑汪仙譜, 如此青山付等閒。 ”如今登上麟山依然能夠感受到劉公筆下花溪的優美景致。

舊貌與新顏

花溪公園環境優美、悠久歷史、文化深厚, 是貴陽市的生態中心, 是全省生態公園的引領者, 花溪公園的生態環境備受世人的關注。 2009 年 12 月, 以花溪河為紐帶, 涵蓋十裡河灘, 花溪公園, 洛平至平橋觀光農業帶和大將山景區被評為第六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花溪公園是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 年,在貴陽市第六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上,時任貴陽市市長李再勇提出了“以青岩古鎮為核心,聯動花溪公園、花溪濕地公園,整合創建國家 5A 級旅遊景區”的要求。自 1988 年建成以來,公園內的交通、建築、植被和水體都存在很多問題,遊樂場、大噴泉等與公園定位不符的景觀逐漸增多,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公園服務設施破舊等。2010年以後 , 花溪公園的現狀與周圍新打造的青岩古鎮和花溪濕地公園存在很大的差距,已無法承載國家5A 級旅遊景區的要求。按照花溪文化旅遊創新區發展的定位和目標。花溪公園迎來新一輪的改造機遇。2015 年年初,吹響了花溪公園升級改造的號角。

新的花溪公園將現有的 7 個入口空間重新梳理為 5個入口:一號門、二號門、三號門、四號門及麟山門,保證公園交通遊線的合理性和便捷性核心景點:麟山、龜山、蛇山、鳳山、葫蘆坡、小青山;放鴿橋、睡蓮池 、馬鞍橋 、放鶴洲、竹蓮池、百步橋、麟山橋;聽濤林、翠竹路、碧桃園、桂花林、法桐大道、牡丹園、櫻花大道、大草坪等 36 個景點進行自然景觀修復和與人文景觀塑造相結合,完善服務配套,補充公園功能。新增花溪正門、清暉樓遺址展示、抗戰歷史紀念館、倚天亭、花溪故里、百草甸、音樂廣場、生態花園、田園小憩、翠竹繞徑等 10 個景點。

植物配置上,把握“鄉村野趣”原則、生態性原則、地方性原則、“海綿城市”原則、功能性原則。發揮其氛圍塑造,科普教育,生境恢復等多種功能。對水系優化設計。採取擴大水體面積,連通孤立水體,增加彎曲、蜿蜒的自然線勢,增加岸線長度,提高水的流動性,豐富生境空間。經過圍堰的方案改造,如今呈現了生氣勃勃的畫面。用海綿城市理念打造生態花溪。

利用水區域底質改良、水生動植物系統複建、南湖周邊海綿系統構建、駁岸護坡處理等方法,通過水生植物、清淤並投放基底改良修復劑、拋石駁岸、增設浮島等手法,消除水體的內源污染,增加溶解氧、穩定水生物系統,維護水體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淨化水質、同時,利用對現場場地的處理,增設草溝、草泡、道路周邊佈置生態排水溝等,對雨水進行彙集、輸送、下滲和淨化,充分展現海綿城市的理念。

2016 年 10 月 1 日,經過一年多的閉園改造,花溪公園正式對遊人開放。山還是那座山,河還那條河。經過提升改造後的花溪公園景致更加美麗,河流更加清澈,人文景觀更加突出……美麗的花溪河公園曾留下了貴陽人的許多童年回憶,小橋流水、波光粼粼的小船、兒童嬉戲的大草坪……這一切仿佛都沒變。風景宜人的高原明珠——花溪公園,讓我們大家來共同珍惜它、愛護它。

洛平至平橋觀光農業帶和大將山景區被評為第六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花溪公園是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 年,在貴陽市第六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上,時任貴陽市市長李再勇提出了“以青岩古鎮為核心,聯動花溪公園、花溪濕地公園,整合創建國家 5A 級旅遊景區”的要求。自 1988 年建成以來,公園內的交通、建築、植被和水體都存在很多問題,遊樂場、大噴泉等與公園定位不符的景觀逐漸增多,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公園服務設施破舊等。2010年以後 , 花溪公園的現狀與周圍新打造的青岩古鎮和花溪濕地公園存在很大的差距,已無法承載國家5A 級旅遊景區的要求。按照花溪文化旅遊創新區發展的定位和目標。花溪公園迎來新一輪的改造機遇。2015 年年初,吹響了花溪公園升級改造的號角。

新的花溪公園將現有的 7 個入口空間重新梳理為 5個入口:一號門、二號門、三號門、四號門及麟山門,保證公園交通遊線的合理性和便捷性核心景點:麟山、龜山、蛇山、鳳山、葫蘆坡、小青山;放鴿橋、睡蓮池 、馬鞍橋 、放鶴洲、竹蓮池、百步橋、麟山橋;聽濤林、翠竹路、碧桃園、桂花林、法桐大道、牡丹園、櫻花大道、大草坪等 36 個景點進行自然景觀修復和與人文景觀塑造相結合,完善服務配套,補充公園功能。新增花溪正門、清暉樓遺址展示、抗戰歷史紀念館、倚天亭、花溪故里、百草甸、音樂廣場、生態花園、田園小憩、翠竹繞徑等 10 個景點。

植物配置上,把握“鄉村野趣”原則、生態性原則、地方性原則、“海綿城市”原則、功能性原則。發揮其氛圍塑造,科普教育,生境恢復等多種功能。對水系優化設計。採取擴大水體面積,連通孤立水體,增加彎曲、蜿蜒的自然線勢,增加岸線長度,提高水的流動性,豐富生境空間。經過圍堰的方案改造,如今呈現了生氣勃勃的畫面。用海綿城市理念打造生態花溪。

利用水區域底質改良、水生動植物系統複建、南湖周邊海綿系統構建、駁岸護坡處理等方法,通過水生植物、清淤並投放基底改良修復劑、拋石駁岸、增設浮島等手法,消除水體的內源污染,增加溶解氧、穩定水生物系統,維護水體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淨化水質、同時,利用對現場場地的處理,增設草溝、草泡、道路周邊佈置生態排水溝等,對雨水進行彙集、輸送、下滲和淨化,充分展現海綿城市的理念。

2016 年 10 月 1 日,經過一年多的閉園改造,花溪公園正式對遊人開放。山還是那座山,河還那條河。經過提升改造後的花溪公園景致更加美麗,河流更加清澈,人文景觀更加突出……美麗的花溪河公園曾留下了貴陽人的許多童年回憶,小橋流水、波光粼粼的小船、兒童嬉戲的大草坪……這一切仿佛都沒變。風景宜人的高原明珠——花溪公園,讓我們大家來共同珍惜它、愛護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