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明天開幕的廣州車展大劇透,看這些重磅新車就夠了

又到年底, 告訴大家一個好(huai)消息, 2017年只剩下46天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年初定的目標都完成多少了呀?不管怎樣, 車還是繼續要愛的。 在4月份的上海車展、8月份的成都車展之後, 2017年最後一個大型車展——廣州車展即將在明天正式開幕。 今天我們就先來劇透下, 本屆廣州車展都有哪些最值得看的新車, 走起!

斯柯達KAROQ

“別把我和野帝扯上關係, 它太土”

咦, 這不是柯迪亞克嗎, 斯柯達能不能有點新意啊。 雖然它和柯迪亞克的內外設計都挺相似, 連英文名稱也差不多, 但是KAROQ的定位比柯迪亞克低一個級別, 作為一款緊湊型SUV, KAROQ接替的是現在Yeti的位置。

說起來也奇怪, Yeti倒是足夠有新意了吧, 當年剛上市時“野帝”的中文名稱著實雷到了不少人。 但過於有新意再加上定價過高, 市場反而不太容易接受。 野帝在悄悄換回Yeti的名字之後, 再加上將自己降至小型SUV級別, 銷量倒是增長了不少。 不過, Yeti始終沒能把斯柯達在緊湊型SUV市場的門面給撐起來, 這次希望就都寄託在KAROQ身上了。

KAROQ有你熟悉的關於大眾的一切, MQB平臺、EA211系列1.2TSI和1.4TSI發動機、7速雙離合變速箱, 基於MIB開發的中控系統, 以及和大眾車型類似的駕乘感受。 海外版的KAROQ還擁有柯迪亞克都沒能搭載的幾個亮點配置, 例如全液晶儀錶盤、更大尺寸的中控螢幕等。 國產版相比於海外版車型軸距還加長了50mm, 達到了2688mm, 比老款途觀更長。

目前關於KAROQ的疑問還有幾個, 考慮到柯迪亞克個別車型配置不夠合理, 不知道KAROQ是否能夠表現更好;再就是駕駛感受和柯迪亞克以及途觀L相比, 是不是有明顯的差異;至於最終價格的話, 斯柯達一向比大眾更在意性價比, 說不定會有驚喜哦;最後就是中文名稱了, 希望不要再重蹈“野帝”的覆轍了, 和柯迪亞克一樣都叫“柯”字輩兒也挺好。

富豪新一代XC60

“我的北歐豪華風格,

希望你們能懂”

今年成都車展跳票之後, 富豪新一代XC60終於要迎來國內首秀了。 由於今年3月份就已經在海外發佈, 關於這款車本身的懸念並不多, 該公開的資訊基本都已經公佈。

SPA平臺、Drive-E系列2.0T發動機分為T4低功和T5高功版本, 還會推出T8 2.0T插電混合動力版本, 0-100km/h的加速時間為5.3秒,在限牌的城市還能夠領到免費的新能源牌照。

富豪最新的家族化設計風格對於XC60來說正好合身,看起來比XC90更協調,又不像XC40那樣伸展不開,“雷神之錘”LED前大燈和“維京之斧”尾燈都是很有辨識度的地方。如果說設計略有爭議的地方,那就是側面的造型了,窗線在過了C柱之後向上收攏得有點快,感覺不夠流暢,但好處是能讓車身側面顯得更靈動。

國產的新一代XC60還會分為Momentum普通版、Inion豪華版、R-Design運動版,對應的是三種外觀風格。並且和上一代XC60一樣,依舊堅持不加長,國產新一代XC60的軸距為2865mm,與海外版車型一致。

目前我心裡的疑問恐怕要等到開完新一代XC60之後才能解開了,那就是它是否還有老款車型上那種扎實的厚重感,畢竟新一代XC60有所減重,由此帶來的加速更快、油耗更低也是好事。

捷豹XEL

“加長之後,我的目標是混得更好”

捷豹國產的第二款車型,選擇了XE。

當初大家都以為捷豹會首先把中型車XE國產,去跟寶馬3系、凱迪拉克ATS-L硬碰硬。不過頗有性格的捷豹哪能按你想的套路出牌呢,最先國產的中大型車XFL軸距直接加長了140mm,靠著寬敞的後排空間和同級別占優的操控體驗,努力在BBA之外的中大型車市場裡搶個空間。

XE這次軸距加長了100mm,達到了2935mm,超過了3系Li、C級L、A4L。標軸版XE那個連A級車都不如的後排縱向空間一併說了再見,換來了後排能夠安心翹起二郎腿的乘坐體驗。

只是按照進口的XE標軸版的性格的話,後排乘客估計要抱怨了,因為XE扎實緊致的底盤和靈巧的轉向總讓駕駛者忍不住把它開得刺激點,跑跑山路劈劈彎,很容易忘了後排乘客的存在。全新的Ingenium 2.0T發動機、前雙叉臂+後整合連杆懸架、車身75%以上鋁材質的運用,都是XEL繼續發揮運動特性的保證。只是加長後的XEL為了兼顧乘坐舒適性,不知道還能保留原本的幾分運動姿色。

XEL需要向寶馬3系Li學習的不僅是ZF 8AT變速箱如何同發動機完美協調,還有加長之後運動和舒適二者之間的平衡,也就是如何在充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同時,還能盡可能多地保持住自己的天分。目前預售價還沒有公佈,不過捷豹向來有著不錯的終端優惠,如果能達到凱迪拉克ATS-L的優惠幅度的話,那麼XEL還是能收穫不少銷量的。

馬自達MX-5 RF

“我終於來了,你倒是愛我啊?”

總有人會問,馬自達MX-5在海外上市這麼久了,也擺了好幾屆國內車展了,怎麼還不開賣?

但問題是,上市了你會買嘛?就算我相信你會買,一汽馬自達可能並不相信……

所以引入國內的MX-5據說目前只限量500台,售預價35萬元左右,還都是6AT版本的,並且是硬頂敞篷的RF版本。你們想要的軟頂敞篷6MT手動擋,只能指望平行進口了。

雖然引入的過程頗費周折,但馬自達好歹帶來了MX-5,在86和BRZ走後,20-40萬想買輛有趣的車的話,選擇並不多。歐系的寶馬M240i、奧迪S3、福克斯ST和RS(把它倆歸為歐系,沒意見吧)、高爾夫GTI等鋼炮們是一派,美系的Mustang主要任務是拉風,想選擇日系車型的話也就只剩MX-5了(順便懷念下引入過國內的斯巴魯WRX STi)。

MX-5來了,就是好事。至於買不買,則是另一回事。

榮威RX3

“那個很火的RX5是我大哥,但我想要超越他”

RX5對於榮威乃至上汽乘用車來說,都是款功勳車型,有了它的出色市場表現,上汽乘用車一改以往不賺錢的節奏,開始嘗到了SUV市場的甜頭。並且順勢推出了榮威RX3,征戰入門緊湊型SUV市場,矛頭直指長安CS55、瑞虎5X等車型。

RX3很機智地選擇在昨晚正式上市,全系售價8.98-13.58萬元,避開了17號車展媒體日的密集新車發佈。

榮威目前的“律動”家族設計語言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橫平豎直的線條中帶著形面的柔和過渡,總體很符合國內消費者的審美口味。RX3的長寬高分別是4408×1804×1651mm,軸距為2625mm,正好比RX5略小一圈。

內飾設計也是揚長避短,有米色、黑色和紅/黑三種配色方案。大尺寸的中控螢幕體現科技感,適當的鍍鉻裝飾顯得挺精緻,用料上不吝嗇,軟性材質以及皮質材質都是大面積的出現。

從動力系統的規格上也能發現RX3要比RX5定位更低,1.3T三缸發動機+6AT變速箱,1.6L+CVT/5MT,兩套動力組合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目前在SUV市場銷量不錯的幾個品牌都已經實現了廣泛的佈局,從緊湊型到小型再到中型甚至中大型,榮威應該也是如此,RX5的成功只是第一步,RX3來得正是時候,再接下來還會有更多SUV產品上市。

寶駿530

“寶駿在緊湊型SUV市場的招牌,現在是我的了!”

在SUV市場有著同樣遭遇的還有善於製造“神車”的寶駿,首款SUV寶駿560並沒能保持住出色的銷量,進入2017年之後月銷量從原來的3萬多輛滑落至七八千輛左右。就產品力和性價比來說,寶駿560並不差,由於基於730平臺打造,後排的縱向空間簡直是變態大,座椅也是寬大厚實,乘坐的舒適度很不錯,1.5T發動機低扭動力充沛,配合6MT變速箱在市區開,起步甚至比“超跑”GK5還要猛。

▲ 寶駿560

560相對欠缺的地方在內外設計上,精緻的感覺還不夠,SUV的屬性也不突出。再就是受到了寶駿510的市場衝擊,很多人到4S店裡一看,510內外設計明顯更吸引人,價格還便宜不少,於是便冷落了旁邊的560。

在主攻小型SUV市場的510熱銷之後,寶駿順勢在緊湊型SUV市場部署下一位元新兵,內外設計全部採用510所代表的家族最新風格,整體比560年輕、時尚了好多倍,這款緊湊型SUV就是530。

530的長寬高都比560更大。軸距和560一樣,都是2750mm,預計後排空間不會小。動力系統延續了560的組合,1.8L和1.5T兩款發動機。AT變速箱就不奢求了,寶駿730也沒用上,如果530能推出和730相同的雙離合版本的話,那麼在同價位SUV中的競爭力還是會強不少的。

廣汽傳祺GM8

“雖然我像賓士V級,目標是別克GL8,但我只要16萬元起”

在佈局完GS3、GS4、GS5、GS7、GS8的完善SUV產品陣營之後,廣汽傳祺又將目光投向了從未涉足的MPV市場,並且是偏重商務的MPV。

▲GM8諜照

中國品牌的高端MPV一直都沒形成氣候,上汽大通G10和華晨華頌7的MPV范兒還不夠濃,多少都有點“大麵包”的感覺。江淮瑞風M5和即將上市的M6倒是有那麼點意思,但整體造型和品牌形象還不夠豪華。吉利的MPV概念車早在去年就已經發佈,但目前還未量產上市。廣汽傳祺正時看中了這個細分市場的潛在需求,準備推出自己的首款MPV作品,GM8。

▲ GM8諜照

傳祺的車型在外觀和內飾設計上已經比較成熟,並且形成了自己的家族化風格,還會有不少新奇的想法,例如GS8的前後燈組造型就很像“8”這個中國人都喜歡的數字。GM8的設計明顯更偏重商務MPV的風格,電動側滑門是必須的,尾部的橫貫式尾燈顯得很醒目。

GM8的長寬高分別是5066/1923/1822mm,軸距則為3000mm,比GL8更寬更高,但是車身長度和軸距略短。

前臉尤其是頭燈的造型和賓士V級有些相似,鍍鉻的“大嘴”進氣格柵很醒目。內飾的用料和做工倒不用擔心,木紋、皮質與鍍鉻相得益彰,配置也挺豐富。2+2+3的座椅佈局為第二排乘客創造了舒服的大空間,配合寬大厚實的座椅和電動側滑門,想必乘客都會搶著坐第二排的。

豐田第八代凱美瑞

激進的外觀下仍然是買菜車的心?

在如今的中級車市場,群雄四起,不再是10幾年前日系車一家獨大的局面,就拿10月份的中型車銷量來說,前五名只有一款本田雅閣上榜,以15646輛位居第二名,和第一名的大眾邁騰還有2351輛的差距。

而豐田凱美瑞只賣出1929輛。如果按照1月到10月的總銷量,雅閣掉到了第三名,前兩名分別是邁騰和帕薩特,但雅閣是通過壓低價格換取銷量。

本次車展上,第八代豐田凱美瑞無疑是備受關注的亮點之一,首先在概念車階段,"Keen Look"就存在不少爭議,車轍君承認一開始無法接受,沒想到看久之後,突然感覺也不是特別糟糕。

豐田正是希望通過外觀改變形象,誰叫運動化和年輕化是當下的流行語言,此外特別推出運動版,使用激進的 X型前臉以及四出排氣,尾燈還有一處估計是裝飾用的隔柵,營造出一種翼子板外拋的效果,相當於一套小小的寬體,此外提供全黑色車頂。

另外一個亮點是動力系統,說是"亮點",那是因為凱美瑞至今還在使用自吸發動機,2.0L依然是老字型大小上一代凱美瑞和雷克薩斯ES200的 6AR-FSE,可輸出165馬力和200牛米的峰值扭矩。

而代號為A25A-FKS的全新2.5L發動機,運用阿特金森迴圈,壓縮比達到13:1,熱效率高達40%,成為世界上最高熱效率的量產發動機之一,全系匹配8速自動變速箱,不過205馬力和250牛米有點捉襟見肘,一些1.8T發動機都有300牛米,而且不用等到5000轉就能全數爆發。

在最近的一個測評中,國產2.5L凱美瑞的百公里加速需要9.1秒,美國《名車志》卻跑出7.9秒的成績,而2.4L雅閣和2.5L天籟分別是8.68秒和8.87秒,這樣有點說不去了,難道國產後的凱美瑞依然是平淡無趣的家用車,具體情況只能等試駕了。

一汽豐田版C-HR

外觀和實用,兩者不可兼得。

時下最流行什麼?SUV!即便緊湊型SUV仍然佔據了市場的最大份額,但無法忽略小型SUV的可觀增速,目前已經成為SUV市場的第二中流砥柱,本田正是在去年憑藉繽智、X-RV兩款小型SUV成為中國的日系一哥。

因為小型SUV在設計和定位上準確契合年輕人的需要,與其把一輛大車妖魔鬼怪化,倒不如充分發揮出小車的精緻感,年輕人不正喜歡這種小資調調,大可不必在商務定位和運動外觀之間糾結,於是各大廠商紛紛追趕這股趨勢,本土品牌更是高產,在原本不大的價格區間,恨不得多塞幾款車型。

後知後覺的豐田總算引進了C-HR,採取和本田相同的"一車兩殼"戰略,廣汽豐田按照日版的原汁原味打造,外觀可是C-HR的一大特色,也是車轍君心目中,最完美表現"Keen Look"的豐田車,而一汽豐田另外推出一款擁有中文名字的C-HR,應該會改動外觀來做區分,希望兩家人都有提供大量鮮豔配色。

兩者均是基於TNGA平臺,提供1.2T和1.8L兩個動力版本,1.2T擁有115馬力和190牛米,1.8L發動機代號為2ZR-FXE,正是普銳斯的同款,使用阿特金森迴圈,壓縮比高達13:1,熱效率達到了38.5%,加上電機一共可輸出135馬力和207牛米,1.2T匹配6速手動變速箱或CVT,混動版為E-CVT電動無極變速箱。

豐田C-HR的造型無疑是同級車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如果再壓扁一點,那就和雙門掀背車沒有區別了,當然缺點也很明顯,極為溜背的線條影響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對於一些年輕人而言,外觀要怎麼運動都行,但不要犧牲太多實用性,至於如何選擇,便看個人需求和取捨了。

進口馬自達 CX-3

個性鮮明,註定銷量無法暢銷。

馬自達同樣帶來了自己的小型SUV-CX-3,魂動風格不如C-HR激進,但開起來的話,說不定CX-3反倒比C-HR好玩,畢竟是馬自達,對SUV的調校不是一貫的軟綿綿,據外媒所說CX-3自帶同級少有的韌性操控,避震對崎嶇路面的處理十分優秀。

由於CX-3是一款個性鮮明的汽車,既然在舒適性和操控性的天平上,選擇了後者,那偏硬的懸掛提高了車廂內的噪音,加上後排空間一貫不是馬自達的強項,內部長寬高甚至不及飛度。不僅如此,國內採取全進口的方式引進,可惜1.3T未能和中國消費者見面。

據悉只有2.0L+6速自動變速箱一種動力選擇,擁有158馬力和202牛米,高配可選擇四驅系統,最終到手的價格絕對不低,車主無疑是馬自達真愛了,但有這個錢,說不定買個2.0L的昂克塞拉還有得找。

不過CX-3也有優點,除了引以為傲的操控之外,技術宅馬自達總是拿出一些黑科技,令人瞠目結舌,好比CX-3搭載了全球首創的“GVC加速度向量控制系統(G-Vectoring Control)”。

相信開車或坐車的諸位一定感受過,汽車以較高的速度過彎時,產生的那種離心力,特別是公車,要是手抓不牢,分分鐘要甩出去,GVC的出現可以有效減少這種情況發生。

電腦每秒檢測5次方向盤動作和發動機的驅動扭矩,對縱向加速度進行統合控制,甚至轉移前後重心,在不同車輪上施加負載或減小扭矩供給,保證4個車輪的接地載荷達到合理狀態。

簡單來說即提高車輛極限、穩定車身姿態,以及抑制乘客的搖晃,不會說在車廂內甩來甩去,增添駕駛樂趣的同時,保證了乘坐的舒適度,而改款的昂克塞拉也會配備這套系統,不久便會普及馬自達全部車型。

起亞Stinger GT

韓國品牌,德國設計師和工程師,反其道行之的性能怪。

近幾年,韓系車一直不是關注的重點,因為總拿一款車不斷換殼和改名,除此之外,沒有多餘的亮點,倒不如報導國產車,沒想到今年的起亞推出一款眾望所歸的車型。

不必多說,大家應該猜到就是在今年1月份北美國際車展發佈的中級車Stinger GT,很明顯,起亞同樣不滿足于造家用車,而是試圖提升運動形象,從而吸引年輕人的注意。

對於一個沒有在世界大賽中獲獎的品牌來說,又是賽車領域沒有話語權的韓國,即使推出主打操控和性能的車型,要在市場上立足,恐怕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嘗試,國產品牌也在面臨相同的困境。

家用車品牌面對市場中最為嚴苛的消費群體,十幾年如一日地研究哪一塊環節還能節省一點成本,如何在不改變價格的情況下,做到增加配置,最後還要絞盡腦汁,只是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工程師估計快瘋了,要是不做出大膽改變,未來永遠是今天的重複罷了,何況豪華車和性能車還是高利潤車種。

一方面是規劃下一步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了賺大錢,在彼得·希瑞爾的帶領下,起亞早在2011年便展示了GT概念車,搭載395馬力的3.3L V6渦輪機,眼看在政策和歐美主流廠商的引導下,小排量渦輪化的趨勢愈加猛烈,本以為胎死腹中,起亞反其道行之,堅決給Stinger GT項目亮綠燈,居然是韓國人給世界帶來驚喜。

Stinger GT提供兩種汽油動力和一種柴油動力,入門級為260馬力的2.0T發動機,百公里加速僅需6.6秒,而3.3L 雙渦輪 V6發動機可輸出370馬力,匹配四驅系統、8速自動變速箱和米其林的Pilot Sport 4高性能輪胎,只需4.6秒即可破百,

為了控制住這頭漢江怪物,特意裝備四個紅彤彤的Brembo卡鉗,從112KM/H刹停只要50米,單從資料上看,超過德國的同級對手,據官方所稱,Stinger GT在紐伯格琳賽道經過了長時間的測 試,工程部門的主管還是前寶馬 M部門的副總裁Albert Biermann,然而在看不見的地方,好比操控和駕駛感受,還得拉出來溜溜才知道。

寶馬6系 GT

當一輛GT從掀背車真正變成Gran Turismo。

又是一款GT,寶馬並不擅長把SUV和Coupe兩種元素結合起來,反正實在是欣賞不動X4和X6,而轎車Coupe化的過程中,精髓在於"低",好比邁騰變成CC的話,一定要委屈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從而降低車身以及壓低車頂,凸顯跑車化語言。

寶馬卻再度爆發自己的想像力,劍行偏鋒走了相反的道路,即使是掀背設計,車頂先向上拉伸再改成流線,5系GT正是如此,結果車內空間接近於X5和7系,後備箱在放倒後,生生從680L擴大到1801L,竟然變得更加實用了,可惜過於"反常"的造型在2009年問世的時候,多數人仍然無法接受,並沒有收到市場的認可。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時勢在推崇跑車型SUV,5系GT也改名為6系GT,當時5系GT有一個昵稱,叫做"掀背7系",因為一些配置和用料達到旗艦的水準,6系GT便加強了運動和豪華之間的聯繫。

6系GT使用最新的CLAR平臺,通過使用大量鋁製件,重量相比上一代減輕了150千克,對於總重達到1720千克的汽車來說,其實對操控也沒有多少提升,主要作用是降低油耗,減少刹車距離。

上一代的造型略顯笨拙,所以6系GT在保持寬度和軸距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同時增加長度和降低高度,還有一個細節,大幅減小D柱拐角的角度,從而削弱鋼炮的既視感,提升整體的跑味,顯然6系GT更貼合Coupe的意思。

動力系統來自7系的2.0L B48和3.0L B58,分別輸出255馬力和350牛米、355馬力和500牛米,全系匹配8速自動變速箱,後者百公里加速僅需4.9秒,完全達到了跑車的水準。

我們只專注原創汽車內容的生產,想要變得更懂車,可以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車轍(ID:cartracks)。目前已經集聚了數十萬的粉絲,等你!

0-100km/h的加速時間為5.3秒,在限牌的城市還能夠領到免費的新能源牌照。

富豪最新的家族化設計風格對於XC60來說正好合身,看起來比XC90更協調,又不像XC40那樣伸展不開,“雷神之錘”LED前大燈和“維京之斧”尾燈都是很有辨識度的地方。如果說設計略有爭議的地方,那就是側面的造型了,窗線在過了C柱之後向上收攏得有點快,感覺不夠流暢,但好處是能讓車身側面顯得更靈動。

國產的新一代XC60還會分為Momentum普通版、Inion豪華版、R-Design運動版,對應的是三種外觀風格。並且和上一代XC60一樣,依舊堅持不加長,國產新一代XC60的軸距為2865mm,與海外版車型一致。

目前我心裡的疑問恐怕要等到開完新一代XC60之後才能解開了,那就是它是否還有老款車型上那種扎實的厚重感,畢竟新一代XC60有所減重,由此帶來的加速更快、油耗更低也是好事。

捷豹XEL

“加長之後,我的目標是混得更好”

捷豹國產的第二款車型,選擇了XE。

當初大家都以為捷豹會首先把中型車XE國產,去跟寶馬3系、凱迪拉克ATS-L硬碰硬。不過頗有性格的捷豹哪能按你想的套路出牌呢,最先國產的中大型車XFL軸距直接加長了140mm,靠著寬敞的後排空間和同級別占優的操控體驗,努力在BBA之外的中大型車市場裡搶個空間。

XE這次軸距加長了100mm,達到了2935mm,超過了3系Li、C級L、A4L。標軸版XE那個連A級車都不如的後排縱向空間一併說了再見,換來了後排能夠安心翹起二郎腿的乘坐體驗。

只是按照進口的XE標軸版的性格的話,後排乘客估計要抱怨了,因為XE扎實緊致的底盤和靈巧的轉向總讓駕駛者忍不住把它開得刺激點,跑跑山路劈劈彎,很容易忘了後排乘客的存在。全新的Ingenium 2.0T發動機、前雙叉臂+後整合連杆懸架、車身75%以上鋁材質的運用,都是XEL繼續發揮運動特性的保證。只是加長後的XEL為了兼顧乘坐舒適性,不知道還能保留原本的幾分運動姿色。

XEL需要向寶馬3系Li學習的不僅是ZF 8AT變速箱如何同發動機完美協調,還有加長之後運動和舒適二者之間的平衡,也就是如何在充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同時,還能盡可能多地保持住自己的天分。目前預售價還沒有公佈,不過捷豹向來有著不錯的終端優惠,如果能達到凱迪拉克ATS-L的優惠幅度的話,那麼XEL還是能收穫不少銷量的。

馬自達MX-5 RF

“我終於來了,你倒是愛我啊?”

總有人會問,馬自達MX-5在海外上市這麼久了,也擺了好幾屆國內車展了,怎麼還不開賣?

但問題是,上市了你會買嘛?就算我相信你會買,一汽馬自達可能並不相信……

所以引入國內的MX-5據說目前只限量500台,售預價35萬元左右,還都是6AT版本的,並且是硬頂敞篷的RF版本。你們想要的軟頂敞篷6MT手動擋,只能指望平行進口了。

雖然引入的過程頗費周折,但馬自達好歹帶來了MX-5,在86和BRZ走後,20-40萬想買輛有趣的車的話,選擇並不多。歐系的寶馬M240i、奧迪S3、福克斯ST和RS(把它倆歸為歐系,沒意見吧)、高爾夫GTI等鋼炮們是一派,美系的Mustang主要任務是拉風,想選擇日系車型的話也就只剩MX-5了(順便懷念下引入過國內的斯巴魯WRX STi)。

MX-5來了,就是好事。至於買不買,則是另一回事。

榮威RX3

“那個很火的RX5是我大哥,但我想要超越他”

RX5對於榮威乃至上汽乘用車來說,都是款功勳車型,有了它的出色市場表現,上汽乘用車一改以往不賺錢的節奏,開始嘗到了SUV市場的甜頭。並且順勢推出了榮威RX3,征戰入門緊湊型SUV市場,矛頭直指長安CS55、瑞虎5X等車型。

RX3很機智地選擇在昨晚正式上市,全系售價8.98-13.58萬元,避開了17號車展媒體日的密集新車發佈。

榮威目前的“律動”家族設計語言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橫平豎直的線條中帶著形面的柔和過渡,總體很符合國內消費者的審美口味。RX3的長寬高分別是4408×1804×1651mm,軸距為2625mm,正好比RX5略小一圈。

內飾設計也是揚長避短,有米色、黑色和紅/黑三種配色方案。大尺寸的中控螢幕體現科技感,適當的鍍鉻裝飾顯得挺精緻,用料上不吝嗇,軟性材質以及皮質材質都是大面積的出現。

從動力系統的規格上也能發現RX3要比RX5定位更低,1.3T三缸發動機+6AT變速箱,1.6L+CVT/5MT,兩套動力組合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目前在SUV市場銷量不錯的幾個品牌都已經實現了廣泛的佈局,從緊湊型到小型再到中型甚至中大型,榮威應該也是如此,RX5的成功只是第一步,RX3來得正是時候,再接下來還會有更多SUV產品上市。

寶駿530

“寶駿在緊湊型SUV市場的招牌,現在是我的了!”

在SUV市場有著同樣遭遇的還有善於製造“神車”的寶駿,首款SUV寶駿560並沒能保持住出色的銷量,進入2017年之後月銷量從原來的3萬多輛滑落至七八千輛左右。就產品力和性價比來說,寶駿560並不差,由於基於730平臺打造,後排的縱向空間簡直是變態大,座椅也是寬大厚實,乘坐的舒適度很不錯,1.5T發動機低扭動力充沛,配合6MT變速箱在市區開,起步甚至比“超跑”GK5還要猛。

▲ 寶駿560

560相對欠缺的地方在內外設計上,精緻的感覺還不夠,SUV的屬性也不突出。再就是受到了寶駿510的市場衝擊,很多人到4S店裡一看,510內外設計明顯更吸引人,價格還便宜不少,於是便冷落了旁邊的560。

在主攻小型SUV市場的510熱銷之後,寶駿順勢在緊湊型SUV市場部署下一位元新兵,內外設計全部採用510所代表的家族最新風格,整體比560年輕、時尚了好多倍,這款緊湊型SUV就是530。

530的長寬高都比560更大。軸距和560一樣,都是2750mm,預計後排空間不會小。動力系統延續了560的組合,1.8L和1.5T兩款發動機。AT變速箱就不奢求了,寶駿730也沒用上,如果530能推出和730相同的雙離合版本的話,那麼在同價位SUV中的競爭力還是會強不少的。

廣汽傳祺GM8

“雖然我像賓士V級,目標是別克GL8,但我只要16萬元起”

在佈局完GS3、GS4、GS5、GS7、GS8的完善SUV產品陣營之後,廣汽傳祺又將目光投向了從未涉足的MPV市場,並且是偏重商務的MPV。

▲GM8諜照

中國品牌的高端MPV一直都沒形成氣候,上汽大通G10和華晨華頌7的MPV范兒還不夠濃,多少都有點“大麵包”的感覺。江淮瑞風M5和即將上市的M6倒是有那麼點意思,但整體造型和品牌形象還不夠豪華。吉利的MPV概念車早在去年就已經發佈,但目前還未量產上市。廣汽傳祺正時看中了這個細分市場的潛在需求,準備推出自己的首款MPV作品,GM8。

▲ GM8諜照

傳祺的車型在外觀和內飾設計上已經比較成熟,並且形成了自己的家族化風格,還會有不少新奇的想法,例如GS8的前後燈組造型就很像“8”這個中國人都喜歡的數字。GM8的設計明顯更偏重商務MPV的風格,電動側滑門是必須的,尾部的橫貫式尾燈顯得很醒目。

GM8的長寬高分別是5066/1923/1822mm,軸距則為3000mm,比GL8更寬更高,但是車身長度和軸距略短。

前臉尤其是頭燈的造型和賓士V級有些相似,鍍鉻的“大嘴”進氣格柵很醒目。內飾的用料和做工倒不用擔心,木紋、皮質與鍍鉻相得益彰,配置也挺豐富。2+2+3的座椅佈局為第二排乘客創造了舒服的大空間,配合寬大厚實的座椅和電動側滑門,想必乘客都會搶著坐第二排的。

豐田第八代凱美瑞

激進的外觀下仍然是買菜車的心?

在如今的中級車市場,群雄四起,不再是10幾年前日系車一家獨大的局面,就拿10月份的中型車銷量來說,前五名只有一款本田雅閣上榜,以15646輛位居第二名,和第一名的大眾邁騰還有2351輛的差距。

而豐田凱美瑞只賣出1929輛。如果按照1月到10月的總銷量,雅閣掉到了第三名,前兩名分別是邁騰和帕薩特,但雅閣是通過壓低價格換取銷量。

本次車展上,第八代豐田凱美瑞無疑是備受關注的亮點之一,首先在概念車階段,"Keen Look"就存在不少爭議,車轍君承認一開始無法接受,沒想到看久之後,突然感覺也不是特別糟糕。

豐田正是希望通過外觀改變形象,誰叫運動化和年輕化是當下的流行語言,此外特別推出運動版,使用激進的 X型前臉以及四出排氣,尾燈還有一處估計是裝飾用的隔柵,營造出一種翼子板外拋的效果,相當於一套小小的寬體,此外提供全黑色車頂。

另外一個亮點是動力系統,說是"亮點",那是因為凱美瑞至今還在使用自吸發動機,2.0L依然是老字型大小上一代凱美瑞和雷克薩斯ES200的 6AR-FSE,可輸出165馬力和200牛米的峰值扭矩。

而代號為A25A-FKS的全新2.5L發動機,運用阿特金森迴圈,壓縮比達到13:1,熱效率高達40%,成為世界上最高熱效率的量產發動機之一,全系匹配8速自動變速箱,不過205馬力和250牛米有點捉襟見肘,一些1.8T發動機都有300牛米,而且不用等到5000轉就能全數爆發。

在最近的一個測評中,國產2.5L凱美瑞的百公里加速需要9.1秒,美國《名車志》卻跑出7.9秒的成績,而2.4L雅閣和2.5L天籟分別是8.68秒和8.87秒,這樣有點說不去了,難道國產後的凱美瑞依然是平淡無趣的家用車,具體情況只能等試駕了。

一汽豐田版C-HR

外觀和實用,兩者不可兼得。

時下最流行什麼?SUV!即便緊湊型SUV仍然佔據了市場的最大份額,但無法忽略小型SUV的可觀增速,目前已經成為SUV市場的第二中流砥柱,本田正是在去年憑藉繽智、X-RV兩款小型SUV成為中國的日系一哥。

因為小型SUV在設計和定位上準確契合年輕人的需要,與其把一輛大車妖魔鬼怪化,倒不如充分發揮出小車的精緻感,年輕人不正喜歡這種小資調調,大可不必在商務定位和運動外觀之間糾結,於是各大廠商紛紛追趕這股趨勢,本土品牌更是高產,在原本不大的價格區間,恨不得多塞幾款車型。

後知後覺的豐田總算引進了C-HR,採取和本田相同的"一車兩殼"戰略,廣汽豐田按照日版的原汁原味打造,外觀可是C-HR的一大特色,也是車轍君心目中,最完美表現"Keen Look"的豐田車,而一汽豐田另外推出一款擁有中文名字的C-HR,應該會改動外觀來做區分,希望兩家人都有提供大量鮮豔配色。

兩者均是基於TNGA平臺,提供1.2T和1.8L兩個動力版本,1.2T擁有115馬力和190牛米,1.8L發動機代號為2ZR-FXE,正是普銳斯的同款,使用阿特金森迴圈,壓縮比高達13:1,熱效率達到了38.5%,加上電機一共可輸出135馬力和207牛米,1.2T匹配6速手動變速箱或CVT,混動版為E-CVT電動無極變速箱。

豐田C-HR的造型無疑是同級車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如果再壓扁一點,那就和雙門掀背車沒有區別了,當然缺點也很明顯,極為溜背的線條影響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對於一些年輕人而言,外觀要怎麼運動都行,但不要犧牲太多實用性,至於如何選擇,便看個人需求和取捨了。

進口馬自達 CX-3

個性鮮明,註定銷量無法暢銷。

馬自達同樣帶來了自己的小型SUV-CX-3,魂動風格不如C-HR激進,但開起來的話,說不定CX-3反倒比C-HR好玩,畢竟是馬自達,對SUV的調校不是一貫的軟綿綿,據外媒所說CX-3自帶同級少有的韌性操控,避震對崎嶇路面的處理十分優秀。

由於CX-3是一款個性鮮明的汽車,既然在舒適性和操控性的天平上,選擇了後者,那偏硬的懸掛提高了車廂內的噪音,加上後排空間一貫不是馬自達的強項,內部長寬高甚至不及飛度。不僅如此,國內採取全進口的方式引進,可惜1.3T未能和中國消費者見面。

據悉只有2.0L+6速自動變速箱一種動力選擇,擁有158馬力和202牛米,高配可選擇四驅系統,最終到手的價格絕對不低,車主無疑是馬自達真愛了,但有這個錢,說不定買個2.0L的昂克塞拉還有得找。

不過CX-3也有優點,除了引以為傲的操控之外,技術宅馬自達總是拿出一些黑科技,令人瞠目結舌,好比CX-3搭載了全球首創的“GVC加速度向量控制系統(G-Vectoring Control)”。

相信開車或坐車的諸位一定感受過,汽車以較高的速度過彎時,產生的那種離心力,特別是公車,要是手抓不牢,分分鐘要甩出去,GVC的出現可以有效減少這種情況發生。

電腦每秒檢測5次方向盤動作和發動機的驅動扭矩,對縱向加速度進行統合控制,甚至轉移前後重心,在不同車輪上施加負載或減小扭矩供給,保證4個車輪的接地載荷達到合理狀態。

簡單來說即提高車輛極限、穩定車身姿態,以及抑制乘客的搖晃,不會說在車廂內甩來甩去,增添駕駛樂趣的同時,保證了乘坐的舒適度,而改款的昂克塞拉也會配備這套系統,不久便會普及馬自達全部車型。

起亞Stinger GT

韓國品牌,德國設計師和工程師,反其道行之的性能怪。

近幾年,韓系車一直不是關注的重點,因為總拿一款車不斷換殼和改名,除此之外,沒有多餘的亮點,倒不如報導國產車,沒想到今年的起亞推出一款眾望所歸的車型。

不必多說,大家應該猜到就是在今年1月份北美國際車展發佈的中級車Stinger GT,很明顯,起亞同樣不滿足于造家用車,而是試圖提升運動形象,從而吸引年輕人的注意。

對於一個沒有在世界大賽中獲獎的品牌來說,又是賽車領域沒有話語權的韓國,即使推出主打操控和性能的車型,要在市場上立足,恐怕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嘗試,國產品牌也在面臨相同的困境。

家用車品牌面對市場中最為嚴苛的消費群體,十幾年如一日地研究哪一塊環節還能節省一點成本,如何在不改變價格的情況下,做到增加配置,最後還要絞盡腦汁,只是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工程師估計快瘋了,要是不做出大膽改變,未來永遠是今天的重複罷了,何況豪華車和性能車還是高利潤車種。

一方面是規劃下一步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了賺大錢,在彼得·希瑞爾的帶領下,起亞早在2011年便展示了GT概念車,搭載395馬力的3.3L V6渦輪機,眼看在政策和歐美主流廠商的引導下,小排量渦輪化的趨勢愈加猛烈,本以為胎死腹中,起亞反其道行之,堅決給Stinger GT項目亮綠燈,居然是韓國人給世界帶來驚喜。

Stinger GT提供兩種汽油動力和一種柴油動力,入門級為260馬力的2.0T發動機,百公里加速僅需6.6秒,而3.3L 雙渦輪 V6發動機可輸出370馬力,匹配四驅系統、8速自動變速箱和米其林的Pilot Sport 4高性能輪胎,只需4.6秒即可破百,

為了控制住這頭漢江怪物,特意裝備四個紅彤彤的Brembo卡鉗,從112KM/H刹停只要50米,單從資料上看,超過德國的同級對手,據官方所稱,Stinger GT在紐伯格琳賽道經過了長時間的測 試,工程部門的主管還是前寶馬 M部門的副總裁Albert Biermann,然而在看不見的地方,好比操控和駕駛感受,還得拉出來溜溜才知道。

寶馬6系 GT

當一輛GT從掀背車真正變成Gran Turismo。

又是一款GT,寶馬並不擅長把SUV和Coupe兩種元素結合起來,反正實在是欣賞不動X4和X6,而轎車Coupe化的過程中,精髓在於"低",好比邁騰變成CC的話,一定要委屈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從而降低車身以及壓低車頂,凸顯跑車化語言。

寶馬卻再度爆發自己的想像力,劍行偏鋒走了相反的道路,即使是掀背設計,車頂先向上拉伸再改成流線,5系GT正是如此,結果車內空間接近於X5和7系,後備箱在放倒後,生生從680L擴大到1801L,竟然變得更加實用了,可惜過於"反常"的造型在2009年問世的時候,多數人仍然無法接受,並沒有收到市場的認可。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時勢在推崇跑車型SUV,5系GT也改名為6系GT,當時5系GT有一個昵稱,叫做"掀背7系",因為一些配置和用料達到旗艦的水準,6系GT便加強了運動和豪華之間的聯繫。

6系GT使用最新的CLAR平臺,通過使用大量鋁製件,重量相比上一代減輕了150千克,對於總重達到1720千克的汽車來說,其實對操控也沒有多少提升,主要作用是降低油耗,減少刹車距離。

上一代的造型略顯笨拙,所以6系GT在保持寬度和軸距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同時增加長度和降低高度,還有一個細節,大幅減小D柱拐角的角度,從而削弱鋼炮的既視感,提升整體的跑味,顯然6系GT更貼合Coupe的意思。

動力系統來自7系的2.0L B48和3.0L B58,分別輸出255馬力和350牛米、355馬力和500牛米,全系匹配8速自動變速箱,後者百公里加速僅需4.9秒,完全達到了跑車的水準。

我們只專注原創汽車內容的生產,想要變得更懂車,可以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車轍(ID:cartracks)。目前已經集聚了數十萬的粉絲,等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