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坤輿萬國全圖》證明華夏中國人早已經發現美洲和澳大利亞!

《坤輿萬國全圖》的地名證明明代環球航行。 地圖上還有別的證據。 四種鳥, 洩露了秘密, 告訴我們明代到達美洲與澳洲, 比歐洲人早, “發現”只是簡化慣用詞。 動物學界的朋友請注意。

《坤輿萬國全圖》近馬來西亞處有注釋:“大泥出極大之鳥, 名為厄蟇(má), 有翅不能飛, 其足如馬行, 最速, 馬不能及。 羽可為盔纓, 膽亦厚大, 可為杯, 孛露國尤多。 ”其實, 厄蟇代表三種非常相似的鳥-澳洲鴕鳥emu、鶴駝cassowary、美洲鴕鳥rhea。 他們的身體較大, 有翅膀不會飛, 羽毛黑色, 走得頗快, 遠看容易混淆。

鄭和副手馬歡著的《瀛涯勝覽》載:“又出一等火雞, 大如仙鶴, 圓身簇頸, 比鶴頸更長。 頭上有軟紅冠, 似紅帽之狀。 又有二片生於頸中。 嘴尖。 渾身毛如羊毛稀長, 青色。 腳長鐵黑, 爪甚利害, 亦能破人腹, 腸出即死。 好吃炭, 遂名火雞。 ”所以, 鶴駝又稱“食火雞”, 簡稱“火雞”。 乾隆時, 佛朗幾人(法蘭西, 實即歐洲人的統稱)進額摩鳥,

乾隆有詠額摩鳥十韻的圖畫, 畫的就是厄蟇(鶴駝)。 乾隆已經不知道明代人有“厄蟇”的鳥名。

“厄蟇”原來指鶴駝, 鳴聲uck-moo(厄蟇)采自中國南方方言(粵語)。 蟇與蟆同。 鳥鳴在Youtube上可以搜尋(https:///watch?v=4dcQO6Zb8Eg)。 鳥鳴千百年遺傳下來, 沒有改變。 西班牙人最初從中國文字, 按北方方言翻譯成Ema, 不是鳥鳴聲, 是錯的, 後來才更正為Emu。 鶴駝原產馬來西亞、印尼、澳洲等地, 有不同品種, 有些已經滅絕。 鶴駝與澳洲國鳥emu形狀極為相似, 明代人也把澳洲鴕鳥稱為厄蟇。 澳洲鴕鳥產於整個澳洲及新幾尼亞近澳洲處, 現在emu反而成為澳洲鴕鳥的名字, 原來的厄蟇改為鶴駝, 學名cassowary。

孛露即今秘魯, 孛露Peru是南方方言音譯, “秘魯”用北方方言唸Milu不對, 現在地圖一直是錯的。 孛露產美洲駝鳥,

學名rhea, 形態與鶴駝也相近, 羽毛比較淡色。 明代人也用“厄蟇”命名美洲鴕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