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藏友想買件案頭玉雕小獸?看看嘉德香港的成交行情吧

不少藏友心儀于精巧的玉雕小獸, 置於案頭, 並上手把玩, 頗為愜意。 這些小獸目前的市場情況如何呢?中國嘉德(香港)在最近結束的秋拍中, 有一場“玉質金相─中國古代玉器藝術珍品”專場, 我們不妨從中挑出幾件看看。

白玉馬(明)

9 cm

估價: 10萬至15萬港元

成交價: 25.96萬港元

白玉質, 細膩溫潤。 立體圓雕一臥馬, 睜眼閉口, 神情溫馴鬆馳, 四蹄曲於身下, 左前肢微抬半立, 身軀壯碩, 肌肉強健有力, 比例協調。 長尾後彎, 修長輕巧, 頸部鬃毛濃密整齊, 分梳兩側, 沁色散布于馬頭頂、胸前及後臀上, 宛如毛色斑駁, 獨具匠心, 刀法簡練而傳神, 靈動而富有神韻, 形神兼備, 刻畫精道, 賞玩俱佳。

黃玉帶皮大象(明)

7.2 cm

估價: 8萬至12萬港元

成交價: 29.5萬港元

黃玉, 局部帶黑色及黃褐皮, 圓雕臥象, 體態壯碩, 回首後盼, 長鼻上揚捲曲, 細目巨耳, 嘴露長牙, 四肢收於身下, 象尾上拂, 神情溫馴, 憨態可掬。 造型古拙, 端正大氣, 雕琢技法出眾, 底部留皮處打磨光潔, 勾勒出四足, 臉頰、雙耳、頸部、臀部皆以平行之數道深刻線表現大象皮膚褶皺紋理, 形神兼備, 令人愛不釋手。

象以其力大魁威, 令百獸畏懼, 卻同時性靈柔順, 與人為善, 自古即被人奉為瑞獸, 蘊含“太平有象”的吉祥寓意,

意謂天下得治、和平久安。 自宋以後玉象數量減少, 至明清時特別是清中期, 以象為題材的玉器又重新大量湧現, 如“洗象”“太平有象”等各種具有特定含義的吉祥紋樣出現, 象常作為複合玉器的點綴或附屬物, 多直立, 而像唐宋時期的臥姿為稀見。

黃玉駱駝(17世紀)

8 cm

估價:10萬至15萬港元

成交價: 35.4萬港元

玉質青黃, 瑩潤如脂, 局部有褐色沁斑。 駱駝作趴臥回首狀, 駝身寬大, 駝首自然回眸, 俯抵於駝峰與頸背之間, 呈現出溫順、柔綿之感, 頗惹人愛。 整件作品以立體圓雕為主, 四肢、首尾等處深刻結構輪廓, 刀工古拙, 造型間練, 外廓形似山形, 線條婉轉流暢, 雖是小作, 卻有大器之穩重、深沉。 在駱駝腹部與足部及頭部近耳根處, 有自然形成的赭黃色沁, 色澤蒼古, 既點綴做駝色及毛髮, 又凸顯制玉巧工。 此黃玉駱駝當作案上鎮物, 為文房佳品。

白玉受沁狻猊(明)

10 cm

估價: 100萬至150萬港元

成交價: 118萬港元

本品為明代玉雕狻猊擺件。 玉質溫潤, 有沁色。 以圓雕的方式表現出一隻匍匐回首的狻猊。 玉雕雕刻精緻, 造型把握準確, 頭部刻劃尤為細膩靈動。 狻猊兩耳呈卷雲狀, 頭頂有一縷鬃毛凸起, 毛髮細密披於身後, 以細密長線刻劃, 雙目大而圓, 嘴微翕。 尾端捲曲, 貼緊身體, 四腳亦以線刻表現無餘。 造型靈動可愛。 《爾雅?釋獸》:“狻麑如虦貓, 食虎豹。”郭璞 注:“即師子也,出西域 。”《穆天子傳》卷一:“狻猊囗野馬走五百里。” 郭璞 注:“狻猊,師子,亦食虎豹。” 唐牛上士《獅子賦》:“窮汗漫之大荒,當昆侖之南軸,鑠精剛之猛氣,產靈猊之獸族。”宋 蘇軾《十八大阿羅漢頌》:“手拊雛猊,目視瓜獻,甘芳之意,若達於面。” 明 徐渭《天目獅子岩》詩:“一岫插天目,宛爾怒猊獰。”明 袁宏道《百六詩為丘大賦》之二:“決猊與怒蟒,無以喻吾嗔。狻猊在漢族神話傳說中是龍生九子之一,形似 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吉祥的神獸。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屢有表現此形象,尤其在熏爐或於佛教有關的題材中更是常見。本品雕刻精工,玉質細膩而油亮,形象塑造生動,是明代玉雕中少見的精品。

白玉鼠(清乾隆)

5 cm

估價 : 15萬至20萬港元

成交價: 23.6萬港元

上佳白玉為質,凝若膏脂,呈色溫潤。整鼠以圓雕技法而就,呈蹲伏狀,雙目圓睜,兩耳緊貼,身形圓滾,尾部上卷,稚趣可愛。此器簡約質樸,刻工老熟,寥寥幾刀,形完神足,值得珍賞。在藏傳佛教經文之中,財神的造像即手捧一隻財寶鼠,故此器象徵輩輩有數不盡的財富,數不盡的榮華富貴。

玉瑞獸(明)

7.5 cm

估價:16萬至20萬港元

成交價: 18.88萬港元

白玉,局部有黃褐色沁。瑞獸作趴臥之姿,立體圓雕而成,形似虎。獸首作圓方形,轉向身側微仰,口微張,雙唇以陰線擠陽的手法雕刻,唇內露出雙排齒牙,並微露闊舌;如意大鼻,雙眼碩大,眼球凸出,眼神向上,雙耳貼頭,首生獨角。四肢以高浮雕塑形,在四肢肱骨處有貼體浮雕的雲氣。身側深刻四道肋痕,背部有突起的波浪式脊骨,並沿其兩側斜刀線刻一組紋飾,以示毛髮。尾作內卷,貼於臀部一側。此瑞獸造型古樸、可愛,琢玉精緻,通體隱起,頗有生氣。

黃玉臥兔(清)

5 cm

估價:3萬至5萬港元

成交價: 16.52萬港元

黃玉色溫潤,圓雕一兔,凸吻,雙眼以單陰線砣刻成圓圈形,炯炯有神,長耳四肢蹲臥,健碩機敏,雙耳後抿,警覺靈動。短尾緊貼臀部。玉兔形態生動,靈秀機巧,形神頓現,憨態可鞠,兔身兩側留皮,古香古色。圓雕玉兔始于秦漢,而盛于唐宋。《瑞應圖記》稱:“赤兔者,瑞獸,王者盛德則至”,民間視為富貴、多子之象徵。晉傅玄《擬天問》載:“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歷來玉兔也是蟾宮折桂、長生不老之象徵。

白玉獨角獸(清中期)

7.5 cm

估價: 12萬至18萬港元

成交價: 14.16萬港元

本品以極潤白玉圓雕獨角瑞獸,瑞獸頭部微向右傾,似要回首,圓眼怒睜,獨角後卷,前肢伸前相交,似宋代遺風,尾部下卷,後肢亦蜷於身體底部,毛髮根根分明,其工藝令人嘆服,為清中期白玉圓雕瑞獸雋永之品。

食虎豹。”郭璞 注:“即師子也,出西域 。”《穆天子傳》卷一:“狻猊囗野馬走五百里。” 郭璞 注:“狻猊,師子,亦食虎豹。” 唐牛上士《獅子賦》:“窮汗漫之大荒,當昆侖之南軸,鑠精剛之猛氣,產靈猊之獸族。”宋 蘇軾《十八大阿羅漢頌》:“手拊雛猊,目視瓜獻,甘芳之意,若達於面。” 明 徐渭《天目獅子岩》詩:“一岫插天目,宛爾怒猊獰。”明 袁宏道《百六詩為丘大賦》之二:“決猊與怒蟒,無以喻吾嗔。狻猊在漢族神話傳說中是龍生九子之一,形似 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吉祥的神獸。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屢有表現此形象,尤其在熏爐或於佛教有關的題材中更是常見。本品雕刻精工,玉質細膩而油亮,形象塑造生動,是明代玉雕中少見的精品。

白玉鼠(清乾隆)

5 cm

估價 : 15萬至20萬港元

成交價: 23.6萬港元

上佳白玉為質,凝若膏脂,呈色溫潤。整鼠以圓雕技法而就,呈蹲伏狀,雙目圓睜,兩耳緊貼,身形圓滾,尾部上卷,稚趣可愛。此器簡約質樸,刻工老熟,寥寥幾刀,形完神足,值得珍賞。在藏傳佛教經文之中,財神的造像即手捧一隻財寶鼠,故此器象徵輩輩有數不盡的財富,數不盡的榮華富貴。

玉瑞獸(明)

7.5 cm

估價:16萬至20萬港元

成交價: 18.88萬港元

白玉,局部有黃褐色沁。瑞獸作趴臥之姿,立體圓雕而成,形似虎。獸首作圓方形,轉向身側微仰,口微張,雙唇以陰線擠陽的手法雕刻,唇內露出雙排齒牙,並微露闊舌;如意大鼻,雙眼碩大,眼球凸出,眼神向上,雙耳貼頭,首生獨角。四肢以高浮雕塑形,在四肢肱骨處有貼體浮雕的雲氣。身側深刻四道肋痕,背部有突起的波浪式脊骨,並沿其兩側斜刀線刻一組紋飾,以示毛髮。尾作內卷,貼於臀部一側。此瑞獸造型古樸、可愛,琢玉精緻,通體隱起,頗有生氣。

黃玉臥兔(清)

5 cm

估價:3萬至5萬港元

成交價: 16.52萬港元

黃玉色溫潤,圓雕一兔,凸吻,雙眼以單陰線砣刻成圓圈形,炯炯有神,長耳四肢蹲臥,健碩機敏,雙耳後抿,警覺靈動。短尾緊貼臀部。玉兔形態生動,靈秀機巧,形神頓現,憨態可鞠,兔身兩側留皮,古香古色。圓雕玉兔始于秦漢,而盛于唐宋。《瑞應圖記》稱:“赤兔者,瑞獸,王者盛德則至”,民間視為富貴、多子之象徵。晉傅玄《擬天問》載:“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歷來玉兔也是蟾宮折桂、長生不老之象徵。

白玉獨角獸(清中期)

7.5 cm

估價: 12萬至18萬港元

成交價: 14.16萬港元

本品以極潤白玉圓雕獨角瑞獸,瑞獸頭部微向右傾,似要回首,圓眼怒睜,獨角後卷,前肢伸前相交,似宋代遺風,尾部下卷,後肢亦蜷於身體底部,毛髮根根分明,其工藝令人嘆服,為清中期白玉圓雕瑞獸雋永之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