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對於乒乓球選手正手能力的判斷與分析,你的怎麼樣了?

一:判斷正手能力的標準。

1.正手擊球命中率, 得分率。

2.正手的發力能力:主要指正手動作的協調性以及發力的動作運行的放鬆, 加速與制動能力。

3.正手連續進攻能力:主要指正手多板連續進攻時, 步伐跑動能力, 手腳配合的一致性。

4.正手調節能力:主要是指正手對不同旋轉, 速度, 弧線來球的調整性, 包括擊球時間選擇, 大小動作的使用, 摩擦深度掌握以及重心轉動方向等。

二:正手容易出現的幾個問題

1:勻速發力, 爆發力不集中。 其產生的問題:殺傷力不夠, 引拍時肌肉緊張, 缺乏放鬆:動作運行時以勻速為主,

沒有加速度;在球板接觸球的瞬間, 無法釋放全身的最大力量, 影響擊球品質;對機會球, 沒有一擊致勝的把握。

2;拍形打不開(壓板, 勾手是主要表現形式)。 其產生的問題:接觸球時, 反手轉正手拍形轉換慢:手腕打不開, 摩擦球體角度小, 接觸球面積小而薄;沒有調節能力, 難以製造弧線, 影響命中率。

3;抬肩架肘, 發力順序不合理。 其產生的問題:上肢發力過多, 全身的整體能力難以釋放:動作還原速度慢, 多板的連續進攻能力受阻。

4;擊球站位平。 其產生的問題:擊球點離身體太近, 正手擊球沒角度;擊球時球板與球體沒有足夠的發力距離, 影響動作發力。

5.重心交換慢。 其產生的問題:影響動作的品質與連續性。

四:關於正手訓練的建議

1:提高正手發力能力

提高正手的動作運行中由放鬆到發力的習慣。 球板接觸球的一瞬間, 是全身力量釋放的終點。 動作的運動速度越快, 擊球的瞬間爆發力越集中, 擊球品質(速度, 力量等)越強。 由松到緊是合理的發力技巧, 可以將自身能量釋放到最大值。 在動作的引板過程中, 肌肉的放鬆尤其重要, 他是動作運行時加速制動的前提。

2.建立正確的動作發力順序

動作運行時, 身體力量是自上而下傳遞的順序。 在傳遞過程中, 力量從腳下開始發出, 最終由手指與球板釋放出去, 是最佳發力傳遞的體現。 大部分運動員在訓練的時候, 由於發力順序的合理性不熟練, 在動作傳遞時, 力量到肩部, 肘部, 碗部時的某一部位出現停止,

而影響到了擊球品質, 是常見的問題。

3:找到正手擊球時正確的身體“重心”發力方向, 是保證擊球命中率重要的條件。 擊球的身體發力重心大慨分為三種:擊打下旋球時, 身體重心發力是向斜向上方向:擊打上旋球時, 身體重心是向前, 而擊打強烈上旋球時(即反拉上旋球), 身體重心略微向下。

4.步法練習是正手訓練的基礎

步法練習的目的是提高移動中正手擊球動作的穩定性。 步法跑動的速度不斷加快, 可以加大進攻範圍。 跑動中要求運動員判斷準確, 步法在前, 手法在後, 先跑後打, 板板有重心, 腳下踩的實, 發力有根基。 步法練習要求要有合理性, 跑動位置要有準確性。 步法種類分為:並步, 交叉步, 小碎步。 步法練習的訓練計畫可以按照定點與不定點先易後難,

逐步提升難度。 如:兩點走位練習, 三點走位練習, 擺速練習, 反手, 側身撲正手練習, 前後步伐練習。

5:加強正手擊球的調節練習---可以試試;

平時練習應該掌握幾種球拍基本調節技巧:離網越近的球動作越小, 反之;上旋球越強重心越往下, 下旋球越強重心越往上;速度越快, 擊球動作越小;下旋越強, 引拍方向越低,上旋越強, 引板方向越高;下旋越強, 擊球部位越偏低, 拍形越打開, 上旋越強, 擊球部位越偏上, 拍形越下壓。

6, 幾種正手練習的訓練計畫

正手拉沖下旋球, 連續進攻速度, 被動轉換中的反拉, 中遠台對拉中的大範圍跑動, 正手台內挑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