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第一屠戶” 祝義才的花樣作死生涯,帶領雨潤集團走向不歸路

從200元白手起家, 到身價300多億的江蘇首富, 號稱中國“第一屠戶”的雨潤集團創始人祝義才, 用了20多年時間辛苦創業, 而從高潮到衰敗,

再到被強制監視居住, 僅1年的時間。

首富的倒下, 其背後大起大落的原因, 看似很複雜, 其實也不那麼複雜, 不妨追溯一下“第一屠戶”花樣的作死生涯吧!

那年47歲的“第一屠戶”

祝義才, 1964年出生於安徽桐城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 在1959年至1961年“3年自然災害”裡, 兩個哥哥活生生被餓死, 這一慘劇, 也許是祝義才後來為何選擇創業來改變命運吧!

安徽人常說自己“窩在家裡是條蟲, 出去闖蕩是條龍”, 貌似蠻有道理。 蘇甯張近東、聯想楊元慶、巨人網路史玉柱, 都是安徽人, 可他們那些令大家耳熟能詳的成就, 卻多不在安徽獲得。

同是安徽老鄉的祝義才, 也大致順著這一條規律;儘管身為安徽人, 但發家卻是在江蘇南京。 考上合肥工業大學經管系,

畢業後又被分配進了省交通廳屬下的海運公司, 對於這個貧困農家來說, 簡直是“鯉魚跳龍門”, 可祝義才卻不這麼認為。

工作很清閒, 月薪60元, 祝義才不想在一張辦公桌前坐到老, 工作僅一年, 他懷揣著200元積蓄辭職下海了。 1990年創業之初, 祝義才既無資金, 也無很管用的背景, 真是“一窮二白”呀!聽朋友說水產生意利潤很大, 他一頭紮進了水產市場。

也就2年時間, 祝義才就把水產生意的門道摸了個“門兒清”, 賺取了480萬元的第一桶金。 當然了, 這是否與在海運公司工作的人脈有關, 其實並不是重要, 同大多數老一輩企業家一樣, 祝義才也是靠白手起家。

順風順水掙到了大錢, 祝義才並不滿足於“脫貧”, 總感覺做貿易這事很不踏實,

即便做得再好, 也是個“盤貨”的, 只有幹實業才能算人生事業。 於是, 他背著小包, 沿著長江一線的城市開始市場考察, 走遍了成百上千個大街小巷;最後, 他發現肉類才是人們對食品最大需求, 中國有10多億人口, 肉製品加工一定是長期的“朝陽產業”。

祝義才就此離開了水產行業, 1992年, 他在合肥建立了肉食品加工廠。 原以為千好萬好不如家鄉好, 可廠子營運半年下來, 分文未賺, 問題就出在當時的惡劣營商環境上。

收費、檢查、停水、停電是常有的事, 有時還遭遇當地地痞流氓的敲詐, 稅收上又是按個體戶處理。 據說, 後來祝義才以“嘉賓”身份出現在合肥時, 提起了當年被迫外遷的往事, 令當地官方震驚不已, 開始著手整治投資環境。

惹不起還躲得起嘛!一番考察後, 祝義才將企業整體遷至南京, 創立了“雨潤”。

祝義才財富人生的突變, 是從並購開始的, 真正改變雨潤的轉機, 發生在1996年。 如火如荼的國企改制背景下, 祝義才幹了一起當時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收購南京罐頭廠,

這一段“零收購”的“蛇吞象”故事, 成為江蘇省首例“民企收購國企”案例, 為祝義才的人生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01年, 雨潤集團年銷售額高達34億元, 一舉創造了業界震驚的“雨潤神話”。 2005年10月, 雨潤成功登陸港交所, 祝義才的身價一舉跨過百億大門檻。 從1989年下海創業算起, 祝義才僅用12年的時間入圍《福布斯》中國百富排行榜,用了15年成為江蘇首富。

公司上市後,祝義才開始進入產業鏈上游——生豬屠宰業,在各地興建生豬養殖基地。2011年,雨潤成了國內最大的屠宰企業,總資產達358億元,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8位。當上中國“第一屠戶”這一年,祝義才年僅47歲。

“第一屠戶”花樣作死之路

2015年3月,雨潤控股集團掌門人、51歲的祝義才失聯了。正當各方到處打聽消息時,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央商場”發佈的公告證實,公司董事長、實控人祝義財被檢查機關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注:雨潤旗下網站,稱其為“祝義財”。)從祝義才,再改名祝義材,最後到祝義財,隨著掌門人的一路改名,雨潤也一路從輝煌走向虧損、自救無力的泥潭。

鼎峰之刻,雨潤集團旗下兩大支柱上市公司“雨潤食品”和“中央商場”,市值加起來就超過一千億元,如今卻深陷巨額債務,祝義才至今“未歸”,那麼,他是如何走上作死之途?

一、“第一屠戶”的花樣擴張遊戲

1996年,總資產5千萬元的雨潤,以零對價的方式並購了7千萬元資產的國企南京罐頭廠,儘管曾被調查是否有國有資產流失,但畢竟是一例成功的收購。從此,祝義才收購上癮,玩起了花樣的擴張遊戲。

利用國企改制,玩低成本擴張的資本遊戲,是雨潤收購的一大特色,他們常用的花活:首先,指稱被收購的國企都是“破爛不堪、不能創造利潤”,而且還需要依賴財政補貼才能維持。

接著指出,我們雨潤的收購,雖未付出代價(零收購),可需要投入資金來改建投產呀!如此一來,不但減輕你們的財政負擔,還上繳了利稅,豈不相當於“救活”了國企!

(30年前的阜陽肉聯廠)

短短幾年,按照這種套路,祝義才屢試不爽、一發不可收拾,接續吞併了安徽阜陽肉聯廠、四川內江肉聯廠等30多家倒閉或頻臨倒閉的國有企業,一度被業內稱為肉類企業的“國企屠夫”。

從某種角度而言,讓祝義才身價的幾何式倍增,靠的肯定不是來自“肉”業的膘肥,關鍵字就四個字:“國有資產”。

二、主業賣豬肉的玩地產模式

2012年,雨潤已是國內最大的屠宰企業,但此時的祝義才,卻一門心思搞房地產了。他辭去雨潤食品董事長,為了一個地產項目,常常是開會到淩晨,目的就是推地產板塊上市。

2010年,雨潤集團曾在全國佈局所謂的“三三三”發展戰略:即在全國30個省會城市建設雨潤農副產品全球採購中心、在300個地級市建設雨潤農副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在3000個縣域建設雨潤農副產品種養生產基地。

(祝義才的私家別墅)

主業賣豬肉的雨潤做地產,祝義才也是玩出一套獨特的花活:一是靠著收購低價國企,拿到了大量的土地;二是一邊建農產品物流中心,一邊拿地賣房子。至2013年末,雨潤地產的可開發建築儲備面積就超過了6000萬平方米。

後來,雨潤食品不堪重負後,雨潤地產的資金鏈也頻頻告急,大部分項目都已經處於停建或半停建狀態。從2015年至今,雨潤債務危機接連不斷,龐大的雨潤帝國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為了自救,雨潤的“看守內閣”曾有意向“救火隊長”融創的孫宏斌和和碧桂園“賣身”救贖,但都最終無果。

當然了,祝義才的跨界經營也並非只有地產一項,10年不到的時間裡,雨潤還成立了利安人壽,並與夢工廠、迪士尼和索尼等品牌合作,涉足文化圈。此外,雨潤集團的產業鏈還涉及物流、旅遊、商貿等領域。如此盲目地擴大產業鏈,眼高手低的運作方式,其實是金玉其外腹中空,一旦出事,那就是千瘡百孔,難以自救。

不少人追溯祝義才的“原罪”,其中一條就是“空手套白狼”、“圈地套補”之嫌。在安徽蕭縣、黑龍江蘭西縣等地投資豬養殖基地,拿到大量廉價土地和優厚的政府補貼,劃入自己的固定資產中,卻沒有給當地帶來絲毫效益。草長得比人還高,一聲豬叫聲也沒聽見。

三、玩上了對賭遊戲

祝義才的多元化發展之路,看似轉型戰略,從根子上來說,這位“第一屠戶”的胃口,還是為了佈局資本“雨潤系”。

早於2002年4月,祝義才就出手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東成控股(0735.HK,後更名“中國電力新能源”);不久後,他又“染指”境內A股市場,通過旗下企業二級市場收購南京“中央商場”,並舉牌成為第一大股東。

連連得手之後,祝義才資本運作的重頭大戲開始登場,準備“雨潤食品”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上市之前,雨潤集團香港零售部分超額認購156倍,國際認購部分超額認購21倍,而這背後,是因為祝義才選擇了與蒙牛乳業同樣的上市之路——與國際資本“對賭”。

近一二十多年來,許多中國企業在PE支援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百度、新浪、阿裡巴巴等。PE投資雖與傳統的並購重組有相似之處,但還是有自身的特點,“對賭”條款就是此中之一。

所謂“對賭”條款,又稱估值調整機制,是國外風投在PE投資中運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種投資方式。通常而言,“對賭”條款的出現,是投資方基於對目標企業瞭解不充分,或者其未來經營成果有不確定性,故而雙方先暫時商定一個中間目標,並給予相應估值。既然帶有“賭”字,籌碼多為雙方各自持有的股權,輸贏後,贏者一方可以低價獲得更多的股權。

當年的蒙牛與英聯簽訂“對賭”協議,而祝義才選擇與國際資本“對賭”,主要是高盛、鼎暉、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三家戰略投資者。“對賭”協議商定:若雨潤2005年的盈利未能達到2.592億元,戰略投資者有權要求大股東以溢價20%的價格贖回所持股份。

祝義才自認為“十拿九穩”,給出的“對賭”中間目標也相當高:雨潤當年的純利將不少於3.35億元,較頭一年超1倍的增長,派息率將不少於純利的25%,超出了外資的要求。這次對賭,祝義才完勝了!雨潤完成的業績,遠遠超過與外資對賭的最低限。“對賭”成功,也讓祝義才後期的經營多帶有賭性,直至釀成失敗的結局。

家族企業是否應該引入風投,引入風投究竟是找到好幫手還是“引狼入室”?很難一概而論,過去太子奶李途純就是與投行對賭而輸掉太子奶,張蘭因對賭鼎輝而失去俏江南。不過,有一點需要強調,企業在實體經營過程中所面對的市場風險與不確定因素,並不會因一紙“對賭”協議而化解的,故而應正視風投融資中隱含的各式風險。

—— 長三角家族企業之(5) ——

祝義才僅用12年的時間入圍《福布斯》中國百富排行榜,用了15年成為江蘇首富。

公司上市後,祝義才開始進入產業鏈上游——生豬屠宰業,在各地興建生豬養殖基地。2011年,雨潤成了國內最大的屠宰企業,總資產達358億元,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8位。當上中國“第一屠戶”這一年,祝義才年僅47歲。

“第一屠戶”花樣作死之路

2015年3月,雨潤控股集團掌門人、51歲的祝義才失聯了。正當各方到處打聽消息時,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央商場”發佈的公告證實,公司董事長、實控人祝義財被檢查機關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注:雨潤旗下網站,稱其為“祝義財”。)從祝義才,再改名祝義材,最後到祝義財,隨著掌門人的一路改名,雨潤也一路從輝煌走向虧損、自救無力的泥潭。

鼎峰之刻,雨潤集團旗下兩大支柱上市公司“雨潤食品”和“中央商場”,市值加起來就超過一千億元,如今卻深陷巨額債務,祝義才至今“未歸”,那麼,他是如何走上作死之途?

一、“第一屠戶”的花樣擴張遊戲

1996年,總資產5千萬元的雨潤,以零對價的方式並購了7千萬元資產的國企南京罐頭廠,儘管曾被調查是否有國有資產流失,但畢竟是一例成功的收購。從此,祝義才收購上癮,玩起了花樣的擴張遊戲。

利用國企改制,玩低成本擴張的資本遊戲,是雨潤收購的一大特色,他們常用的花活:首先,指稱被收購的國企都是“破爛不堪、不能創造利潤”,而且還需要依賴財政補貼才能維持。

接著指出,我們雨潤的收購,雖未付出代價(零收購),可需要投入資金來改建投產呀!如此一來,不但減輕你們的財政負擔,還上繳了利稅,豈不相當於“救活”了國企!

(30年前的阜陽肉聯廠)

短短幾年,按照這種套路,祝義才屢試不爽、一發不可收拾,接續吞併了安徽阜陽肉聯廠、四川內江肉聯廠等30多家倒閉或頻臨倒閉的國有企業,一度被業內稱為肉類企業的“國企屠夫”。

從某種角度而言,讓祝義才身價的幾何式倍增,靠的肯定不是來自“肉”業的膘肥,關鍵字就四個字:“國有資產”。

二、主業賣豬肉的玩地產模式

2012年,雨潤已是國內最大的屠宰企業,但此時的祝義才,卻一門心思搞房地產了。他辭去雨潤食品董事長,為了一個地產項目,常常是開會到淩晨,目的就是推地產板塊上市。

2010年,雨潤集團曾在全國佈局所謂的“三三三”發展戰略:即在全國30個省會城市建設雨潤農副產品全球採購中心、在300個地級市建設雨潤農副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在3000個縣域建設雨潤農副產品種養生產基地。

(祝義才的私家別墅)

主業賣豬肉的雨潤做地產,祝義才也是玩出一套獨特的花活:一是靠著收購低價國企,拿到了大量的土地;二是一邊建農產品物流中心,一邊拿地賣房子。至2013年末,雨潤地產的可開發建築儲備面積就超過了6000萬平方米。

後來,雨潤食品不堪重負後,雨潤地產的資金鏈也頻頻告急,大部分項目都已經處於停建或半停建狀態。從2015年至今,雨潤債務危機接連不斷,龐大的雨潤帝國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為了自救,雨潤的“看守內閣”曾有意向“救火隊長”融創的孫宏斌和和碧桂園“賣身”救贖,但都最終無果。

當然了,祝義才的跨界經營也並非只有地產一項,10年不到的時間裡,雨潤還成立了利安人壽,並與夢工廠、迪士尼和索尼等品牌合作,涉足文化圈。此外,雨潤集團的產業鏈還涉及物流、旅遊、商貿等領域。如此盲目地擴大產業鏈,眼高手低的運作方式,其實是金玉其外腹中空,一旦出事,那就是千瘡百孔,難以自救。

不少人追溯祝義才的“原罪”,其中一條就是“空手套白狼”、“圈地套補”之嫌。在安徽蕭縣、黑龍江蘭西縣等地投資豬養殖基地,拿到大量廉價土地和優厚的政府補貼,劃入自己的固定資產中,卻沒有給當地帶來絲毫效益。草長得比人還高,一聲豬叫聲也沒聽見。

三、玩上了對賭遊戲

祝義才的多元化發展之路,看似轉型戰略,從根子上來說,這位“第一屠戶”的胃口,還是為了佈局資本“雨潤系”。

早於2002年4月,祝義才就出手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東成控股(0735.HK,後更名“中國電力新能源”);不久後,他又“染指”境內A股市場,通過旗下企業二級市場收購南京“中央商場”,並舉牌成為第一大股東。

連連得手之後,祝義才資本運作的重頭大戲開始登場,準備“雨潤食品”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上市之前,雨潤集團香港零售部分超額認購156倍,國際認購部分超額認購21倍,而這背後,是因為祝義才選擇了與蒙牛乳業同樣的上市之路——與國際資本“對賭”。

近一二十多年來,許多中國企業在PE支援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百度、新浪、阿裡巴巴等。PE投資雖與傳統的並購重組有相似之處,但還是有自身的特點,“對賭”條款就是此中之一。

所謂“對賭”條款,又稱估值調整機制,是國外風投在PE投資中運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種投資方式。通常而言,“對賭”條款的出現,是投資方基於對目標企業瞭解不充分,或者其未來經營成果有不確定性,故而雙方先暫時商定一個中間目標,並給予相應估值。既然帶有“賭”字,籌碼多為雙方各自持有的股權,輸贏後,贏者一方可以低價獲得更多的股權。

當年的蒙牛與英聯簽訂“對賭”協議,而祝義才選擇與國際資本“對賭”,主要是高盛、鼎暉、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三家戰略投資者。“對賭”協議商定:若雨潤2005年的盈利未能達到2.592億元,戰略投資者有權要求大股東以溢價20%的價格贖回所持股份。

祝義才自認為“十拿九穩”,給出的“對賭”中間目標也相當高:雨潤當年的純利將不少於3.35億元,較頭一年超1倍的增長,派息率將不少於純利的25%,超出了外資的要求。這次對賭,祝義才完勝了!雨潤完成的業績,遠遠超過與外資對賭的最低限。“對賭”成功,也讓祝義才後期的經營多帶有賭性,直至釀成失敗的結局。

家族企業是否應該引入風投,引入風投究竟是找到好幫手還是“引狼入室”?很難一概而論,過去太子奶李途純就是與投行對賭而輸掉太子奶,張蘭因對賭鼎輝而失去俏江南。不過,有一點需要強調,企業在實體經營過程中所面對的市場風險與不確定因素,並不會因一紙“對賭”協議而化解的,故而應正視風投融資中隱含的各式風險。

—— 長三角家族企業之(5)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