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究竟是愛國還是爭權奪利?

馮玉祥是中國近代的軍事家,他的一生頗為傳奇。 最初為軍閥, 來帶其所部加入國民黨,也曾經響應蔣介石清除中國共產黨的號召。 但因與蔣介石集團發生利害衝突,舉兵反蔣,先後爆發了蔣馮戰爭和中原大戰,兵敗後隱居山東泰山。 1935年與吉鴻昌等人組成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 1946年赴美發表反蔣宣言。 1948年自美回國乘船途經黑海時,因輪船失火於9月1日遇難。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是民國時期的軍事家,愛國將領。 原名基善,字煥章。 安徽巢縣(今巢湖市)人。 馮玉祥少時家貧,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投淮軍當兵。

1902年改投武衛右軍, 歷任哨長、隊官、管帶等職。

1923年曹錕、吳佩孚控制北洋政府後,馮玉祥在孫中山推動下,與陝軍暫編第1師師長胡景翼及第15混成旅旅長孫岳結成同盟,因不滿直軍總司令吳佩孚排除異己,決心尋機推倒曹、吳軍閥統治。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任直軍第3軍總司令,趁直、奉兩軍在石門寨、山海關等地激戰,回師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軍閥政府,囚禁賄選總統曹錕,驅逐清廢帝溥儀出宮,改所部為中華民國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邀孫中山赴京共商國事。

但迫於形勢,又同反直系的軍閥張作霖、段祺瑞妥協,組成以段為臨時執政的北洋政府。

但是對馮玉祥發動軍事政變的主要原因歷來爭論不已。

第一種觀點認為馮玉祥是一個愛國軍人,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有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國家的初步要求,對蘇聯也有所認識,認為十月後的俄國有著光明的前途。 同時,他也不滿意北洋軍閥賣國投降的舉動,對內殘酷鎮壓人民,他發動北京政變是要“掃除軍閥勢力,打倒賄選政府,擁護中山先生主義,實現和平統一主張”。 因為在北京政變前,馮玉祥就謀劃過灤州起義、反對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 1924年1月,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以李大釗為首的中共北方區委,努力力做馮部上層將領的工作,促使馮部更加傾向革命。

第二種觀點認為北京政變不是受孫中山的影響和革命形勢的推動而發生的,是直系軍閥內部矛盾激化的產物。 馮玉祥之所以發動政變主要是由於馮玉祥的權力和地盤先被吳佩孚歸於已有,後來他的部隊軍餉又遭到曹錕的勒索,使得部隊軍費吃緊,也讓他有兵無權,任人宰割,因此馮玉祥就有了要推翻曹吳,奪回權力的想法。

在北京政變後,馮玉祥積極參與同孫中山、張作霖的三角同盟活動,採用種種手段,就足以說明他發動北京政變是為了掃除阻礙自己勢力發展的障礙。

那麼, 大家覺得馮玉祥發動這次政變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又該如何評價馮玉祥的功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