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口水流不停是異常信號?

寶寶口水滴滴答答流不停, 雖然看上去相當可愛, 但胸前總是濕一片, 令爸爸媽媽覺得困擾。 為什麼寶寶口水總是流不停呢?要到幾歲後才會改善?

唾液的產生以及作用

人體的唾液腺包括了腮腺、下頷腺、舌下腺與小唾液腺4個部分, 唾液的分泌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共同調節。 唾液不僅能幫助我們吞咽, 還有以下功能:

幫助消化:唾液含有消化酵素, 可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澱粉, 有助人體消化吸收。

保護牙齒:唾液可中和口中酸性, 預防蛀牙, 且唾液黏蛋白同樣具有保護黏膜的功能, 可清除口腔中的細菌。

幫助吞咽:唾液可軟化、潤滑食物, 協助吞咽及消化。

成長使唾液增加

寶寶在0至3個月之間, 唾液腺發展尚未成熟, 因此唾液分泌量較少。 直到寶寶3至4個月左右, 唾液腺發展迅速, 唾液的分泌量才會相對提高。 4個月後, 除了唾液腺發展趨於成熟, 導致唾液增加之外,

初步接觸副食品使食物刺激口腔, 同樣也會提升唾液的分泌, 另外, 乳牙在成長的過程中牙齦腫脹, 會刺激神經, 讓唾液增加。

2歲後流口水可能有異常

孩子在1歲半至2歲左右, 因肌肉協調性已漸漸成熟, 並且口腔大小也足夠容納分泌出的唾液量,

因此, 流口水的狀況會改善許多。 但倘若流口水的情況仍然持續, 必須觀察是否有下列異常情況。

1.肌肉不協調

若是2歲以上的孩子, 流口水的狀況並未改善, 可能為肌肉不協調所致。 因長期沒有訓練吞咽動作以及口腔張力較低, 造成舌頭與喉嚨肌肉不協調, 導致吞咽口水的功能尚未熟練, 唾液就容易從口中溢出。

2.腦部疾病

郭子敏醫師建議, 若2歲以上的孩子持續流口水, 且排除肌肉不協調的情況下, 則須檢查腦部是否有神經異常相關疾病, 例如:腦性麻痹、腦炎。 因神經異常導致無法誘發吞咽反射, 使得口中的唾液只能往外流出。

3.口腔內部疾病

若是孩子原本流口水的狀況已改善, 但突然間大量流口水, 可能為口腔內部異常的徵兆。

郭子敏醫師表示, 牙齦腫脹、喉嚨發炎等狀況, 可能造成孩子吞咽不舒服, 導致唾液從口中流出。 此外, 有些口腔感染疾病也會造成唾液分泌過度, 且口腔感染可能會伴隨口水有異味, 以及合併發燒、食欲不振等狀況。

口水氾濫期的正確護理

寶寶流口水除了有點不美觀, 最大的壞處就是導致口水疹:口水中含有的一些酸性消化酶, 能破壞皮膚角質層, 導致皮膚乾燥、易受病菌侵襲, 從而形成“口水疹”。 正確的護理方式應該是:

1. 保持衛生

經常用乾淨、柔軟的濕毛巾, 擦拭寶寶流出的口水, 可適當多次塗抹嬰兒專用潤膚油, 保護肌膚。 口水流到衣物、枕巾、被子上, 要及時更換, 防止細菌生長。

2. 剪短指甲

寶寶的小指甲又尖又薄, 因為瘙癢難免去撓抓, 容易劃傷自己, 指甲內的污垢也會造成新的感染。

3. 訓練吞咽功能

讓寶寶多模仿大人的吞咽動作, 給寶寶喂輔食的節奏要合理, 適時跟進成人的食物質地, 提高咀嚼能力, 也可很好緩解出牙不適。

4. 不要老捏寶寶的臉

看到可愛的寶寶,不少人都喜歡上去捏上一把。不過,臉頰處有唾液腺,經常捏抓,會刺激唾液腺,分泌更多的口水。

看到可愛的寶寶,不少人都喜歡上去捏上一把。不過,臉頰處有唾液腺,經常捏抓,會刺激唾液腺,分泌更多的口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