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波洛克、德庫寧、羅斯科這些“亂畫”代表,不是你想那樣“亂畫”

這看起來像是隨便亂畫的畫, 不是, 人家是嘔心瀝血的畫

最近幾年

全球抽象表現主義作品落槌價紀錄

坐擁億萬身價的就有超過12件

可見抽象表現主義如今的地位

抽象表現主義

是美國藝術史大書特書的偉大風格

美國藝術第一次揚眉吐氣

光輝的歷史記載了一串閃耀的名字

波洛克、德庫寧、羅斯科、馬瑟韋爾、萊因哈特、紐曼、克萊因…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

這些極富創造力的藝術大師竟紛紛隕落

1948年戈爾基懸樑自盡

1956年波洛克車禍身亡

1962年克萊因突發心臟病身亡

1970年羅斯科割脈自殺……

功成名就的背後

是什麼導致生命過早的消逝?

先看看成交價格排名前十位的

表現主義藝術天價藏品吧

看似信手塗鴉的藝術表現背後的意義

也許遠非常人想像的那麼簡單

當畫布上的激情噴薄而出

是否等同生命也能自由起舞?

還是光環之下蜷縮著的

始終是不被世人理解的孱弱之軀?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

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運動

意味著嶄新藝術時代的到來

也標誌著

紐約成為繼巴黎後新的國際藝術中心

任何藝術風格的誕生都有其時代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硝煙彌漫

戰爭炮火下彌漫著悲觀主義及末日恐慌

而此時美國正值經濟社會繁榮期

大批歐洲先鋒藝術家的交流和融合

使美國的藝術氛圍空前繁榮

然而好景不長

隨後爆發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導致繁榮的鼎盛之勢瞬間土崩瓦解

戰爭更讓美國社會陷入一片懷疑和恐慌

藝術家們無力改變殘酷的社會現實

唯有在藝術中盡情釋放壓抑和苦悶

“抽象表現主義”應運而生

作為戰後漫長風格實驗的開端

以表現性或構成性的方法傳遞概念

反叛、無秩序、超脫於虛無的特異感覺

傳達了藝術的情感強度和自我表徵

抽象表現主義兩大鮮明的流派

以波洛克為代表的“潑灑畫派”

濃墨重彩,盡情揮灑生命能量

而以馬克·羅斯科為代表的“色塊畫派”

則注重內省的表達方式

以沉靜優美的色塊傳達寓意深刻的凝思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憑藉自身的獨到見解和執著追求

被譽為抽象表現主義先驅

美國現代繪畫擺脫歐洲標準

建立國際藝壇領導地位的第一功臣

波洛克的作品

不僅成為現代藝術館不可或缺的藏品

在市場上更是風光無限

10年前波洛克的《Number 5, 1948》

以1.4億美金天價通過私洽交易售出

問鼎世界最貴藝術品交易第一寶座

5年之久

2015年秋

《No. 17A.1948》更是以2億美金

再次刷新世界藝術拍品紀錄

▽、

對波洛克而言

創作過程的意義遠超過作品本身

他將滿鋪帆布的地面隨意潑濺顏料

有意識地喚起韻律的創作行為

具有難以忘懷的自然品質

被稱為“行動派繪畫” 代表

波洛克的畫最能顯示抽象表現主義

在觀念和手法上的特徵

不同於封閉的古典繪畫或開放的巴羅克

“行動派繪畫”無核心和附屬可尋

散漫無際,全面鋪開,毫無主次

又被稱為“滿幅”繪畫

創作時的波洛克沉湎於瘋狂的迷醉中

滿節奏的運動在巨幅畫布上留下痕跡

如同某種祭禮中的舞蹈

充滿了神秘的原始魅力

在用色強烈、筆觸誇張的畫中

扭曲刪減的具象負載著內心的狂野

無所顧忌的“混亂塗抹”

讓藝術成為情感支配行為的直接記錄

這在繪畫史上前所未有

正如德 庫寧所言

“畫家時不時地要摧毀繪畫,塞尚是這樣,畢卡索是這樣,波洛克也是。他把我們對繪畫的觀念徹底摧毀了。”

波洛克的天才就在於

始終設法逃離藝術對於技巧的要求

逃離的過程產生了率性塗抹的“滴畫”

執著的掙扎和擺脫讓他脫穎而出

被時代推到“最了不起畫家”的位置上

波洛克1930年移居紐約

進入畫家本頓的紐約藝術聯合會學習

第一批參展作品顯示了某種摹仿性質

除了象徵手法和超現實主義幻想之外

繪畫風格還停留在半抽象

Stenographic Figure, 1942

1943年波洛克舉行個人展覽

得到美國藝術收藏大亨古根海姆的資助

在美國和西歐名噪一時

Mural, 1943

1945年波洛克從紐約遷往郊區長島

開始在棍棒上澆上油漆

任其在畫布上滴流成混亂的圖案

因此被稱為“行動派繪畫”

“行動繪畫”是波洛克對社會現實的對抗

個人經歷所積澱力量的宣洩

構成一種總體均衡的美

充滿流動的和諧和自然的激情

Circumcision. January ,1946

1947-1951期間是波洛克的創作巔峰

他摒棄藝術家常用的工具

用砂石和碎玻璃摻合顏料在畫布上磨擦

任其流淌成為稠厚的流體

同時擺脫手腕、肘和肩的限制

而以隨意的肢體行動作畫

將“滴畫”drip painting魅力發揮極致

Out of the Web, 1949

“藝術家應該把內心的東西畫出來”

波洛克重直覺、輕理性

倚重自己內在的體驗

而漠視外界的規定和概念

只遵從自己這個“自然的內心”

Number 28, 1950

1947年波洛克成名作《整整五尋》

題目除意指海水深度

還意味著滴色的層次,語意雙關

全畫先以大面積滴注再按各區域加灑

最後是夾雜“添加物”的黑油漆和鋁漆

波洛克讓自身運動與滴色效果協調配合

色線綿密如蛛網般彼此糾纏

Full Fathom Five, 1947

色彩在畫布上不同質的流動與趨勢

寓有獨特個性支配的合奏力

持續變動的色澤堆砌出豐富多變的組合

如同古畫中的“潑墨”

沉澱著揮灑顏料時思考的深度和層次

也具有內在而含蓄的表現韻味

Number 6, 1948, $1,980,000

(1992/11/18, Christie's New York, Lot 13)

瘋狂的畫面,來自紛亂的心靈

狂躁的外表,隱藏著細膩的詩意

“我毫不恐懼地改變、破壞影像

因為繪畫有他自己的生命”

Number 8, 1949

凝視畫面良久

瘋狂表像下精密森嚴的秩序感油然而生

狂風暴雨般的筆勢如同宇宙的黑洞

又如同莊嚴大自然的擷取

豐沛的能量仿佛能吸納人間的一切

而此時美國正值經濟社會繁榮期

大批歐洲先鋒藝術家的交流和融合

使美國的藝術氛圍空前繁榮

然而好景不長

隨後爆發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導致繁榮的鼎盛之勢瞬間土崩瓦解

戰爭更讓美國社會陷入一片懷疑和恐慌

藝術家們無力改變殘酷的社會現實

唯有在藝術中盡情釋放壓抑和苦悶

“抽象表現主義”應運而生

作為戰後漫長風格實驗的開端

以表現性或構成性的方法傳遞概念

反叛、無秩序、超脫於虛無的特異感覺

傳達了藝術的情感強度和自我表徵

抽象表現主義兩大鮮明的流派

以波洛克為代表的“潑灑畫派”

濃墨重彩,盡情揮灑生命能量

而以馬克·羅斯科為代表的“色塊畫派”

則注重內省的表達方式

以沉靜優美的色塊傳達寓意深刻的凝思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憑藉自身的獨到見解和執著追求

被譽為抽象表現主義先驅

美國現代繪畫擺脫歐洲標準

建立國際藝壇領導地位的第一功臣

波洛克的作品

不僅成為現代藝術館不可或缺的藏品

在市場上更是風光無限

10年前波洛克的《Number 5, 1948》

以1.4億美金天價通過私洽交易售出

問鼎世界最貴藝術品交易第一寶座

5年之久

2015年秋

《No. 17A.1948》更是以2億美金

再次刷新世界藝術拍品紀錄

▽、

對波洛克而言

創作過程的意義遠超過作品本身

他將滿鋪帆布的地面隨意潑濺顏料

有意識地喚起韻律的創作行為

具有難以忘懷的自然品質

被稱為“行動派繪畫” 代表

波洛克的畫最能顯示抽象表現主義

在觀念和手法上的特徵

不同於封閉的古典繪畫或開放的巴羅克

“行動派繪畫”無核心和附屬可尋

散漫無際,全面鋪開,毫無主次

又被稱為“滿幅”繪畫

創作時的波洛克沉湎於瘋狂的迷醉中

滿節奏的運動在巨幅畫布上留下痕跡

如同某種祭禮中的舞蹈

充滿了神秘的原始魅力

在用色強烈、筆觸誇張的畫中

扭曲刪減的具象負載著內心的狂野

無所顧忌的“混亂塗抹”

讓藝術成為情感支配行為的直接記錄

這在繪畫史上前所未有

正如德 庫寧所言

“畫家時不時地要摧毀繪畫,塞尚是這樣,畢卡索是這樣,波洛克也是。他把我們對繪畫的觀念徹底摧毀了。”

波洛克的天才就在於

始終設法逃離藝術對於技巧的要求

逃離的過程產生了率性塗抹的“滴畫”

執著的掙扎和擺脫讓他脫穎而出

被時代推到“最了不起畫家”的位置上

波洛克1930年移居紐約

進入畫家本頓的紐約藝術聯合會學習

第一批參展作品顯示了某種摹仿性質

除了象徵手法和超現實主義幻想之外

繪畫風格還停留在半抽象

Stenographic Figure, 1942

1943年波洛克舉行個人展覽

得到美國藝術收藏大亨古根海姆的資助

在美國和西歐名噪一時

Mural, 1943

1945年波洛克從紐約遷往郊區長島

開始在棍棒上澆上油漆

任其在畫布上滴流成混亂的圖案

因此被稱為“行動派繪畫”

“行動繪畫”是波洛克對社會現實的對抗

個人經歷所積澱力量的宣洩

構成一種總體均衡的美

充滿流動的和諧和自然的激情

Circumcision. January ,1946

1947-1951期間是波洛克的創作巔峰

他摒棄藝術家常用的工具

用砂石和碎玻璃摻合顏料在畫布上磨擦

任其流淌成為稠厚的流體

同時擺脫手腕、肘和肩的限制

而以隨意的肢體行動作畫

將“滴畫”drip painting魅力發揮極致

Out of the Web, 1949

“藝術家應該把內心的東西畫出來”

波洛克重直覺、輕理性

倚重自己內在的體驗

而漠視外界的規定和概念

只遵從自己這個“自然的內心”

Number 28, 1950

1947年波洛克成名作《整整五尋》

題目除意指海水深度

還意味著滴色的層次,語意雙關

全畫先以大面積滴注再按各區域加灑

最後是夾雜“添加物”的黑油漆和鋁漆

波洛克讓自身運動與滴色效果協調配合

色線綿密如蛛網般彼此糾纏

Full Fathom Five, 1947

色彩在畫布上不同質的流動與趨勢

寓有獨特個性支配的合奏力

持續變動的色澤堆砌出豐富多變的組合

如同古畫中的“潑墨”

沉澱著揮灑顏料時思考的深度和層次

也具有內在而含蓄的表現韻味

Number 6, 1948, $1,980,000

(1992/11/18, Christie's New York, Lot 13)

瘋狂的畫面,來自紛亂的心靈

狂躁的外表,隱藏著細膩的詩意

“我毫不恐懼地改變、破壞影像

因為繪畫有他自己的生命”

Number 8, 1949

凝視畫面良久

瘋狂表像下精密森嚴的秩序感油然而生

狂風暴雨般的筆勢如同宇宙的黑洞

又如同莊嚴大自然的擷取

豐沛的能量仿佛能吸納人間的一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