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畸形奶粉高價或終結 國產品牌迎來春天

中國奶粉的畸形高價, 相當程度是廠商刻意為之的結果, 但是, 事情正在起變化。

在歐洲旅行的許多中國年輕父母, 常為當地商場超市中奶粉價格之低廉感到驚訝。

以愛他美為例, 普通版在Boots零售價只有10英鎊, 而中國普遍在200元以上。 同樣品牌的奶粉, 在中國價格高出1-2倍, 並不鮮見。 有研究表明, 一罐嬰幼兒奶粉, 全球價格多集中於80-150元之間, 而中國大陸的價格區間是200-400元。

中國奶粉價格獨特的“高原效應”, 遠非成本因素所能解釋。 生產一罐嬰幼兒配方奶粉, 乳清粉、鮮牛乳是主要原料, 同時, 需添加國家食品標準中規定的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 即便加入DHA等可選成分, 實際成本一般不會超過50元一罐。 完全原裝進口的奶粉, 運輸成本以及稅費成本的增加均相當有限。

其實, 中國奶粉的高價, 更多是品牌商刻意選擇定價策略的結果, 在中國家長特有的心理因素及複雜的市場格局中,

商業策略的影響被進一步放大。

一位曾負責某外資奶粉品牌市場策略的人士坦言, 他們在十餘年前就有意識上調產品價格, 這與成本因素無關, 完全是出於市場定位的考慮, “邏輯非常簡單, 此前中國城市家庭只允許生一個孩子, 一個孩子就要給他們最好的產品, 採用高舉高打的定價策略是一種商業選擇。 ”

直到現在, 基於中國家長“贏在起跑線”等心理, 大量高價品牌依然進行巧妙的概念行銷, 多數奶粉的配方其實大同小異。

個別品牌的定價行為, 本無可厚非, 但是, 當公眾事件引發消費者對奶粉品質的普遍恐慌, 出現“價格貴就代表安全”、“進口的才可靠”等認知慣性後, 這種策略的效應急劇放大。 大量外資品牌借勢不斷提價, 刺激國內廠商跟風推出高價新品, 其中一部分迎合市場對於進口奶粉的認同, 採取“原罐進口”等形式, 主推的奶粉價格水漲船高。

“乳品行業消費者信任是關鍵, 幾年前這種信任在中國市場幾乎消失, 中國本土乳品企業要花費很長時間和努力才能重建信任;具體到一個家庭而言,

嬰幼兒是家庭的中心, 他們願意支付高價以保證安全, 這是中國奶粉價格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全球乳品貿易聯合會原主席霍爾(Richard Hall)評論說。

在中國, 嬰幼兒奶粉成為一個具有極高毛利的罕見品類, 業內平均毛利率達到50%以上, 個別上市公司奶粉品類毛利逼近70%, 這只是相對於出廠價而言, 若再考慮管道的利潤空間, 意味著生產成本占零售價格的比例非常低。

同時, 中國多品牌的競爭格局和多層級的市場狀況, 也迫使品牌商在品牌行銷和管道推廣上投入大量資源, 進而反推奶粉價格的上漲。

在英國, 奶粉行業市場格局相對穩定, 2015-2016年, 四大品牌佔有超過95%的份額(其中愛他美 51%、牛欄 31%、XX 14%、喜寶 2%),

政府也限制奶粉企業大規模品牌推廣, 行銷只能以服務單個客戶的方式進行。 此外, 英國只允許在授權的大型超市或藥妝店銷售奶粉, 未經許可, 個體商販不允許經銷奶粉, 由於獲准企業多是全國性連鎖品牌, 從製造商直接送達終端使用者, 不存在多級中間商層層加價。

中國市場則有超過2000個奶粉品牌, 大量品牌商依靠巨額行銷支出以擴展份額, 加之市場規模大, 必須依託各級經銷商才能實現全國覆蓋, 管道的送達成本也格外高昂。 有的品牌商為提供管道商的積極性, 甚至刻意提高終端售價以提供更多的利潤空間。

畸形的高價及其高毛利衍生了一系列行業亂象, 但市場同時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首先,監管當局配方註冊制度的推行,將提升准入門檻,市場將更為規範有序,同時遏制廠商借配方升級進行行銷、漲價的亂象,而中國配方奶粉採用的也是國際標準。

其次,國產奶粉的品質已明顯提高,開始逐漸從負面事件中走出,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有意願以更親民的價格拓展市場。國產品牌奶粉的佔有率也正逐步恢復,外資品牌的強勢地位則有所削弱,比如,美贊臣的財報披露,2016年在華銷量下降3%。

再次,電子商務、電話直銷等新管道以及大型母嬰連鎖店的興起,開始降低分銷成本,品牌方也有更多的降價空間。

事實上,已有國產品牌開始“變招”,將價格降到150元/罐以下。由於二胎政策的放開,2017到2020年每年預計會有2000萬的新生兒,嬰幼兒配方品類未來五年會有7%到10%的增長。對於有遠見的品牌商而言,平價、可持續,一樣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選項。

(商評網)

首先,監管當局配方註冊制度的推行,將提升准入門檻,市場將更為規範有序,同時遏制廠商借配方升級進行行銷、漲價的亂象,而中國配方奶粉採用的也是國際標準。

其次,國產奶粉的品質已明顯提高,開始逐漸從負面事件中走出,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有意願以更親民的價格拓展市場。國產品牌奶粉的佔有率也正逐步恢復,外資品牌的強勢地位則有所削弱,比如,美贊臣的財報披露,2016年在華銷量下降3%。

再次,電子商務、電話直銷等新管道以及大型母嬰連鎖店的興起,開始降低分銷成本,品牌方也有更多的降價空間。

事實上,已有國產品牌開始“變招”,將價格降到150元/罐以下。由於二胎政策的放開,2017到2020年每年預計會有2000萬的新生兒,嬰幼兒配方品類未來五年會有7%到10%的增長。對於有遠見的品牌商而言,平價、可持續,一樣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選項。

(商評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