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悟道成佛,釋迦牟尼佛到底知道了個什麼秘密

人類整個的文化, 不論中西, 一切學問, 都是為了追尋生命問題。 像現在大學裡開了那麼多課, 開了那麼多研究所, 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物理學、化學、應用科技等等, 也是為了生命問題。 如果與生命問題、生存問題不相干, 這個學問不會成立的, 自然會被淘汰。

還有生存裡的現象, 我們叫做生活, 為了生活不管做生意也好, 做官也好, 花了那麼多錢, 培養孩子受教育求學問, 拿了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在我看來, 也許我不對, 我說求學問賺錢, 或者做官, 胡鬧一陣, 也都是為了一個生命問題;一切宗教也是一樣。 印度在釋迦牟尼佛以前就有宗教。 現在的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 原來都是古印度的範圍;佛教後來傳播範圍很大, 不僅包括整個印度次大陸, 乃至東亞、東南亞、中亞、歐洲, 也有部分包括在內。 印度的疆界土地非常大, 不過古代沒有統一, 言語文字有六十多種,

到現在也不統一, 而且他們自己也不注重歷史。 如果印度也象中國一樣, 有類似秦漢的統一, 文字的統一, 那就不得了啦。

那麼世界上文化既然都為了這個生命問題, 中國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 你們要學佛, 那麼佛悟道悟什麼?為什麼要悟道成佛?說穿了還是為了生命問題;為了追究宇宙萬有生命的究竟根本,

其中自然也包含了生死問題、生存問題。 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梵文音譯, 翻譯成中文來講, 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正遍知, 無上正遍道。 什麼叫菩提?就是悟道了, 明白了。 證得菩提, 不只是道理明白, 是身心都求證到了。 “阿耨多羅”是至高無上, 徹底的;“三藐三菩提”是正遍知, 正等正覺, 隨時隨地清醒知道, 不糊塗。 “三”, 意思就是正;“藐”是等, 平等, 一切平等。

為什麼《金剛經》等經典上提到成佛是證得菩提?換一句話說, 佛的大徹大悟, 是徹底知道宇宙萬有生命的究竟。 到了中國文化, 禪宗把這些名詞都推翻了, 就是“悟了”!悟了什麼?唐代的大禪師說,

悟了“這個”!“這個”是什麼?幹屎橛!狗屎!狗屎也好, 這個也好,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好, 上帝也好, 主宰也好, 神也好, 都是代號。 生命的究竟是講不出來的, 只好用個代號叫做菩提。

釋迦牟尼佛, 在這一代這個世界上, 所謂悟道成佛了, 悟個什麼道呢?徹底知道了,

不是邏輯理論上知道, 知道一切生命的本體是不生不死的, 沒有生過, 也沒有死過, 是悟到這個而成佛。 譬如釋迦牟尼佛, 他也生來也死去了, 同我們一樣, 這個是生命的現象, 分段作用, 就是象昨天明天後天一樣的, 或是去年今年明年, 過去現在未來一樣的。 所以我說, 唐人劉希夷有兩句很有趣的詩:“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中國的佛學道理, 用文學這兩句話就說明了。 這個生命就是這樣, 年年都有個春天, 年年也有個冬天, 這是生滅兩頭的現象;念頭、細胞乃至一切物質也是有生有滅, 永遠都是這樣。 找到了生命能生能滅的根本, 叫做成佛, 叫證得菩提。

換句話說, 佛說一切眾生, 不只人, 包括宇宙的物理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 都是這個本體的現象變化,都是分段生死,都是變易生死。變化不是究竟,不是根本,而是現象。但是這個生命總體的功能,是不生不滅的,不生也不死。

都是這個本體的現象變化,都是分段生死,都是變易生死。變化不是究竟,不是根本,而是現象。但是這個生命總體的功能,是不生不滅的,不生也不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