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平民到皇帝:以龍光護體,神也敬畏,當上皇帝早有預兆?

週四了, 今天又要和大家一起追憶古代偉人啦。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這個典故說的誰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 沒錯, 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寄奴。

宋武帝劉裕

寄奴, 是南朝劉宋王朝開國皇帝劉裕的小名。 這典故就是寫劉裕率軍北伐、收復失地時的驍勇善戰, 威風勇猛。 “氣吞萬里如虎”這句話形容我們這位皇帝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南朝宋武帝劉裕

永初元年(420年), 劉裕代晉自立, 建立劉宋, 他在位期間對內抑制豪強兼併, 整頓吏治, 重用寒門, 發展生產, 輕徭薄賦, 廢除苛法, 振興教育, 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 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 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

發展江南經濟, 保護與發揚漢文化, 對外北伐並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 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也因此被人稱為“南朝第一帝”。

說起他的身世, 劉裕是趙匡胤弟弟的後代, 也算是流著皇室的血液, 然並卵, 還是免不了他早期的貧窮, 他曾為了養家去賣草鞋。 天生不喜歡讀書, 喜歡練武, 後去從軍。 這樣的他與皇帝又有什麼關係?其實早在他從軍之前, 早就有預兆。

劉裕

傳說, 說到傳說, 皇帝降世定有異象, 劉裕也不例外。 劉裕出生時, 整個屋子就煥發光亮, 照的屋子就像白天一樣。 劉裕剛出生, 他母親就撒手人寰, 父親劉翹認為他命硬, 克死了母親, 為不祥之人, 差點把他扔了。 別說, 他還真是命硬, 後來他父親也死了。 結果, 他家就剩下孤兒寡母, 艱苦度日, 還好, 她繼母對他很好。 為了養家糊口, 他只好賣草鞋為生。 那年, 他十九歲。

劉裕

一天, 他去竹林寺玩, 玩著玩著, 就在講堂前睡著了, 那裡的僧人見他也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之人, 就想把他趕走, 正想上前叫醒他, 忽然看見他身上出現龍圖騰, 發出五色光芒。 眾僧很是震驚, 交口稱奇, 認為這是大富大貴之兆。 這時劉裕被驚醒, 聽曾人們講述這件事, 很是不敢相信, 還以為是被陽光迷了眼睛, 看錯了呢。 但眾僧堅持, 他也沒多辯。 但內心很是疑惑, 這天晚上他真的夢到了兩條龍, 他騎在龍背上看到了大好河川。醒來他越發覺得這是個吉兆,沒准那些僧人說的是對的,以後會大富大貴呢。

年輕劉裕

無巧不成書,第二天他去祭拜父親時,正好碰到了個叫孔恭風水先生,兩人結伴來到劉翹的墓前,其實就是一堆黃土,劉裕並沒有告訴風水先生這是他父親的墓,就順便問了句:“這墓怎麼樣?”原本只是為了逗逗這位風水先生,沒想到,他很認真地觀察說了句“這可是塊發王之地呢,沒准他的子孫會成為皇帝呢!”不知道這位風水先生是否是認真的,反正劉裕是信了。劉裕很是開心,心中默默地樹立了遠大志向。

可是有了遠大志向,沒有能力的草包也是不能成事的,雖然他不喜歡讀書,但是後來發生的事又驗證了他天生神力,在武方面很有天賦。

劉裕射蟒

在經過兩次奇事之後,他一次上山砍柴時又遇到了一條巨蟒,他先是準確的射傷了蛇的脖子,後又射傷了它的左眼,巨蟒落荒而逃。後得知這巨蟒是這裡的土地神。這土地神也說他有大富大貴之命,不能殺他。神仙都敬他三分,他越發確信自己會大富大貴。於是,辭家從戎。

這不,真成為了皇帝,而且還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

傳說不一定為實,但有一點可以確信,他是有野心的,而且他值得別人為他編這樣的傳說,不是嗎?

(文字:木三)

他騎在龍背上看到了大好河川。醒來他越發覺得這是個吉兆,沒准那些僧人說的是對的,以後會大富大貴呢。

年輕劉裕

無巧不成書,第二天他去祭拜父親時,正好碰到了個叫孔恭風水先生,兩人結伴來到劉翹的墓前,其實就是一堆黃土,劉裕並沒有告訴風水先生這是他父親的墓,就順便問了句:“這墓怎麼樣?”原本只是為了逗逗這位風水先生,沒想到,他很認真地觀察說了句“這可是塊發王之地呢,沒准他的子孫會成為皇帝呢!”不知道這位風水先生是否是認真的,反正劉裕是信了。劉裕很是開心,心中默默地樹立了遠大志向。

可是有了遠大志向,沒有能力的草包也是不能成事的,雖然他不喜歡讀書,但是後來發生的事又驗證了他天生神力,在武方面很有天賦。

劉裕射蟒

在經過兩次奇事之後,他一次上山砍柴時又遇到了一條巨蟒,他先是準確的射傷了蛇的脖子,後又射傷了它的左眼,巨蟒落荒而逃。後得知這巨蟒是這裡的土地神。這土地神也說他有大富大貴之命,不能殺他。神仙都敬他三分,他越發確信自己會大富大貴。於是,辭家從戎。

這不,真成為了皇帝,而且還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

傳說不一定為實,但有一點可以確信,他是有野心的,而且他值得別人為他編這樣的傳說,不是嗎?

(文字:木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