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廷派馮國璋鎮壓革命,他去請示下野的袁世凱,袁世凱說了6個字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爆發, 革命軍很快佔領了武漢三鎮(漢口、漢陽、武昌), 形勢一片大好。 清廷攝政王載灃(小皇帝溥儀他爹)得知消息後, 立刻傾舉國之力鎮壓, 兵分四路, 直指武漢。

第一路:以北洋第四鎮為主力, 統帥為陸軍司令蔭昌(滿族人)。

第二路:以北洋第五鎮為主力, 統帥為馮國璋。

第三路:以滿清禁衛軍為主力, 統帥為載濤(載灃的七弟, 時年24歲)

第四路:由十多艘軍艦組成的海軍主力, 統帥為薩鎮冰。

禁衛軍是滿清嫡系部隊, 清廷最後的家底, 載灃不捨得用, 只是等其他部隊打得差不多了, 讓禁衛軍去坐收漁翁之利, 賺一個名聲而已。 而海軍將領薩鎮冰則與清廷貌合神離:一方面載灃並不信任薩鎮冰, 另一方面薩鎮冰的學生黎元洪此時成了革命軍的頭領, 正在努力勸他反水。 所以薩鎮冰態度游離, 海軍大多時候只守不攻, 只是在磨洋工。

所以說, 局勢的關鍵在北洋軍。 北洋軍從徵兵到訓練再到發展壯大, 都是袁世凱一手負責的, 是袁世凱的嫡系部隊, 從高層將領到中下層軍官, 都是袁世凱的人, 沒有袁世凱的首肯, 誰也指揮不了這支部隊。 所以由滿族將領蔭昌統帥的北洋第四鎮出工不出力, 只是在應付差事, 根本沒有戰鬥力, 沒起到什麼實質性作用。

這樣一來, 就只剩下馮國璋統帥的北洋第五鎮軍隊了。 馮國璋從天津小站練兵時就跟著袁世凱, 位列“北洋三傑”之一, 是袁世凱的嫡系親信, 他對北洋軍有著絕對的指揮力。 但是, 馮國璋還是聽袁世凱的,

他能打不代表他要打。

馮國璋在率軍南下的途中, 特地去了一個地方——河南彰德洹。 因為此時袁世凱已經被攝政王載灃趕回了家, 處於下野狀態, 目前正在河南彰德洹“釣魚養生”。 馮國璋親自拜訪老大哥袁世凱, 目的只有一個, 那就是問問他:老大,

咱們打還是不打?怎麼個打發?往死打還是輕輕打?

袁世凱是個精通權謀之術的人, 他意味深長地給出了他的答案, 很簡略, 只有六個字, 但卻對晚清局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這六個字是:“慢慢走, 等等看。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