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張體脂率對照圖坑了多少人,你不會真以為15%就能有腹肌吧

體脂率能夠反映出脂肪占總體重的比例, 可以衡量一個人的肥胖程度, 也能從側面看出一個人肌肉線條是否清晰, 所以很多人都比較關心這個資料, 尤其是健身人群。 於是, 有人將各個體脂率製作成了對照圖, 方便大家快速估算自己的體脂率。 可是很多健身新手把對照圖中的樣子當成了衡量有無腹肌的標準, 並鬧出了很多笑話。 那張對照圖就是下邊這張:

體脂率對照圖

通過圖中的資料我們不難發現, 15%體脂率是衡量能不能看到腹肌的一個分界線(用力狀態下就會分塊)。 隨之15%這個資料深入健身新手的內心, 並被許多人武斷的認為“體脂率高於15%, 看不到腹肌;體脂率低於15%, 有腹肌”。 這種說法真的不靠譜!曾經有一個體脂率20%左右的小胖子在健身房努力減肥後, 終於將體脂率降到了14.6%, 然後拿著健身房的體測表指著對照圖說, “為什麼還是看不到腹肌,

明明都那麼瘦了”。

出現這種情況一點都不奇怪。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請大家仔細觀察下圖中兩位肌肉男的肌肉線條, 然後估算一下體脂率。

相似的體脂率

可能有人會認為紅衣男子的肌肉線條更豐富, 體脂率應該比黑衣男子更低。 可事實上,

兩者的體脂率非常接近(黑衣男子的體脂率在12%左右), 相差不會超過1%。 如果按照上邊的體脂率對照圖, 他們都應該出現清晰的腹肌。 可是結果:

不一樣的腹肌

為何相似的體脂率, 一個有分塊的腹肌, 而另一個卻只有馬甲線?罪魁禍首當然是脂肪啦!為什麼有些人會先胖肚子而有些人先胖四肢?為什麼要根據體型將人劃分成中胚型、外胚型和內胚型,

而真實情況是大多數人都是多種胚型的結合?難道不是先天基因決定了體型然後再人為的進行分類(類似統計學中的聚類分析)?聰明的人可能已經知道答案了, 那就是脂肪的堆積部位和基因遺傳存在很大的關係, 而不是由你的坐姿和站姿決定的。

脂肪堆積部位主要由遺傳決定這也很好理解。 用大白話來解釋就是, 首先是對應的身體部位要存在脂肪細胞, 然後才能存儲脂肪液滴, 最後是相應部位的變胖。 由於每個人的脂肪細胞分佈情況不一樣, 有些人腹部可能會多點, 也就需要更低的體脂率才能看到腹肌。

看看下圖這兩位肌肉猛男的肌肉, 大家又有何想法呢?

沒腹肌的肌肉男

有時候肌肉很發達, 線條也很清晰的人也未必有輪廓分明的腹肌。 另外, 腹肌的形態和數量主要由基因決定, 後天的訓練可以增加每塊腹直肌的厚度。 如果把腹肌練得非常發達, 即使體脂率偏高也是能看到腹肌的,而不是苦苦的盯著體脂率這個資料。

最後,能否看到腹肌不只是由體脂率這一項決定的,更不存在15%的準確數字。你應該關心的是鏡子或者照片中的自己,因為這才是你最真實的樣子。

即使體脂率偏高也是能看到腹肌的,而不是苦苦的盯著體脂率這個資料。

最後,能否看到腹肌不只是由體脂率這一項決定的,更不存在15%的準確數字。你應該關心的是鏡子或者照片中的自己,因為這才是你最真實的樣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