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醫大師鄧鐵濤:一副治好了50人咳嗽的藥方

鄧鐵濤 首屆國醫大師

1968年我帶學生到廣東順德縣陳村公社巡迴醫療, 6月25日適逢當地防洪。 農民兄弟于堤上露天而宿, 三天之後感冒咳嗽者甚多。


乃與同學診察數人, 所見證候大抵相同:

微惡風寒, 微發熱, 頭身重痛, 疲倦乏力, 脘悶, 咳嗽, 痰白或黃而稠, 咽喉不利, 舌苔白厚而膩, 脈浮滑。

思該地乃南方魚鄉, 氣候卑濕, 其人多有內濕, 加之抗洪露宿, 外受風寒, 外邪引動內濕, 邪束肺絡, 發為咳嗽, 此為外感兼濕之咳嗽, 治以疏風散寒、除濕祛痰之法。

即與學生就近採集草藥, 配方如下:

鵝不食草2500克, 黃皮樹葉2500克, 鳳尾草1000克, 崩大碗2500克, 車前草2500克, 蘇葉500克(前六味均為鮮品), 馬勃30克。 上七味藥煎水一大鍋, 50多名患者, 每人一碗, 一次服完。

服後療效甚佳, 其中40多人症狀完全消失, 特別是有一患者反映, 咳已數月久治未效, 竟此一碗“涼茶”(涼茶為廣東人對中草藥煎劑的俗稱)而愈。

事後同學們不解地問我, 您不一一具體臨證, 用同一劑藥治療五十多位患者, 豈非違背了祖國醫學所宣導的辨證論治?

我首先就上述病例進行了講解, 曰:

因患者都生活在同一的地理氣候環境之中, 都因抗洪露宿而得病, 雖具體診察的病者不多, 但他們都是體質結實的青壯年, 且均是微惡寒, 微發熱, 頭身重痛, 咳嗽痰稠, 脘悶, 倦怠等證, 很有代表性。

於是立同一治法, 處同一方藥, 取鵝不食草、黃皮樹葉、蘇葉辛溫, 疏風散寒解表, 行氣燥濕化痰為主藥。

因患者本有濕濁內鬱, 且多為盛實之體, 需防濕鬱化熱, 放用鳳尾草、崩大碗、車前草清熱利濕, 使內鬱之濕濁從下焦分利而出, 不與外邪搏結為患, 而為佐。

馬勃辛平, 入肺經, 清利咽喉為使。

上藥七味共奏疏風散寒, 除濕祛痰之功, 使50多位患者一飲而愈。

因為事物的矛盾有共性, 也有個性, 只要我們能夠通過調查研究, 把握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拿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治療疾病也是如此, 上述病例就是因有具體的共性特點:

同一發病前提, 同一發病地點和氣候環境, 同一臨床表現。 也就是說他們的主要病因是同一的。

雖沒有逐一診視, 但根據其共性的特點, 已將主要矛盾掌握在手, 實踐的結果證明這一看法是對的。 這也說明農村有豐富的草藥資源, 只要掌握治療原則, 可因地制宜, 靈活運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