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薦讀」吳起的才與德

一個有大才具的人,

必須有大的德行相伴。

否則,

即使成就豐功偉業,

也難免為歷史所詬病。

論及此,

筆者想起戰國時期一個著名的人物——吳起。

此人的名字歷經2000多年的風雨變遷, 仍在陝西被當作一個縣和鎮的名稱(吳起鎮曾是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的終點), 可見此人沖天之牛氣絕非凡人可比。

說吳起“牛”, 那不是白給的。 在那周王失控、諸侯割據、烽煙四起、英雄輩出的年代, 吳起一生曆仕魯、魏、楚三國, 均幹成了許多大事:擔任魯國將軍, 在齊相田和、大將田忌率數萬齊軍壓境的情況下, 他帶兩萬將士一戰而使齊軍損失過半,

迫使強齊向弱魯求和。 任魏國將軍時, 他精選武卒, 嚴刑明賞, 很快就鍛造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此後吳起帶領這支勁旅所向披靡, 攻取了秦國的河西之地, 為魏國增置了西河郡, 堵住了秦國的入侵之路。 此間還為後人留下了一部《吳子兵法》。

在擔任楚國宰相之後, 他內修文德, 外治武備, 汰撤冗官, 廢除遠房王族的優厚待遇, 省下錢糧強化軍隊建設。 爾後, 南平百越, 北兼陳、蔡, 西征強秦, 北擊三晉。 因其功績顯赫, 被後人稱為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 其軍事才能堪與孫武齊名, 被合稱為“孫吳”。

然而,

就是這位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

成為兵家重要代表人物的名人,

卻因其道德品行方面的一系列缺失,

而飽受世人詬病。

其一 侍母不孝,不治母喪

吳起出生于衛國 (在今山東定陶),少時因好勇鬥狠而經常為母所責。在又一次遭母責駡之後,他咬破胳膊,與母發誓:“從今離家,不為卿相,不入衛國,不與母親相見!”說罷奪門出走,置母親的大哭於不顧。此後他投奔魯國,拜在“宗聖”曾參門下,苦學六年儒家學說。其間,齊國大夫田居在訪魯時發現他學習刻苦,且知識淵博,則將自己的愛女嫁他為妻。有一年末,曾門弟子都回家過年了,知道吳起家中尚有老母的曾參問道:“子遊學六載,不歸省覲,人子之心安乎?”在恩師的責備之下,他說出了與母親所發的誓言。老師批評道:“他人可誓,母安可誓也!”從此之後,老師對他有了厭惡之心。約一年後家鄉來人傳來老母去世的消息,吳起嚎哭幾聲後竟然誦讀如故。這種有失人倫大義的行為,在講究“百善孝為先”的儒門,哪有他的立足之地。吳起遂棄儒學習兵法,三年之後學有所成,欲求仕于魯。

其二 為博功名,殺妻求將

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本來無可厚非。但吳起在乍入仕途時所上演的殘忍一幕,實在令人扼腕。西元前412年,齊軍大舉侵魯,宰相公儀休向魯穆公舉薦吳起為將。而早就對吳起棄衛奔魯、母喪不歸等棄國棄母行為心存芥蒂的魯君,更擔心他家有齊婦而另有異志,因此不敢啟用吳起。聽到魯君因擔心自己有一個齊國老婆而不肯任他為將的消息後,吳起回家一劍砍掉妻子的頭顱,並“以帛裹之,往見穆公。”面對吳起的殘忍,魯穆公不禁毛骨悚然。須知,吳起娶田氏宗女時,正是他寒窗苦讀的貧賤之時,也正是因為有了岳丈家這一貴族支持,吳起才沒有求學的後顧之憂。而為了博得功名,如今卻不惜殺妻求將,如此心狠手辣、居心叵測之人誰又敢用!可是,那時齊兵已深入國境,並攻佔了成邑(今泰安市區東南),魯國才不得不起用了吳起。

其三 貪財好色,接受賄賂

齊國大敗之後,齊相田和派人攜美女二人和黃金千鎰潛入吳起家中,暗與通和。面對黃金與天姿國色,垂涎欲滴的吳起當即表示“絕不加兵于齊”。而離開吳家的齊使卻故意洩露此事,使其貪財好色以及暗通齊使的事被傳得沸沸揚揚。早就對吳起懷有戒心的魯君聞知後欲將其削爵問罪。吳起聞訊後倉惶逃往魏國。後在楚國內訌時被亂箭射死。

縱觀吳起大起大落的一生,可謂是歷經大榮大辱,個中緣由一言難述。但其道德與才能的背離應是其毀譽參半的主要原因。

其實,作為孔門的再傳弟子,吳起懂得道德的重要性。有一次他與魏武侯一起乘船順西河而下,船到中流,武侯說:“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貝啊。”吳起對他說:“國家最寶貴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於地形的險要。”爾後,他從三苗氏講到大禹、夏桀,商湯、殷紂王以及周武王。最後總結說:“如果君主不講德行,就是一條船中的人也都會成為敵國的人。”武侯讚揚道:“你說得很對。”然而,吳起說得對卻做得不對。緣于此,他在戰功流芳百世的同時,其道德問題卻遺臭萬年!此中因果,值得為政者深思。

文丨張炳華

(蘭山區人民檢察院原政治處副主任)

來源|蘭山區人民檢察院

這裡

有最全的臨沂檢察資訊

編輯:劉譯陽

長按二維碼關注

其一 侍母不孝,不治母喪

吳起出生于衛國 (在今山東定陶),少時因好勇鬥狠而經常為母所責。在又一次遭母責駡之後,他咬破胳膊,與母發誓:“從今離家,不為卿相,不入衛國,不與母親相見!”說罷奪門出走,置母親的大哭於不顧。此後他投奔魯國,拜在“宗聖”曾參門下,苦學六年儒家學說。其間,齊國大夫田居在訪魯時發現他學習刻苦,且知識淵博,則將自己的愛女嫁他為妻。有一年末,曾門弟子都回家過年了,知道吳起家中尚有老母的曾參問道:“子遊學六載,不歸省覲,人子之心安乎?”在恩師的責備之下,他說出了與母親所發的誓言。老師批評道:“他人可誓,母安可誓也!”從此之後,老師對他有了厭惡之心。約一年後家鄉來人傳來老母去世的消息,吳起嚎哭幾聲後竟然誦讀如故。這種有失人倫大義的行為,在講究“百善孝為先”的儒門,哪有他的立足之地。吳起遂棄儒學習兵法,三年之後學有所成,欲求仕于魯。

其二 為博功名,殺妻求將

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本來無可厚非。但吳起在乍入仕途時所上演的殘忍一幕,實在令人扼腕。西元前412年,齊軍大舉侵魯,宰相公儀休向魯穆公舉薦吳起為將。而早就對吳起棄衛奔魯、母喪不歸等棄國棄母行為心存芥蒂的魯君,更擔心他家有齊婦而另有異志,因此不敢啟用吳起。聽到魯君因擔心自己有一個齊國老婆而不肯任他為將的消息後,吳起回家一劍砍掉妻子的頭顱,並“以帛裹之,往見穆公。”面對吳起的殘忍,魯穆公不禁毛骨悚然。須知,吳起娶田氏宗女時,正是他寒窗苦讀的貧賤之時,也正是因為有了岳丈家這一貴族支持,吳起才沒有求學的後顧之憂。而為了博得功名,如今卻不惜殺妻求將,如此心狠手辣、居心叵測之人誰又敢用!可是,那時齊兵已深入國境,並攻佔了成邑(今泰安市區東南),魯國才不得不起用了吳起。

其三 貪財好色,接受賄賂

齊國大敗之後,齊相田和派人攜美女二人和黃金千鎰潛入吳起家中,暗與通和。面對黃金與天姿國色,垂涎欲滴的吳起當即表示“絕不加兵于齊”。而離開吳家的齊使卻故意洩露此事,使其貪財好色以及暗通齊使的事被傳得沸沸揚揚。早就對吳起懷有戒心的魯君聞知後欲將其削爵問罪。吳起聞訊後倉惶逃往魏國。後在楚國內訌時被亂箭射死。

縱觀吳起大起大落的一生,可謂是歷經大榮大辱,個中緣由一言難述。但其道德與才能的背離應是其毀譽參半的主要原因。

其實,作為孔門的再傳弟子,吳起懂得道德的重要性。有一次他與魏武侯一起乘船順西河而下,船到中流,武侯說:“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貝啊。”吳起對他說:“國家最寶貴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於地形的險要。”爾後,他從三苗氏講到大禹、夏桀,商湯、殷紂王以及周武王。最後總結說:“如果君主不講德行,就是一條船中的人也都會成為敵國的人。”武侯讚揚道:“你說得很對。”然而,吳起說得對卻做得不對。緣于此,他在戰功流芳百世的同時,其道德問題卻遺臭萬年!此中因果,值得為政者深思。

文丨張炳華

(蘭山區人民檢察院原政治處副主任)

來源|蘭山區人民檢察院

這裡

有最全的臨沂檢察資訊

編輯:劉譯陽

長按二維碼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