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誰說曹操是最奸詐的?與這三個人相比,曹操真的不算什麼

說起曹操這個人, 相信大家都知道, 一部《三國演義》讓曹操這個角色家喻戶曉, 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影視形象, 一說起奸雄, 必然想起的就是曹操, 身處三國亂世, 曹操謝天自由令諸侯, 為魏國建立打下堅實基礎。 說句實在話啊, 曹操確實很厲害。 但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如果讓曹操與歷史上這三位比起來, 相信曹操會遜色一些, 究竟是哪三位呢?

曹操

宋武帝劉裕

劉裕, 字德輿, 小名寄奴。 所處時代為東晉末年至南北朝初年, 祖籍彭城郡彭城縣綏輿裡(今江蘇徐州), 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今江蘇鎮江), 西漢楚元王劉交之後, 從小家境貧困, 長大後投身行伍, 從最底層小兵開始做起。

劉裕

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 孫恩在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 東南八郡紛起回應, 朝野震驚。 這個時候, 東晉朝廷腐敗無能, 權利集中在世家大族之手, 軍隊方面能夠形成戰鬥力的也只有劉牢之的北府兵了, 湊巧的是, 此時, 劉裕也在軍中任職。 不久之後, 劉裕所在的北府兵與孫恩正式交戰。

對於晉朝正規軍孫恩還是很有把握的, 但是一遇到北府兵, 遇到劉裕, 孫恩就沒轍了, 屢戰屢敗。 劉裕與孫恩對陣也基本上是身先士卒,

最後孫恩被劉裕逼得投海自殺了。 孫恩之亂被平定後, 晉朝繼續內亂, 盧循和桓玄先後造反, 桓玄甚至推翻晉朝建立了大楚政權, 不過這些都被劉裕一一平定, 最後劉裕成為東晉實際上的掌門人, 皇帝成為傀儡。 在這之後, 劉裕在晉朝內部組建自己的班底, 開始一些列的戰爭, 滅西蜀, 滅南燕, 滅後秦, 收復淮北, 甚至連長安這座長期淪於北方少數民族之手的帝都都收復過, 就連北方最強大的北魏帝國也不敢輕易派兵與劉裕交戰, 論功績劉裕不知遠勝於曹操多少。

永初元年(420年), 劉裕代晉自立, 定都建康, 國號“宋”, 史稱劉宋或南朝宋。 劉裕執政期間, 重視民生, 抑制豪強, 國家經濟蓬勃發展。 劉裕也成為南北朝第一個草根逆襲的皇帝。

北齊高祖-高歡

高歡, 字賀六渾, 是一個正經八本的鮮卑化漢人。 北魏六鎮起義之後, 參加杜洛周的起義軍, 歸順葛榮, 成為親信都督。 後來爾朱榮(類似于北魏的董卓)異軍突起, 消滅了葛榮起義軍, 高歡又成為了爾朱榮的智囊團。

高歡

永安三年(530年)九月, 爾朱榮被北魏孝莊帝所殺, 北魏頓時陷入一片內亂, 高歡趁機收攬六鎮起義殘軍歸自己所用, 同時趁機消滅爾朱氏的殘餘勢力, 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 永熙三年(534年)十月, 高歡逼走孝武帝, 立元善見為帝, 是為孝靜帝, 遷都鄴城, 史稱東魏。

建立東魏以後, 高歡在晉陽辦公, 遙控東魏朝政, 專擅東魏朝政16年, 東魏皇帝形同傀儡。 與此同時, 他宿命中的對手西魏掌門人宇文泰與他時常發生戰爭。 在與西魏連年兼併作戰中, 因恃眾輕敵, 在東西魏潼關之戰、沙苑之戰中敗北。 武定元年(543年), 領兵10萬至黃河北岸與西魏軍作戰, 先於河橋上游破西魏軍縱火之船, 使河橋免遭燒毀。 繼渡黃河, 據邙山(今洛陽北)為陣, 迎戰西魏軍, 先勝後敗,僅率數騎遁走。武定四年(546年)十月,率軍圍攻西魏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起土山,掘地道,苦攻50天,晝夜不息,在西魏大將韋孝寬固守下,最終沒有攻克。不久之後憂憤成疾而死。

大唐掘墓人-朱溫

朱溫,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早年本是潑皮無賴,不學無術之人。為求生存,參加了唐朝末年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受到黃巢的賞識,不久看到黃巢起義即將被鎮壓,遂決定叛變,投降唐軍。中和二年(882年)他歸附唐軍,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起義軍。因鎮壓義軍有功,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武軍節度使,不久之後又進封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自己的勢力,他所在的藩鎮成了唐末最大的割居勢力。

朱溫

經過連年的軍閥混戰,大唐帝國早已名存實亡,皇帝成了各路軍閥手中的香餑餑。通過與各路軍閥相互混戰,朱溫逐漸把對手們一一降服。西元901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三年後,他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把他殺死(殺皇帝相信曹操沒做過)。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昭宣帝。907年,他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宣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樑。909年正月,朱溫正式把都城遷到洛陽,開啟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局面。

總的來說,這三位奸詐狡猾的梟雄都是從社會最底層開始發跡,最終實現人生的巔峰,這與曹操依靠家庭優勢發家致富是完全不同的。同樣他們的狡詐程度及對後代的貢獻也是曹操無法比擬的。

先勝後敗,僅率數騎遁走。武定四年(546年)十月,率軍圍攻西魏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起土山,掘地道,苦攻50天,晝夜不息,在西魏大將韋孝寬固守下,最終沒有攻克。不久之後憂憤成疾而死。

大唐掘墓人-朱溫

朱溫,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早年本是潑皮無賴,不學無術之人。為求生存,參加了唐朝末年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受到黃巢的賞識,不久看到黃巢起義即將被鎮壓,遂決定叛變,投降唐軍。中和二年(882年)他歸附唐軍,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起義軍。因鎮壓義軍有功,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武軍節度使,不久之後又進封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自己的勢力,他所在的藩鎮成了唐末最大的割居勢力。

朱溫

經過連年的軍閥混戰,大唐帝國早已名存實亡,皇帝成了各路軍閥手中的香餑餑。通過與各路軍閥相互混戰,朱溫逐漸把對手們一一降服。西元901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三年後,他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把他殺死(殺皇帝相信曹操沒做過)。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昭宣帝。907年,他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宣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樑。909年正月,朱溫正式把都城遷到洛陽,開啟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局面。

總的來說,這三位奸詐狡猾的梟雄都是從社會最底層開始發跡,最終實現人生的巔峰,這與曹操依靠家庭優勢發家致富是完全不同的。同樣他們的狡詐程度及對後代的貢獻也是曹操無法比擬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