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是演說家》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催淚演講:這盛世如你所願

【文/觀察者網 高雪瀅】

“願我們兩個人, 和他們兩個人(李蔔克內西和盧森堡)一樣, 將來共同走向斷頭臺。 ”

周恩來總理寫給鄧穎超的情書, 竟然是這樣的。

在18日播出的《我是演說家》節目中, 周恩來總理的侄女周秉德動情地說:

“這是情書啊孩子們!他們年輕的時候, 就是這樣獻身於自己追求的共產主義事業的!”

本文圖片均來自視頻截圖

說起周恩來總理, 你一定對他的許多事蹟都如數家珍。

今天, 不妨來聽一聽這個和他最親近的晚輩, 講講周總理的戀愛觀、人生觀, 以及對後輩的教育。

周恩來與周秉德

戀愛觀:有共同的志向才是終身伴侶

周秉德20歲出頭的時候, 伯伯周恩來給他講了自己的戀愛故事。

1920年, 周恩來去法國留學, 那時候, 他的女友和他一樣, 都是天津五四運動的領導者, 他們到了法國也一起加入了少年共產黨。

但是, 不久之後, 那位女士的思想發生了變化:她只想研究學問, 卻不大想過問政治了。

那時候, 周恩來已經是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者, 他認為自己要找的終身伴侶, 應該是一個能夠共同在革命征程中, 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人。

因此, 他與那位女士分了手, 然後寫信給在天津五四運動中擔任講演隊長的鄧穎超。

他給鄧穎超寄了很多信和明信片, 其中一張明信片上印的是德國的兩位革命家情侶:李蔔克內西和盧森堡。

在這張明信片的背後, 周恩來給鄧穎超寫的是:“願我們兩個人, 和他們兩個人一樣, 將來共同走向斷頭臺。 ”

“這是情書啊孩子們!情書, 是這樣說的!”周秉德說, 這句話讓她特別感動:他們在年輕的時候, 就是這樣地獻身於自己追求的共產主義事業的。

魯豫也深深地被這句話觸動:“兩個人一起上斷頭臺, 不是一起要去尋求死亡, 而是要一起邁向新生。 而且不僅僅是兩個人走向新生, 是要帶著整個國家、帶著整個民族走向新生。 ”

周恩來教育周秉德說,你要找的終身伴侶,別的不重要,但有一點是必須的:

要熱愛國家、熱愛人民,全心全意地為國家奮鬥,有共同的志向才是終身伴侶。

正是有了共同的志向,他們才能在今後的50年中,共同經歷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和驚濤駭浪:

他們共同經歷了在白色恐怖氣氛下的喪子之痛;一起經歷了兩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他們的感情始終不渝,相親相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直到永遠。

這就是他們革命的情誼、革命的愛情。

教育晚輩:不能有任何的特權思想

提起周總理對自己的教育,周秉德說印象最深的是這麼一件事:

在她十四五歲上初中時,早晨六七點鐘起來在院子裡看書。

大家都知道,周總理是通宵達旦工作的,對他來說,早晨四五點鐘睡覺已經是非常早的了;通常,他都會工作到七八點鐘。

而這一天,周總理結束了一晚的工作,來到院子裡呼吸新鮮空氣時,剛好看到周秉德在看書。

“他很不高興地走到我面前:‘秉德,你怎麼還在這兒看書?’

“我不大理解。

“‘你沒看到這些叔叔們在打掃院子嗎?你怎麼可以一個人在這兒看書?’”

周秉德對這一幕印象非常深刻,因為,她當時馬上明白了,國家總理的侄女,也並不比那些打掃庭院的普通戰士高一等,大家都是普通的老百姓。

鞠躬盡瘁:臨終時體重只有61斤

晚年的周總理深受膀胱癌的折磨,周秉德至今仍在懊悔,自己錯過了與伯伯最後一次見面的機會。

1975年6月15日,在醫院裡住了一年多的總理回到了西花廳。鄧穎超給周秉德打電話,讓她有空回來看看。

但是很不巧,那天周秉德有事,而且,她以為既然伯伯出院了,以後肯定還有見面的機會,於是,她就這麼錯過了與伯伯的最後一面。

後來她才知道,伯伯在寫給毛主席的信中是這麼說的:

“膀胱出血還沒有斷,癌細胞還屢有發現,我現在的體重還有61斤”。

說到這裡,周秉德哽咽了:“我真的是懊悔懊悔又懊悔,怎麼那天就沒有回去再最後看他一眼。”

聽到總理生病時體重只有61斤,酈波教授熱淚盈眶:再大的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像總理這樣的偉人,他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真的是“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酈波動容地說,我們年輕人只要有總理身上的這種精神,最好的人生、最好的婚姻、最好的愛情都不是問題,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

這個中華盛世,如您所願!

100年前,也就是1917年,周恩來從南開中學畢業去日本留學,途中在瀋陽給他的小學同學寫了一句話:願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

那一年,他19歲。

晚年時,他說過這麼一句話:我這20多年來的總理,主要抓兩件事:一個是上天,一個是水利。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現在,我們國家的天宮號、天眼、北斗、航空母艦都一一在此基礎上發展了起來,民族復興離我們越來越近。

周秉德說,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忘記為現在的美好時代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們,也不能忘記所有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貢獻的普通人。

我們更要接過他們手裡的接力棒,只要每個人都以建業興邦為己任,對社會盡責任、對工作負責任、對家庭盡義務,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能不辱使命,不負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今天,我們終於可以勇敢地、大聲地告訴周總理:

“我們的國家正在崛起,我們的民族正在騰飛。這個中華盛世,如您所願!”

周恩來教育周秉德說,你要找的終身伴侶,別的不重要,但有一點是必須的:

要熱愛國家、熱愛人民,全心全意地為國家奮鬥,有共同的志向才是終身伴侶。

正是有了共同的志向,他們才能在今後的50年中,共同經歷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和驚濤駭浪:

他們共同經歷了在白色恐怖氣氛下的喪子之痛;一起經歷了兩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他們的感情始終不渝,相親相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直到永遠。

這就是他們革命的情誼、革命的愛情。

教育晚輩:不能有任何的特權思想

提起周總理對自己的教育,周秉德說印象最深的是這麼一件事:

在她十四五歲上初中時,早晨六七點鐘起來在院子裡看書。

大家都知道,周總理是通宵達旦工作的,對他來說,早晨四五點鐘睡覺已經是非常早的了;通常,他都會工作到七八點鐘。

而這一天,周總理結束了一晚的工作,來到院子裡呼吸新鮮空氣時,剛好看到周秉德在看書。

“他很不高興地走到我面前:‘秉德,你怎麼還在這兒看書?’

“我不大理解。

“‘你沒看到這些叔叔們在打掃院子嗎?你怎麼可以一個人在這兒看書?’”

周秉德對這一幕印象非常深刻,因為,她當時馬上明白了,國家總理的侄女,也並不比那些打掃庭院的普通戰士高一等,大家都是普通的老百姓。

鞠躬盡瘁:臨終時體重只有61斤

晚年的周總理深受膀胱癌的折磨,周秉德至今仍在懊悔,自己錯過了與伯伯最後一次見面的機會。

1975年6月15日,在醫院裡住了一年多的總理回到了西花廳。鄧穎超給周秉德打電話,讓她有空回來看看。

但是很不巧,那天周秉德有事,而且,她以為既然伯伯出院了,以後肯定還有見面的機會,於是,她就這麼錯過了與伯伯的最後一面。

後來她才知道,伯伯在寫給毛主席的信中是這麼說的:

“膀胱出血還沒有斷,癌細胞還屢有發現,我現在的體重還有61斤”。

說到這裡,周秉德哽咽了:“我真的是懊悔懊悔又懊悔,怎麼那天就沒有回去再最後看他一眼。”

聽到總理生病時體重只有61斤,酈波教授熱淚盈眶:再大的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像總理這樣的偉人,他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真的是“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酈波動容地說,我們年輕人只要有總理身上的這種精神,最好的人生、最好的婚姻、最好的愛情都不是問題,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

這個中華盛世,如您所願!

100年前,也就是1917年,周恩來從南開中學畢業去日本留學,途中在瀋陽給他的小學同學寫了一句話:願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

那一年,他19歲。

晚年時,他說過這麼一句話:我這20多年來的總理,主要抓兩件事:一個是上天,一個是水利。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現在,我們國家的天宮號、天眼、北斗、航空母艦都一一在此基礎上發展了起來,民族復興離我們越來越近。

周秉德說,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忘記為現在的美好時代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們,也不能忘記所有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貢獻的普通人。

我們更要接過他們手裡的接力棒,只要每個人都以建業興邦為己任,對社會盡責任、對工作負責任、對家庭盡義務,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能不辱使命,不負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今天,我們終於可以勇敢地、大聲地告訴周總理:

“我們的國家正在崛起,我們的民族正在騰飛。這個中華盛世,如您所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