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能統一六國竟是因為這個,看完你也得服氣

秦始皇在短短十餘年時間裡就掃平六國, 一統天下。 當時的秦軍基本上就是所向披靡,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簡直就是勝利的代名詞。 但是從當時歷史來看, 他的對手並非都是庸手, 其中也不乏橫的硬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 為啥嬴政麾下的秦軍就能一直勝, 從而滅六國統一天下呢?

這個問題估計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 那麼我們今天就從考古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考古研究發現, 戰國七雄爭霸時期, 即使是同一地點遺留下來的兵器普遍的情況都是輕重不等, 規格不一, 形式多樣。 反而在秦國的陣地上發現的兵器其造型和尺寸幾乎都驚人的完全一致。 在秦始皇兵馬俑坑裡發現的三棱箭頭有幾萬隻, 但是這些箭頭底邊寬度的誤差居然不到1毫米。 秦軍弩機和其他兵器的零部件完全可以互換通用, 在戰爭中, 秦軍完全可以自行拆卸壞的武器,

揀取有用的零件重新拼裝使用, 和現代工業流水線作業下面的產品一樣, 可以做到零件互換而絲毫不影響使用。 試問這樣的秦軍誰能戰爭, 本來就被稱之為虎狼之國, 再加上這精細的武器, 不所向披靡才怪呢!

可是讀者不禁要問了,

那兩千年前的戰國, 基本上都是手工製作兵器, 根本沒有什麼機器加工批量生產。 為百萬秦軍提供這麼精良的武器, 究竟誰這麼牛呢?其實並不是一個人, 而是當時秦軍施行的一個制度。 你應該不會想到製造兵器的最高負責人居然是宰相呂不韋, 以宰相之尊來管理兵器的製造也確實是罕見。 在他之下就是兵工廠的廠長、、車間主任、技術工人等以等級分序排列。 這樣看起來也沒有啥, 但是整個兵器的成型所經歷的過程中監管的人都得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去。 我們都知道秦國是以法之國, 對於失職者的懲罰可是非常殘酷。 兵器上的每個人名都是直接責任人, 如果發現兵器品質有問題, 那具體責任人自然一目了然,
試問這樣的制度下誰還敢弄虛作假, 存在些許僥倖呢?

古人經常出現的物勒工名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這對不同的人其蘊含的意義也不盡相同。 對於那些名人巧匠, 能把名字刻在自己製造的器物上以留後世, 算是種榮耀。 但是對於那些普通的工匠來講則是一種威脅,

更是一份責任。 我想不管是名人巧匠還是普通工匠, 都希望自己製造出來的器物都是完美的!聰明的讀者, 你是怎麼看的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