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4組資料告訴你卡紮菲時代的利比亞有多富裕,看後讓人震撼!

卡紮菲1942年出生在蘇爾特沙漠的一個羊皮帳篷裡, 父母都是目不識丁的貝都因牧民, 卡紮菲是家中唯一的男孩。 在中學裡, 卡紮菲收聽了埃及電臺“開羅之音”的廣播, 時任總統納賽爾的演講讓他對政治產生了興趣, 17歲, 卡紮菲將推翻與英國合謀的利比亞執政者定為人生目標。

1963年, 21歲的卡紮菲進入利比亞班加西軍事學院學習, 並在軍隊中建立以他為首的、由12人組成的“自由軍官組織”, 著手策劃推翻伊德里斯王朝。 1966年, 結束在英國裝甲兵學校的受訓後, 卡紮菲歸國擔任通訊兵團上尉軍官, 並進入美國中情局視野,

被視為推翻英國扶持政府的人選。

1969年, 趁伊德里斯一世(利比亞獨立後的首位國家元首)在土耳其就醫時, 或得中情局支援的 “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 突然佔領了利比亞電臺, 兵不血刃地完成了政權交接。 年僅27歲的卡紮菲“被提拔”為上校(利比亞軍隊的最高軍銜), 作為武裝部隊總司令的他, 是國家的實際掌權者。

2011年10月20日, 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武裝稱在蘇爾特已經俘獲了卡紮菲。 卡紮菲在其家鄉蘇爾特的一個廢棄下水管道中被捕, 慘遭虐待後, 頭部和腹部遭到致命連環槍擊身亡。 統治時間達42年。

5年後的今天, 利比亞流傳著一個家喻戶曉的段子:“卡紮菲死後的利比亞, 我們以為會變成迪拜(象徵開放、富庶和現代化), 沒想到成了索馬里。 ”多名利比亞人對記者說, 絕大多數利比亞人都在懷念卡紮菲時代, 至少當時他們擁有安全、穩定和相對富庶的生活。

持續內戰使國家面臨分裂危機, 國民經濟瀕臨崩潰, 人民生活舉步維艱。 如今的利比亞已像一列失控的火車,

似乎在不可逆轉地滑向深淵。

那麼, 卡紮菲時代的利比亞人到底有多幸福?下面幾組資料可以告訴你答案。

第一, 經濟

卡紮菲在位期間首先短短幾年使利比亞收回油田, 並成為非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

第二, 民生

卡紮菲在利比亞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和教育, 這點即使在今天的而美國也未能實現。

第三, 全民致富

第四, 最重要

卡紮菲認為, 他可以給利比亞人帶來更多福利, 有一件事, 別人想想就難辦, 但卡紮菲真做到了。

卡紮菲希望給利比亞國民提供優質的水資源, 並且使沙漠綠化, 讓利比亞在糧食生產上可以自給自足。

為此, 卡紮菲下令在國內修建一個大型的人工供水與灌溉工程, 將位於撒哈拉沙漠中的古地下水通過巨型管道輸送到地中海沿岸的利比亞各大城市。

卡紮菲把這項工程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但西方媒體很少提及, 因為他們認為那不過是“面子工程”、“卡紮菲的寵物專案”或“瘋狗的白日夢”。 然而事實上, 大人工河專案確實是一個偉大的輸水系統, 改變了利比亞全國人民的生活。

由於建造各個工程需要大量人才, 利比亞引進了幾十萬國外勞工, 同時本國生態與生活環境大幅改善, 人口數也激增。 卡紮菲上臺的時候, 利比亞約只有200萬人, 到2011年卡紮菲遇難, 利比亞人口已增加到約700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