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消失的阿房宮是根本沒有建起來還是被項羽燒掉了

西元前221年,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 建立起龐大的秦王朝, 隨後他便以舉國之力開始了三項巨大的建築工程:長城、始皇陵與阿房宮。 兩千千年後, 人們仍感歎于秦長城的雄偉和始皇陵的肅殺, 然而阿房宮卻因為戰火而遠離了人們的視野。 那麼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阿房宮, 當時是否修建完成、阿房宮到底有多大、是不是被項羽焚毀, 卻始終沒有答案.

阿房宮名稱的由來及概況

它為何命名為“阿房宮”, 有人說是因為愛情。 傳說秦王嬴政愛上了民間一個芳名叫阿房的女子, 但美麗的愛情並沒有換來美麗的結局, 阿房紅顏薄命, 很年輕的時候便香消玉頌。 為了紀念曾經深愛過的女子, 嬴政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極為奢華的阿房宮。 然而在史學家的眼裡阿房宮名字的來歷卻沒這麼浪漫。

歷史學家們考證認為阿房一名並不是最後的名稱,

而是一個臨時的名字, 秦始皇本打算等整個宮殿全部建成之後再為其更名, 豈料到秦朝滅亡的時候阿房宮都只是建起一座前殿而已。

至於為何使用阿房作為臨時命名, 古來說法不一。 有人認為, 阿房是根據當時宮殿的形狀命的, “阿”在古語中有高大之意, 而阿房宮又是“四阿旁廣”, 於是便有了這樣的名字。 還有人認為阿房宮的名字源于它建立在高聳的山丘上, 《漢書》中有記載:“阿者, 大陵也, 取名阿房, 是言其高若阿上為房。 ”大致意思就是說“阿”是高大山丘的意思, 阿房就建立在高峻山丘上的宮殿。

山丘一說得到了很多學者和專家的贊同, 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都曾到過阿房宮的遺址考察, 發現遺址正好坐落在一座山丘之上, 周圍都是一些宮殿殘留的高大地基。 唐代杜牧《阿房宮賦》中描寫其“覆壓三百餘裡, 隔離天日”, “不知其幾千萬落”, “一日之內, 一宮之間, 而氣候不齊”。 按照這種說法, 秦始皇一生巡遊各宮室, 即使一天住一處, 至死時也未能把宮室住遍。 當然文學作品的描述難免會有誇張和修飾的成分,

但從中可以隱約看到阿房宮的龐大和偉岸。

《史記·始皇本紀》中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萬人, 下可以建五丈旗”這樣換算下來, 阿房宮的前殿東西為690米, 南北為115米, 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 “上可坐萬人”不是誇張之詞。 不可否認, 阿房宮宮殿繁多、建築面積龐大、規模宏大, 是世界建築史上難得一見的宮殿建築, 不能說獨一無二, 也恐怕是難以超越。

項羽有沒有燒阿房宮

“楚人一矩, 可憐焦土。 ”在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曾將阿房宮的突然消失歸咎于霸王項羽, 項羽也因此背負了歷史褒貶不一的評價。 人們往往在讚歎阿房宮的雄偉壯麗的同時, 也對項羽的這把爭議之火津津樂道。

可是考古學家們經過實地勘探卻發現, 杜牧說法可能是一種文學杜撰。 因為考古學家發現, 在阿房宮遺址上並沒有大火焚燒過的痕跡, 如果推斷沒有錯, 項羽當年燒的是陽宮而非阿房宮。 而且, 項羽到達秦宮的時候, 阿房只有一座前殿, 其餘的便是龐大的地基, 燒地基恐怕遠不能消除項羽心裡的憤恨。這座恢弘而華麗的宮殿,恐怕只能是秦始皇腦海裡的一個藍圖而已。

燒地基恐怕遠不能消除項羽心裡的憤恨。這座恢弘而華麗的宮殿,恐怕只能是秦始皇腦海裡的一個藍圖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