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開蘭陵王的神秘面紗

蘭陵王高長恭(541年―573年), 又名高孝瓘、高肅, 文襄帝高澄第四子, 北齊宗室、將領, 官拜大司馬、太保, 封爵蘭陵王。 高長恭貌柔心壯, 音容兼美, 曾領導邙山大捷、白狼城之戰, 並于金墉解圍, 戰士為此謳歌他而創出《蘭陵王入陣曲》。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 後主高緯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給高長恭, 死後朝廷追贈為太尉, 諡號武。

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一日, 高長恭受封蘭陵王。 後來累次升遷至並州刺史。 河清二年(563年), 突厥攻打北齊, 攻入北齊的晉陽, 高長恭奮力將突厥人擊退。

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 邙山之戰時, 北周攻打洛陽, 武成帝高湛派高長恭與並州刺史段韶、大將軍斛律光前往洛陽救援, 因為懼怕北周的兵力強大, 不敢前進。 段韶利用謀略打敗北周軍隊, 高長恭帶領五百名騎兵沖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 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 因為高長恭戴著頭盔,

城中的人不確定是敵軍或是我軍, 直到高長恭把頭盔脫下來讓大家看到他的面貌, 城上的人才派弓箭手開始放箭保護他, 之後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 北周軍隊最後放棄營帳逃走, 從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間的川澤之地, 都是北周丟棄的兵器輜重。 高長恭在此次場戰役中威名大振, 士兵們為此次戰役而謳歌他, 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同年十二月十五日, 高長恭被任命為尚書令。

曆封郡公

高長恭後來歷任司州、青州、瀛州的地方長官。 武平元年(570年)七月初三日, 擔任錄尚書事。

武平二年(571年)二月二十四日, 擔任太尉。 三月, 北周齊公宇文憲從龍門渡過黃河, 右丞相斛律光退守華谷, 宇文憲攻取了斛律光新築的五座城池。

高長恭與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聯合進攻蹺穀, 率軍抵禦北周的軍隊, 進攻柏穀城, 攻克後就退兵而回。

武平二年(571年)五月, 北周晉公宇文護派中外府參軍郭榮在姚襄城南、定陽城西修築城池。 段韶率兵攻襲北周軍隊, 將他們打敗。 六月, 段韶包圍定陽城, 由於北周的汾州刺史楊敷堅守而未能攻克。 段韶加緊進攻, 屠殺定陽的外城百姓。 當時段韶生病, 對高長恭說:“這座城池的三面都有兩道河壕, 無路可走;恐怕只東南有一條路, 賊寇一定會從這裡突圍。 應當挑選精兵專門防守這條道路, 這樣一定能夠捉住他們。 ”高長恭便派一千多名壯士埋伏在東南澗口。 城中的糧食吃盡, 宇文憲集中所有的兵力去救援, 但因害怕段韶,

不敢前進。 楊敷率領現有的士兵乘夜突圍出城, 被高長恭的伏兵攻擊, 全部俘虜。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 高長恭被任命為大司馬。 武平四年(573年)四月十三日, 擔任太保。 高長恭前後因各項戰功被封為巨鹿郡公、長樂郡公、樂平郡公、高陽郡公等。

遭帝猜忌

在邙山之戰後,

北齊後主高緯對高長恭說:“這樣沖進敵陣之中, 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怎麼辦?”高長恭回答說:“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 在戰場上我不會想到這個。 ”而後主高緯因為他說的“家事”, 又聽到士兵們唱的《蘭陵王入陣曲》, 便開始猜忌高長恭。

定陽之戰時, 高長恭代替段韶的職務統率軍隊, 但是常常收取賄賂, 聚斂財物, 他的親信相願問他說:“大王受到朝廷的重托, 為什麼要如此貪心呢?”高長恭沒有回答。 相願繼續說:“是不是因為邙山之戰大勝, 您害怕功高震主, 遭受忌妒, 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 高長恭回答說是。 相願說:“朝廷如果忌恨你, 這件事情更容易被當成是罪名, 這不是躲避災禍而是招來災禍!”高長恭哭著俯身向相願詢問解決的計策, 相願說:“您之前已經立下戰功,這次依然打勝仗,聲望太大,最好假託有病在家,不要再管國家的政事。”高長恭聽從他的計策,但是沒有辦法成功隱退。等到朝廷對陳朝用兵,高長恭恐怕再次被任命將軍,歎息說:“我去年臉上長癰,現在為什麼不發出來!”從此有了病也不肯醫治。

高長恭怎麼死的

由於高長恭的功勞很大,且威望很高,擔心被皇帝猜忌。所以故意給自己弄些污點出來,在高長恭擔任司州牧、青瀛州牧的時候,收受了很多財物。這一點被他門客相願看了出來。相願問他:“王既然俸祿那麼高,何必如此貪?”長恭不答。相願說:“朝廷如果猜忌王,這正好給他留了一條辮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禍。”長恭淚下,跪膝,請他給個安身的法子。相願說:“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養病,別干預政事了。” 長恭聽了勸告,便偶爾裝裝病。完全隱退,又不甘心。正處盛年的男子,誰願意退休?何況高長恭不是當隱士的個性。高長恭死之前有一個舉動,“有千金責券,臨死日,盡燔之”,把所有的價值千金的金券都燒了。在那個奢侈成風的時代,以他王子的身份“千金券”也實在“貪”得太少了點,想那嚴監生死前念念不忘多用了一根燈芯,而長恭卻將那“千金券”都燒了,可知他的確不是一個貪財的人。

北齊末代皇帝高緯一天聽了《蘭陵王入陣曲》,對高長恭說:“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長恭無心快語:“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高緯一聽“家事”這兩個字,心生警覺。叫人給他送去毒藥一杯。皇帝殺人,連理由都沒扯。高長恭對自己的妃子說:“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但也沒有要求見皇帝申述,就飲藥自盡了。

相願說:“您之前已經立下戰功,這次依然打勝仗,聲望太大,最好假託有病在家,不要再管國家的政事。”高長恭聽從他的計策,但是沒有辦法成功隱退。等到朝廷對陳朝用兵,高長恭恐怕再次被任命將軍,歎息說:“我去年臉上長癰,現在為什麼不發出來!”從此有了病也不肯醫治。

高長恭怎麼死的

由於高長恭的功勞很大,且威望很高,擔心被皇帝猜忌。所以故意給自己弄些污點出來,在高長恭擔任司州牧、青瀛州牧的時候,收受了很多財物。這一點被他門客相願看了出來。相願問他:“王既然俸祿那麼高,何必如此貪?”長恭不答。相願說:“朝廷如果猜忌王,這正好給他留了一條辮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禍。”長恭淚下,跪膝,請他給個安身的法子。相願說:“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養病,別干預政事了。” 長恭聽了勸告,便偶爾裝裝病。完全隱退,又不甘心。正處盛年的男子,誰願意退休?何況高長恭不是當隱士的個性。高長恭死之前有一個舉動,“有千金責券,臨死日,盡燔之”,把所有的價值千金的金券都燒了。在那個奢侈成風的時代,以他王子的身份“千金券”也實在“貪”得太少了點,想那嚴監生死前念念不忘多用了一根燈芯,而長恭卻將那“千金券”都燒了,可知他的確不是一個貪財的人。

北齊末代皇帝高緯一天聽了《蘭陵王入陣曲》,對高長恭說:“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長恭無心快語:“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高緯一聽“家事”這兩個字,心生警覺。叫人給他送去毒藥一杯。皇帝殺人,連理由都沒扯。高長恭對自己的妃子說:“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但也沒有要求見皇帝申述,就飲藥自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