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武術短器械——太極刀

刀在冷兵器時代是常規兵器, 常常使用於戰場拼殺格鬥, 所以刀的演練風格更貼近實戰, 格架掃進, 神出鬼沒, 劈砍撩紮、威猛異常, 因而武術諺語中有“刀如猛虎, 劍似游龍”描訴。 //單刀在練習時, 不但要有逼人的氣勢和簡明的節奏, 更強調的是刀法的實用性, 所以非常強調刀和手的相互配合, 刀和身的相互配合, 從而要達到刀身合一的境界。

太極刀傳統稱之為, 因為太極刀套路不同於拳, 劍有動作名稱, 它只有十三名歌訣。

太極刀是太極拳運動系列的短器械, 其風格特點應以吳氏太極拳身法、步法的要求和風範為准, 背刃分明, 太極刀的技法和動作應連綿不斷, 刀法清楚, 勁力到位, 剛柔相濟, 刀手動作協調配合。

傳統太極刀套路,

是中國傳統武術器械類的一種, 以其簡潔順暢, 柔韌雄渾, 沾粘運轉的獨特風格, 為太極拳愛好者所喜愛。

太極刀的基本刀法有;劈, 斬, 抹, 帶, 撩, 紮, 推, 截, 纏, 裹, 分, 剪, 攔等。

傳統楊式太極刀, 古法承襲, 刀的冶煉後, 純重量為二十斤, 其部位名稱為:刀尖指刀前端尖銳鋒利的部分;刀刃指刀身開刃銳利的一側;刀背指刀身不開刃而且厚重的一側;刀盤指刀身與握柄之間護手部分;刀柄即握刀時所用刀的根部橢圓型部分;刀首指刀柄後端頂部擊點的地方;另外, 古時, 因殺敵後, 鮮血順滑, 為避免造成握刀時器械脫手, 往往在刀柄後添加有刀彩。 刀彩亦有撩敵耳目, 擾敵心神的作用。

在掌握傳統太極刀套路後, 如何進一步把握演練節奏與技巧?如何掌握太極刀輕靈沉著,

綿綿舒暢, 內固精神, 外示安逸的風格特點?其跟在足, 發與腿, 主宰於腰!

太極刀法的演練, 仍需要遵循傳統太極拳的練習要領, 但是, 因為刀法練習的特殊性, 所以, 運用腰為主宰的要領, 顯的更加重要。

在陳式太極拳器械中,

有單刀、雙刀、月牙刀、和春秋大刀等套路。 武術家們常用“刀如猛虎”來形容刀法的勇猛驃悍, 氣勢雄壯, 銳不可當。

陳式太極刀法吸取各家之長, 去蕪存精, 結合太極陰陽的變化, 以輕沉兼備、剛柔相濟、纏繞疾速、能慢能快、滾身滾手刀法為特點, 區別各派刀法, 所以有人稱“太極纏刀”。 據說, 陳長興先生演練太極刀法時, 行步如流水, 動勢若行雲, 刀在身上滾動如飛;又好似粘在身上似的。 刀環繞周身忽左忽右, 神出鬼沒。 寒氣逼人的閃閃刀光, 似築起一道屏障, 有“潑水不入其身, 亂箭不能傷衣”之勢。

陳式單刀、 雙刀都屬於短兵器。 陳式太極單刀、雙刀口訣有“單刀好練手難藏, 雙刀好練步難移。 ”所謂“單刀看手、雙刀看步”, 給練刀者指明了練習單刀、雙刀的要旨。

陳氏太極春秋大刀套路名稱:

1、關公提刀上壩橋 2、白雲蓋頂稱英豪 3、舉刀磨旗懷抱月

4、上三刀嚇殺許褚 5、下三刀驚退曹操6、白猿拖刀往上砍

7、全舞花 8、一捧虎就地飛來刀 9、分鬃刀難遮難擋

10、十字刀劈砍胸懷 11、抹腰刀回頭盤根 12、舞花撒手往上砍

13、舉刀磨旗懷抱月 14、舞花撒手往下砍 15、落花懷中又抱月

16、全舞花壓刀翻身砍 17、刺回一舉嚇人魂 18、舞花向左定下勢

19、白雲蓋頂又轉回 20、白猿托刀翻身砍 21、再舉青龍看死人

22、舞花向右定下勢 23、白雲蓋頂再轉回 24、舞花接酒挑袍

25、花刀轉下銅畔竿 26、舞花雙插誰敢阻 27、花刀轉下鐵門栓

28、捲簾倒退難遮蔽 29、十字刀猛舉起 30、翻身再舉龍戲水

楊式太極刀又稱十三勢刀,是楊家太極拳械中的著名器械之一,它是以太極拳的方法、要求、風格、特點和應用來進行培訓的刀術。該刀法刀式不多,但式式均能使用,化人攻人尤為神妙,有砍、剁、戳、劃、刮、撩、紮、捋、劈、纏、扇、攔、滑等十三字塊和砍剁、刺紮、戳豁、撩腕八種刀訣。楊式太極刀保持了刀術套路矯健的特色,但又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其動作速度柔和平穩,行雲流水,動作勁力內勁飽滿,剛柔相濟,動作氣勢中正舒展,敏捷輕靈,動作銜接進退相隨,開合相接,適合大眾學練和養生健身的需要,符合競賽的規範化要求。

楊式太極刀和太極劍一樣,是由太極拳發展而來的,具有太極拳練習的一般特點和要求。但是,太極刀和太極劍也有區別,如“劍重輕靈,刀求穩重“,“刀如猛虎,劍似飛鳳”,“刀走黑,劍走青”(即剛猛與輕靈之別)等說法。太極刀較為威猛,而太極劍更顯瀟灑,在手法和運用方面也有區別。如太極刀與太極拳、劍的運動,都是圈,而刀法運行的圈,“纏頭過腦”為其突出特點。纏頭刀,即手舉過頭,刀尖下垂,刀背從肩外貼脊背向身後纏繞。

過腦刀是舉刀高過頭,或轉身,或轉刀,使刀從頭頂繞過,但刀背不貼脊背。纏頭過腦,攻防兼備,配合腰功,能使出幾倍於手臂的力量。和太極劍相比,太極刀作為健身和陶冶性格的手段,不如太極劍那麼普及,但其技擊威力較強,在冷兵器時代,刀的運用比劍廣泛,故而為習武之重要器械。

陳氏太極春秋大刀套路名稱:

1、關公提刀上壩橋 2、白雲蓋頂稱英豪 3、舉刀磨旗懷抱月

4、上三刀嚇殺許褚 5、下三刀驚退曹操6、白猿拖刀往上砍

7、全舞花 8、一捧虎就地飛來刀 9、分鬃刀難遮難擋

10、十字刀劈砍胸懷 11、抹腰刀回頭盤根 12、舞花撒手往上砍

13、舉刀磨旗懷抱月 14、舞花撒手往下砍 15、落花懷中又抱月

16、全舞花壓刀翻身砍 17、刺回一舉嚇人魂 18、舞花向左定下勢

19、白雲蓋頂又轉回 20、白猿托刀翻身砍 21、再舉青龍看死人

22、舞花向右定下勢 23、白雲蓋頂再轉回 24、舞花接酒挑袍

25、花刀轉下銅畔竿 26、舞花雙插誰敢阻 27、花刀轉下鐵門栓

28、捲簾倒退難遮蔽 29、十字刀猛舉起 30、翻身再舉龍戲水

楊式太極刀又稱十三勢刀,是楊家太極拳械中的著名器械之一,它是以太極拳的方法、要求、風格、特點和應用來進行培訓的刀術。該刀法刀式不多,但式式均能使用,化人攻人尤為神妙,有砍、剁、戳、劃、刮、撩、紮、捋、劈、纏、扇、攔、滑等十三字塊和砍剁、刺紮、戳豁、撩腕八種刀訣。楊式太極刀保持了刀術套路矯健的特色,但又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其動作速度柔和平穩,行雲流水,動作勁力內勁飽滿,剛柔相濟,動作氣勢中正舒展,敏捷輕靈,動作銜接進退相隨,開合相接,適合大眾學練和養生健身的需要,符合競賽的規範化要求。

楊式太極刀和太極劍一樣,是由太極拳發展而來的,具有太極拳練習的一般特點和要求。但是,太極刀和太極劍也有區別,如“劍重輕靈,刀求穩重“,“刀如猛虎,劍似飛鳳”,“刀走黑,劍走青”(即剛猛與輕靈之別)等說法。太極刀較為威猛,而太極劍更顯瀟灑,在手法和運用方面也有區別。如太極刀與太極拳、劍的運動,都是圈,而刀法運行的圈,“纏頭過腦”為其突出特點。纏頭刀,即手舉過頭,刀尖下垂,刀背從肩外貼脊背向身後纏繞。

過腦刀是舉刀高過頭,或轉身,或轉刀,使刀從頭頂繞過,但刀背不貼脊背。纏頭過腦,攻防兼備,配合腰功,能使出幾倍於手臂的力量。和太極劍相比,太極刀作為健身和陶冶性格的手段,不如太極劍那麼普及,但其技擊威力較強,在冷兵器時代,刀的運用比劍廣泛,故而為習武之重要器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