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癌症頂級雜誌CA」腎癌治療現狀和未來方向

過去12年腎癌藥物治療可謂波瀾壯闊, 從無到有, 從少到多, 經歷細胞因數、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3個時代, 免疫治療方興未艾, 靶向治療從1.0版要更迭到2.0版。 本綜述來自腫瘤神刊CA Cancer J Clin.展示腎癌當前治療並展望未來方向。

介紹

腎癌是十大惡性腫瘤之一, 占新發腫瘤3.7%, 腎細胞癌(RCC)為最常見的類型占85%, 中位診斷年齡64歲, 男性多於女性。 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 但整體預後仍較差, 特別是分期較晚患者。 過去12年, RCC經歷細胞因數時代、靶向治療時代和當下免疫治療時代。 本文總結RCC治療現狀, 探討未來的治療趨勢。

分子病理

RCC為不同組織、分子和基因改變的一組疾病,

主要包括透明細胞、乳頭Ⅰ和Ⅱ型、嫌色細胞。 透明細胞RCC(ccRCC)是最常見的類型, 與VHL基因改變相關。 VHL失活乏氧誘導因數(HIF)活性增加, VEGF和PDGF表達上調, mTOR通路可增強HIF活性。 對VHL通路理解的深入促進了RCC靶向治療發展。 抑制VEGFR、PDGF、mTOR、MET和AXL等靶點藥物陸續批准於RCC的治療。 RCC靶向治療生物學通路見下圖。

局限期疾病

復發風險預測

TNM分期是RCC最強預測因素之一, 已更新至第8版。 Ⅰ期5年無復發生存率超過92%, 但Ⅱ和Ⅲ期患者術後仍有40%會復發轉移。 有多種模型用來預測術後結局。 Mayo 診所SSIGN評分系統包括腫瘤分期、大小、核分級和壞死, 將ccRCC分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組, 預後準確指數為0.78~0.86。 UISS評分系統包括腎癌分期、Furhman分級和ECOG評分, 預後準確指數0.79~0.86。 因缺乏相應的治療措施, 預後評分系統對個體價值不高, 主要用於臨床研究。 基因改變可提供額外的預後資訊, 但目前整合基因改變預後模型還不成熟。

輔助治療

靶向治療時代前, 細胞因數(IFN-α和IL-2)、激素(三苯氧胺、甲羥孕酮)、化療(5-FU、阿黴素聯合吉西他濱)或放療的輔助治療研究基本失敗。

當前RCC領域中, 大型、隨機、安慰劑對照3期輔助研究有7項(見圖1)。 ARRURE研究納入中高危RCC1943例(≥pT1b), 任何病理類型(透明細胞占80%), 分為舒尼替尼、索拉菲尼和安慰劑三組, 治療持續1年, 中位DFS5.8年、6.1年和6.6年(無差異)。 後續分析pT3、pT4或淋巴結陽性患者1069例, 三組5年生存率亦無差異。 S-TRAC是第2項研究, 高風險ccRCC615例, 1年舒尼替尼治療較安慰劑提高DFS1.2年(6.8年和5.6年, HR0.76, P=0.03), 目前兩組中位

圖1:腎癌輔助治療3期研究一覽表

輔助治療研究有那些啟示呢?第一S-TRAC研究首先驗證了輔助治療是可延長DFS, 與ARRURE研究比較, 高復發風險和ccRCC可能是獲益人群。 第二重視劑量強度, PROTECT研究中, 培唑帕尼800mg組DFS風險下降而600mg組DFS無差別, 二次分析培唑帕尼劑量與DFS相關(HR0.58, P = .002), S-TRAC和 ASSURE中位治療持續時間差不多, 但是舒尼替尼相對劑量強度高88.4%對比71.4%。

第三平衡安全性, S-TRAC獲益時間比治療時間略長。 第四DFS延長能否轉化為OS獲益還不清楚。

CheckMate-025研究顯示出PD1/L1抑制劑較標準治療在耐受性和療效上更好, 納武單抗、派姆單抗和atezolizumab正在進行輔助、新輔助、圍手術期治療的研究。

轉移性疾病

透明細胞癌

預後模型

初診時晚期患者占30%, 治癒性治療三分一會出現復發或轉移。 在mRCC中, 預後風險模型有助於患者諮詢、危險分層和治療選擇。 MSKCC評分建立在細胞因數時代, 包括體力狀態、乳酸脫氫酶、血紅蛋白、血鈣和自診斷到藥物治療時間, 分為低危(0個)、中危(1~2個)、高危(3~5個), 相對應OS為30個月、14個月和5個月。 靶向治療時代, IMDC評分包括MSKCC預後因素中4個(除外LDH), 又納入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計數, 低危、中危和高危組中位OS分別為35.3個月、16.6個月和5.4個月。

手術

細胞因數時代, 2項隨機研究支持轉移性疾病可行腎切除術, 246例接受IFN-a治療mRCC, 腎切除將OS從8個月延長至11個月。 靶向治療時代腎切除術應用在下降, 納入12項研究近4000例患者的meta分析, 腎切除可帶來OS獲益。 目前腎切術適用於PS評分好、無或輕微疾病相關症狀, 轉移負荷低、手術能顯著降低腫瘤負荷的患者。

TKI前時代, 手術切除轉移灶是合理和有效的, 回顧性分析278例mRCC, 治癒性轉移灶切除5年生存率明顯增加(44%對比14%)。 轉移灶切除術5年DFS延長因素有腎切除至轉移灶發現≥1年、單發轉移、年齡≤60歲。

一線治療

舒尼替尼、培唑帕尼、貝伐珠單抗及用於高危患者替西莫羅斯推薦用於透明細胞為主型的RCC一線治療。 除培唑帕尼後, 其他藥物均與IFN-α比較。非劣效性COMPARZ研究顯示培唑帕尼與舒尼替尼療效相近,但QOL上支持培唑帕尼。PRISCES研究患者較舒尼替尼更傾向於選擇帕唑帕尼。上述藥物PFS 5.5~11個月,OS23~26個月。新的兩個TKI阿昔替尼和tivozanib,較索拉菲尼顯著延長PFS。阿昔替尼對比索拉菲尼的3期研究(n=288),PFS10.1個月對6.5個月(HR0.77,P=.038),ORR32%對比15%,但OS無差異。Tivozanib對比索拉菲尼一線治療ccRCC(n=517),中位PFS11.9個月對比9.1個月(HR0.80,P=.04)。目前兩個藥物均未獲得FDA批准用於一線治療。

二線及後線治療

至2015年,二線推薦藥物為依維莫司(RECORD-1,2008)和阿昔替尼(AXIS,2011)。RECORD-1研究抗血管生成治療透明細胞為主型RCC失敗的患者(n=410),依維莫司和安慰劑中位PFS4.0個月對比1.9個月(HR0.30),ORR1%對比0%,更新OS資料(14.8個月和14.4個月)無差別。阿昔替尼與VEGFR結合力是既往藥物的50~450倍。AXIS研究中,阿昔替尼對比索拉菲尼二線治療723例轉移性ccRCC,既往舒尼替尼治療占54%、細胞因數治療占三分之一,中位PFS 6.7個月和4.7個月(HR,0.67),ORR19.4%對比9.4%(p<0.01),預設亞組分析中,既往接受舒尼替尼或細胞因數治療患者,阿昔替尼療效均優於索拉菲尼。

2016年伴隨納武單抗、卡博替尼的獲批和樂伐替尼/依維莫司研究公佈,mRCC二線治療發生巨大變化。這些研究主要是ccRCC,對照組均為依維莫司。卡博替尼同時抑制VEGFRs、MET和AXL,克服血管靶向藥物的耐藥,3期的METEOR研究(n=658),一線VEFR TKI治療進展的ccRCC,卡博替尼和依維莫司中位PFS7.4個月對比3.8個月(HR0.58),ORR21%對比5%,OS21.4個月對比16.5個月(HR0.66)。另外卡博替尼對比舒尼替尼一線治療的2期CABOSUN研究(n=157),入組未經治療中高危ccRCC,卡博替尼的PFS更長(8.2個月對比5.6個月,HR0.66),提示聯合抑制AXL和MET在治療RCC上有優勢。

納武單抗對比依維莫司二線或三線mRCC的CheckMate-025研究(n=821例),OS延長6個月(HR0.73,25.0個月對比19.6個月),療效與PD-L1表達無關,ORR25%對比5%,但兩組PFS無差異(4.6個月對比4.4個月),安全性和QOL資料支援納武單抗。多靶點TKI樂伐替尼,聯合mTOR抑制劑二線治療的PFS12.8個月,OS25.5個月均為史上最好資料,但因聯合治療毒性大治療中斷率高,FDA要求進行14/5mg對比18mg/5mg的研究。

非透明細胞RCC

非透明細胞RCC(nccRCC)異質性強,具有不同分子、組織學特徵和預後,包括乳頭狀RCC、嫌色細胞RCC、集合管癌、腎髓質癌等。對ccRCC有效藥物可能對nccRCC無效,但是總體治療選擇與ccRCC相同的藥物。

舒尼替尼對比依維莫司有兩項2期隨機研究ASPEN和ESPN,共176例(乳頭狀RCC占55%),另一個2期研究INTORSECT包含10% nccRCC,總體上舒尼替尼優於依維莫司。因nccRCC無標準治療,可選擇抗VEGF抑制劑,因預後較差建議加入臨床試驗。

化療對於集合管RCC和腎髓質癌有效,遺傳性1型和部分散發乳頭狀RCC伴有MET基因的改變,MET抑制劑治療有效。免疫治療研究多將nccRCC排除在外,101例nccRCC患者PD-L1陽性率為10.9%,回顧納武單抗後線治療23例mccRCC,ORR29% ,PFS4.2個月。

未來方向

二代抗VEGF靶向治療、免疫藥物和聯合用藥將改變RCC未來的治療。臨床前研究,VEGF TKI可增強腫瘤微環境的抗腫瘤免疫效應,VEGF TKIs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策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阿昔替尼+pembrolizumab、阿昔替尼+avelumab、樂伐替尼+pembrolizumab的Ⅰ或Ⅱ期研究,ORR32%~67%, AEs可管理,目前3期研究正在進行。除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其他新型免疫藥物如T細胞激動劑、腫瘤疫苗、調節T細胞抑制劑正在研發。合理選擇患者增強療效需要更好的生物標誌物和預測模型,隨著NGS對RCC分子亞型認識深入,RCC治療會朝著精准醫學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Treatment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CA Cancer J Clin.2017 Sep 29.

責任編輯:腫瘤資訊-宋小編

其他藥物均與IFN-α比較。非劣效性COMPARZ研究顯示培唑帕尼與舒尼替尼療效相近,但QOL上支持培唑帕尼。PRISCES研究患者較舒尼替尼更傾向於選擇帕唑帕尼。上述藥物PFS 5.5~11個月,OS23~26個月。新的兩個TKI阿昔替尼和tivozanib,較索拉菲尼顯著延長PFS。阿昔替尼對比索拉菲尼的3期研究(n=288),PFS10.1個月對6.5個月(HR0.77,P=.038),ORR32%對比15%,但OS無差異。Tivozanib對比索拉菲尼一線治療ccRCC(n=517),中位PFS11.9個月對比9.1個月(HR0.80,P=.04)。目前兩個藥物均未獲得FDA批准用於一線治療。

二線及後線治療

至2015年,二線推薦藥物為依維莫司(RECORD-1,2008)和阿昔替尼(AXIS,2011)。RECORD-1研究抗血管生成治療透明細胞為主型RCC失敗的患者(n=410),依維莫司和安慰劑中位PFS4.0個月對比1.9個月(HR0.30),ORR1%對比0%,更新OS資料(14.8個月和14.4個月)無差別。阿昔替尼與VEGFR結合力是既往藥物的50~450倍。AXIS研究中,阿昔替尼對比索拉菲尼二線治療723例轉移性ccRCC,既往舒尼替尼治療占54%、細胞因數治療占三分之一,中位PFS 6.7個月和4.7個月(HR,0.67),ORR19.4%對比9.4%(p<0.01),預設亞組分析中,既往接受舒尼替尼或細胞因數治療患者,阿昔替尼療效均優於索拉菲尼。

2016年伴隨納武單抗、卡博替尼的獲批和樂伐替尼/依維莫司研究公佈,mRCC二線治療發生巨大變化。這些研究主要是ccRCC,對照組均為依維莫司。卡博替尼同時抑制VEGFRs、MET和AXL,克服血管靶向藥物的耐藥,3期的METEOR研究(n=658),一線VEFR TKI治療進展的ccRCC,卡博替尼和依維莫司中位PFS7.4個月對比3.8個月(HR0.58),ORR21%對比5%,OS21.4個月對比16.5個月(HR0.66)。另外卡博替尼對比舒尼替尼一線治療的2期CABOSUN研究(n=157),入組未經治療中高危ccRCC,卡博替尼的PFS更長(8.2個月對比5.6個月,HR0.66),提示聯合抑制AXL和MET在治療RCC上有優勢。

納武單抗對比依維莫司二線或三線mRCC的CheckMate-025研究(n=821例),OS延長6個月(HR0.73,25.0個月對比19.6個月),療效與PD-L1表達無關,ORR25%對比5%,但兩組PFS無差異(4.6個月對比4.4個月),安全性和QOL資料支援納武單抗。多靶點TKI樂伐替尼,聯合mTOR抑制劑二線治療的PFS12.8個月,OS25.5個月均為史上最好資料,但因聯合治療毒性大治療中斷率高,FDA要求進行14/5mg對比18mg/5mg的研究。

非透明細胞RCC

非透明細胞RCC(nccRCC)異質性強,具有不同分子、組織學特徵和預後,包括乳頭狀RCC、嫌色細胞RCC、集合管癌、腎髓質癌等。對ccRCC有效藥物可能對nccRCC無效,但是總體治療選擇與ccRCC相同的藥物。

舒尼替尼對比依維莫司有兩項2期隨機研究ASPEN和ESPN,共176例(乳頭狀RCC占55%),另一個2期研究INTORSECT包含10% nccRCC,總體上舒尼替尼優於依維莫司。因nccRCC無標準治療,可選擇抗VEGF抑制劑,因預後較差建議加入臨床試驗。

化療對於集合管RCC和腎髓質癌有效,遺傳性1型和部分散發乳頭狀RCC伴有MET基因的改變,MET抑制劑治療有效。免疫治療研究多將nccRCC排除在外,101例nccRCC患者PD-L1陽性率為10.9%,回顧納武單抗後線治療23例mccRCC,ORR29% ,PFS4.2個月。

未來方向

二代抗VEGF靶向治療、免疫藥物和聯合用藥將改變RCC未來的治療。臨床前研究,VEGF TKI可增強腫瘤微環境的抗腫瘤免疫效應,VEGF TKIs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策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阿昔替尼+pembrolizumab、阿昔替尼+avelumab、樂伐替尼+pembrolizumab的Ⅰ或Ⅱ期研究,ORR32%~67%, AEs可管理,目前3期研究正在進行。除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其他新型免疫藥物如T細胞激動劑、腫瘤疫苗、調節T細胞抑制劑正在研發。合理選擇患者增強療效需要更好的生物標誌物和預測模型,隨著NGS對RCC分子亞型認識深入,RCC治療會朝著精准醫學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Treatment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CA Cancer J Clin.2017 Sep 29.

責任編輯:腫瘤資訊-宋小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