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不爭總統甘做總理,並非謙虛厚道而是老謀深算

(第155集)

如果可以選當總統或總理, 你挑哪個?

絕大多數人恐怕都會選“總統”, 可有一個人在現實中選了“總統”之後, 腸子都悔青了——黎元洪。

袁世凱任職期間, 總統當得還是比較爽的, 內閣總理換了一茬又一茬, 就大總統巋然不動, 真是“鐵打的總統流水的總理”。 袁世凱掛了, 黎元洪接班了, 總算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然而, 當黎元洪上任後才發現, 他這個總統只有一件事兒可幹——蓋章。 每次都是國務院秘書長徐樹錚來找他蓋章, 如果老黎不痛快, 小徐還不耐煩地催促:趕緊的, 我還有事!

黎元洪(油畫)

徐樹錚這麼囂張, 是因為背後有“人”, 這個人就是段祺瑞。 袁世凱任總統期間, 非常強勢, 總理走馬燈似地換來換去。 段祺瑞當上總理後, 把內閣變得非常強勢, 總統反而成了擺設, 淪為橡皮圖章。

既然如此, 段祺瑞為什麼不乾脆直接做總統?

第一, 於法無據。 總統死了副總統上,

這是有法可依的, 段祺瑞不好壞了這規矩;

第二, 於情不合。 袁世凱死前指定了繼承人, 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老段排第三, 需要前兩人放棄才有機會。

段祺瑞(油畫)

沒關係, 段祺瑞並不稀罕做總統, 他是個很有政治頭腦的軍人, 深知“權隨人移”。

什麼意思呢?只要你強勢, 不管到了哪個位置, 哪個位置就強勢;如果你弱勢, 無論去了哪個崗位, 哪個崗位都弱勢。 晚清暮年, 袁世凱官復原職當了內閣總理, 把內閣變成一個實權部門, 架空了攝政王甚至皇帝。 現在, 段祺瑞打算如法炮製, 把黎元洪也架空。

段祺瑞為什麼這麼有把握?

別忘了, 黎元洪並非北洋系的人。 清朝覆滅後, 主要有三個山頭, 北京的袁世凱、武漢的黎元洪、南京的孫黃。 孫黃早被袁世凱壓制得沒脾氣, 黎元洪也被軟禁在北京。 現在, 就算黎元洪順位當了總統, 那也只是個虛名, 得不到北洋系的真心支持, 不過光杆司令而已。 相反, 袁世凱死後, 段祺瑞則是北洋系的頭。

宋教仁(油畫)

前兩天在一個知識份子群討論“宋案”, 有人很天真地表示:如果宋教仁不死, 成功組閣當了總理, 中國的發展方向會更好!我笑了:就算宋教仁不死, 中國也沒那麼容易靠他一人之力上軌道, 因為幾千年的帝制慣性實在太強了。

只講道理當然還不行, 再上事實。 說宋教仁組閣中國就有希望,

無非是想說內閣將實權化, 從而限制總統的權力, 防止獨裁。 後來, 這一步不僅實現了, 而且走得更遠——段祺瑞成為總理後, 不僅成功限制了黎元洪的權力, 還把總理的權力淩駕于總統之上。 結果呢?鬧出“府院之爭”的鬧劇, 接著是張勳復辟, 然後又是所謂的“再造共和”……總之, 怎一個“亂”字了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治好“帝制”的慢性病, 靠一個人, 靠一點點時間就想奏效, 是不切實際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