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華僑做到軍醫大學校長,還是首位諾獎提名的華人,更是民族英雄!

當代的中國軍醫, 絕大部分都在基層單位服役。 許多人覺得自己一腔熱血和一身的本事, 就是沒有一個好的機遇, 甚至有些人天天怨天尤人不能自已。 相較而言, 一百年前的一位中國軍醫, 就要比他的後輩學弟厲害多了。

伍連德, 字星聯, 本是華僑子弟, 出生在馬來西亞的檳榔嶼。 他的舅舅曾經是北洋海軍的一員, 在西元一八九四年的那場決定國運的大戰中為國捐軀。 伍家在南洋也算是相當富裕的家族, 因此伍連德少年時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並且在他十七歲的時候成功考進了劍橋大學。

伍連德

在劍橋大學醫學院學習了六年以後, 伍連德以總成績第一名順利畢業, 而後進入了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實習。 實習期滿以後, 伍連德回到南洋, 開了一家私人醫院, 在當地濟世懸壺。

檳榔嶼風光

此時清朝的國運已經到了苟延殘喘徒續生命的地步, 為了將王朝的生命盡可能地延續, 被迫思變的清政府開始在全國大舉搞“新政”。 朝中的紅人袁世凱在全國大練新式陸軍, 並且還配套地建設起了軍醫的學校, 也就是陸軍軍醫學堂(和現在重慶的陸軍軍醫大學沒有半點關係)。 而伍連德作為一等一的海歸優秀人才,

受到當時清政府的紅人施肇基的推薦, 被委任為陸軍軍醫學堂的幫辦(副校長)。

施肇基

擔任副校長期間, 伍連德主要做了三件事:去當時陸軍實力最強大的英德等國考察了這些國家的軍醫教學情況;學習官話(伍連德出生在南洋又長期生活在英國,

中文水準比較差);1910年還去哈爾濱控制了險些大爆發的東北大鼠疫。 如果說還有什麼值得談一談的, 就是在1911年擔任了萬國鼠疫研討會的主席。 這在伍連德自己看來, 都是一些微小的貢獻, 反復被人提及都是很慚愧的事情, 但這些事情對中國軍事醫學的發展以及公共衛生事業的貢獻卻是無法估量的。

伍連德在解剖屍體

完成東北鼠疫的防控以後, 伍連德受到了包括清政府在內的各國政府的褒獎和勳章。 即使在清帝遜位以後, 伍連德的科學事業也沒有因此而止步。 1913年, 伍連德將兩年前和各國科學家們一起整理出來的有關鼠疫的資料發表在了《柳葉刀》雜誌上,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西方頂尖科學期刊上發表論文, 其價值更是遠超後輩學者那些“為科研而科研”的成果無數倍。

柳葉刀雜誌

如果伍連德就此收手不再過問人間煙火,那麼他也是當之無愧的偉人。但伍連德的偉大,還絕不僅僅在於防住了一次鼠疫,如今無數如雷貫耳的名字都有他的身影:

1915年,伍連德效仿其他西方國家,在中國建立了一個方便醫生之間學術交流的組織,並且親自擔任了兩屆主席,並出任其旗下雜誌的總編。這個組織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最權威的醫學學術組織,無數的醫學指南均由它來修訂、發佈,它就是中華醫學會,那本刊物叫做《中華醫學雜誌》。

中華醫學會

1918年,伍連德在地方上重新開辦了一所醫院,這座醫院的選址離天津不遠,就在北京城,名字也很大氣,叫做中央醫院,如今已經成為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北大人民醫院

1922年,回到他曾經戰鬥過的土地上的伍連德不僅再次撲滅了一起險些又要大流行的鼠疫,還在東北王張作霖的委託下,在瀋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大型軍地兩用的軍醫院——東北陸軍總醫院(現二零一醫院),即使如今已經揚名天下的北京三零一、西安西京、上海長海或是重慶的某些醫院,都只能是它的後輩。

二零一醫院

1926年,已經從北洋陸軍軍醫學堂副校長的位子上卸任很久的伍連德在哈爾濱重新建立了一座醫學院校,取名為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這所學校如今的名字叫做哈爾濱醫科大學。

哈醫大伍連德紀念醫院

除此以外,伍連德做的還有很多:從外國人手中收回了海關檢疫權;作為中國學術界的代表出席了無數的醫學會議;在東北、山西,他一次次的撲滅了即將燎原的鼠疫之火,使得已經飽經戰火的中華大地沒有經受大疫的雙重洗禮。

儘管出生在南洋,但伍連德和那個時代無數的華僑一樣,內心一直認為他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在他的自傳《鼠疫鬥士》裡,他這麼說道:“我曾經將我的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建立,直到國民黨統治崩潰,那一切在許多人的腦海裡記憶猶新,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歷史的偉大文明古國,歷經世世代代的興衰榮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榮昌盛。”

《鼠疫鬥士》

但那個他無比眷戀的故國,卻連他三尺魂歸處也無法給。九一八之後,伍連德被逐出東北,十幾年的研究成果毀於一旦且不必提,若非英國干預險些要死在日寇之手。淞滬會戰中,他在上海的寓所被炸成一片碎瓦礫。無奈之下的伍連德只好舉家遷回南洋,成為了一名普通的私人診所的醫生。直到1960年與世長辭,這位偉大的醫生再也沒有踏上他那魂牽夢縈的故里。

伍連德的偉大不必贅述,只憑他作為第一位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這一點,就很能說明他的地位。用那個時代的文壇巨擘梁任公的話來結尾吧:“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柳葉刀雜誌

如果伍連德就此收手不再過問人間煙火,那麼他也是當之無愧的偉人。但伍連德的偉大,還絕不僅僅在於防住了一次鼠疫,如今無數如雷貫耳的名字都有他的身影:

1915年,伍連德效仿其他西方國家,在中國建立了一個方便醫生之間學術交流的組織,並且親自擔任了兩屆主席,並出任其旗下雜誌的總編。這個組織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最權威的醫學學術組織,無數的醫學指南均由它來修訂、發佈,它就是中華醫學會,那本刊物叫做《中華醫學雜誌》。

中華醫學會

1918年,伍連德在地方上重新開辦了一所醫院,這座醫院的選址離天津不遠,就在北京城,名字也很大氣,叫做中央醫院,如今已經成為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北大人民醫院

1922年,回到他曾經戰鬥過的土地上的伍連德不僅再次撲滅了一起險些又要大流行的鼠疫,還在東北王張作霖的委託下,在瀋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大型軍地兩用的軍醫院——東北陸軍總醫院(現二零一醫院),即使如今已經揚名天下的北京三零一、西安西京、上海長海或是重慶的某些醫院,都只能是它的後輩。

二零一醫院

1926年,已經從北洋陸軍軍醫學堂副校長的位子上卸任很久的伍連德在哈爾濱重新建立了一座醫學院校,取名為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這所學校如今的名字叫做哈爾濱醫科大學。

哈醫大伍連德紀念醫院

除此以外,伍連德做的還有很多:從外國人手中收回了海關檢疫權;作為中國學術界的代表出席了無數的醫學會議;在東北、山西,他一次次的撲滅了即將燎原的鼠疫之火,使得已經飽經戰火的中華大地沒有經受大疫的雙重洗禮。

儘管出生在南洋,但伍連德和那個時代無數的華僑一樣,內心一直認為他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在他的自傳《鼠疫鬥士》裡,他這麼說道:“我曾經將我的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建立,直到國民黨統治崩潰,那一切在許多人的腦海裡記憶猶新,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歷史的偉大文明古國,歷經世世代代的興衰榮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榮昌盛。”

《鼠疫鬥士》

但那個他無比眷戀的故國,卻連他三尺魂歸處也無法給。九一八之後,伍連德被逐出東北,十幾年的研究成果毀於一旦且不必提,若非英國干預險些要死在日寇之手。淞滬會戰中,他在上海的寓所被炸成一片碎瓦礫。無奈之下的伍連德只好舉家遷回南洋,成為了一名普通的私人診所的醫生。直到1960年與世長辭,這位偉大的醫生再也沒有踏上他那魂牽夢縈的故里。

伍連德的偉大不必贅述,只憑他作為第一位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這一點,就很能說明他的地位。用那個時代的文壇巨擘梁任公的話來結尾吧:“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