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性格由母親決定,這種性格的媽媽這樣教孩子很可怕!

現實生活中, 爸爸忙於事業的拼搏, 媽媽參與養育孩子的比重更大些。 什麼樣類型的媽媽養育什麼樣的孩子, 媽媽的性格影響孩子的成長, 不同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有什麼樣的性格呢?今天我們來剖析下這一類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該注意什麼?

● ● ●

諮詢案例:

楊美麗是一家諮詢公司的HR主管。 她給人感覺總是井井有條, 面對問題理性冷靜, 從不感情用事。 可以說理性、規則是陳美麗的口頭禪。 也是他最為推崇的品質。 有時公司的同事覺得楊美麗有些不近人情, 但是她嚴於律己, 待人待己一視同仁, 他人也無話可說。

楊美麗的精明能幹是出了名的, 領導也非常信任她, 不過和同事們關係都一般。 在家中, 楊美麗也是一個有規則的人。 3歲的兒子和她很像, 循規蹈矩, 事事都要講規則。

楊美麗對此很滿意, 心中卻隱隱有些莫名的憂慮。 因為她發現,

兒子似乎不願意和她親近……

● ● ●

分析“理智型”性格的優缺點:

“理智型”人, 性格品質中理智成分超越情感成分, 善於通過邏輯分析得出結論;善於分析各種選擇的利與弊;善於批判性思維, 理智感強、意志堅定;容易接受冷靜的、實事求是的推理;做事講求實效, 不感情用事。 對於事業成功, 這些品質都具有積極意義。

“理智型”人的缺點:在人際關係方面, 過於理智的人就可能會碰到一些麻煩。 由於對情感不夠重視, 理智型的人往往不善體會他人內心的情感變化, 處理事務時也不善於照顧他人的心情, 做出的決定往往對別人的需要重視不夠, 有時會無意間傷害他人感情。 對於他人內心的情感, 理智型的人也不願傾聽, 在他們看來,

關注情感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有時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這樣的個體通常被視為冷靜的領導者, 而不是一個可以親密交往的朋友。 因此, 這樣的個體有很多關係密切的合作者, 卻很少有知心朋友。

● ● ●

“理智型”媽媽的以下表現, 很可怕!!

經常對孩子說教,

講道理, 卻從不在孩子面前表露情感。

孩子難以從母親身上看到情感回饋。 處於自我中心階段的嬰幼兒通常會把媽媽的表現和自己聯繫起來, 疑惑、進而認定:“媽媽不喜歡我。 ”對於孩子而言, 他的看法就是現實。 而這樣的“現實”對孩子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孩子會認同他認定的“媽媽的看法”, 也會不喜歡自己, 從而埋下自卑的引線。

不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

精明能幹的理智型媽媽, 對於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通常能夠事先洞察。 為了提高效率, 也為了避免以後的麻煩, 理智型的媽媽通常會提前考慮並指導孩子, 給孩子現成答案, 卻很少給于孩子自己思考、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機會。

理智型的媽媽沒有想到, 在面對問題時不斷嘗試,

並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 是個體能力發展的主要途徑。 經驗是可以傳授的, 但是能力必須通過實踐培養。 幫助孩子解決一時的問題, 看似簡單高效, 卻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依附于母親長大的孩子, 由於沒有實踐經驗, 缺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 責任心、自信心、社會適應能力都很差。 生理上已經成熟, 心理上卻依然幼稚。 對事物沒有自己的判斷力和價值觀, 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知所措, 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等。

對孩子的情緒表達不夠重視。

當孩子遇到挫折,希望向母親傾述時,理智型的媽媽很快會把注意力放到問題的過程、真相、解決方法等實質性的方面,試圖建議孩子如何更好地處理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指導。他們只是需要傾述,需要有人傾聽。在傾訴中,孩子可以理清思路,並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法。媽媽提供的建議不一定適合於孩子。

更糟糕的是,媽媽的說教會阻礙孩子清楚表達情緒。對於孩子的情緒表達需求,理智型的媽媽往往不甚關注,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甚至批評孩子的情感表露是一種“軟弱”的表現,貶低孩子情緒反應的價值,逐漸壓抑了孩子的情緒表達。久而久之,孩子會感到無法得到母親的理解,無法和母親溝通,逐漸不再嘗試向母親吐露心聲,親子之間的距離也就逐漸拉開了。

此外,孩子不能痛快表達的情緒並不會自行消失,它們總會試圖通過其他途徑表達出來。如果找不到適當的方式,有些孩子甚至會以傷害自己的方式試圖表達內心的挫折感。這是任何一個媽媽都不願意看到的。

過多的規則束縛了孩子的自由發展。

理智型媽媽對於規則的重視,也可能會從工作延伸到家庭中。孩子常常需要遵守很多明規則或暗規則。如果孩子違背了規則,就會受到媽媽的批評。過多的規則會壓抑孩子的自由,束縛孩子的行動,不利於孩子自由地成長和發展。事事需要考慮規則,會使孩子變得遇事猶豫,畏首畏尾;事事循規蹈矩的孩子,看似中規中矩,卻也缺乏創新精神,不敢突破常規。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通常個性謹慎,少有冒險精神。

● ● ●

育兒線上學堂建議:

遇事冷靜理智,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但是作為母親,僅僅冷靜理智是不夠的。精明強幹的理智型媽媽,不妨考慮以下的建議:

注意在各種角色間轉換,不要被一種角色所束縛。管理者角色和母親角色需要不同的表現。下班回家之後,理智型的媽媽需要提醒自己:“現在我不是主管,而是一位母親。”

學會表達自己,傾聽孩子。真誠表達自己的情緒,用言語和行為表達對孩子的愛,同時讓孩子有機會宣洩不良情緒。家,是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地方。作為媽媽,應當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提到某些不愉快的經歷時,認真傾聽,適時表示理解和接納,不要急於做出正確或錯誤判斷,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記住,在這個時刻,孩子才是主角。

如果必要,試著引導孩子辨別並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問問孩子:“那時候你有什麼感受?你有什麼想法?這件事是不是讓你很難過……”當孩子表達完畢之後,問問孩子是否需要你的建議。如果孩子願意聽聽你的看法,盡可能客觀中立地表達,可以指出孩子的不妥之處,但是不要指責,也不要對於孩子的情緒做出評判。如果孩子拒絕了你,也不要強求孩子聽你的建議。若能保持這種客觀冷靜、同時又是支持性的態度,孩子會更願意傾聽你的看法,接受建議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制定簡單明確的必要規則。規則是必要的,它可以控制孩子不會做出過分的或危險的行為。在一些必須堅守的原則方面,讓孩子明確知道你可以容忍的底線,也就是什麼行為是絕對不能允許的。至於那些非原則方面,就讓孩子自由發展吧。

不要包辦代替,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説明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由於知識、經驗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維能力不成熟,孩子有時的確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經驗累積的過程非常重要。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出正確判斷和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判斷時,媽媽應給予適當的輔導,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他的做法不合適,同時可以提供解決方法給他選擇,並講解怎樣解決問題才是正確的。

如果是個小問題,不會有嚴重後果,也可以允許孩子嘗試錯誤的解決方法,允許消極後果出現,讓孩子自己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正確決定的技巧。這些小小的、零散的錯誤經驗是説明孩子有一天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隨著孩子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他將逐漸擁有獨立做出判斷、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撰稿:暖風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育兒線上學堂整理)

● ● ●

對孩子的情緒表達不夠重視。

當孩子遇到挫折,希望向母親傾述時,理智型的媽媽很快會把注意力放到問題的過程、真相、解決方法等實質性的方面,試圖建議孩子如何更好地處理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指導。他們只是需要傾述,需要有人傾聽。在傾訴中,孩子可以理清思路,並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法。媽媽提供的建議不一定適合於孩子。

更糟糕的是,媽媽的說教會阻礙孩子清楚表達情緒。對於孩子的情緒表達需求,理智型的媽媽往往不甚關注,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甚至批評孩子的情感表露是一種“軟弱”的表現,貶低孩子情緒反應的價值,逐漸壓抑了孩子的情緒表達。久而久之,孩子會感到無法得到母親的理解,無法和母親溝通,逐漸不再嘗試向母親吐露心聲,親子之間的距離也就逐漸拉開了。

此外,孩子不能痛快表達的情緒並不會自行消失,它們總會試圖通過其他途徑表達出來。如果找不到適當的方式,有些孩子甚至會以傷害自己的方式試圖表達內心的挫折感。這是任何一個媽媽都不願意看到的。

過多的規則束縛了孩子的自由發展。

理智型媽媽對於規則的重視,也可能會從工作延伸到家庭中。孩子常常需要遵守很多明規則或暗規則。如果孩子違背了規則,就會受到媽媽的批評。過多的規則會壓抑孩子的自由,束縛孩子的行動,不利於孩子自由地成長和發展。事事需要考慮規則,會使孩子變得遇事猶豫,畏首畏尾;事事循規蹈矩的孩子,看似中規中矩,卻也缺乏創新精神,不敢突破常規。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通常個性謹慎,少有冒險精神。

● ● ●

育兒線上學堂建議:

遇事冷靜理智,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但是作為母親,僅僅冷靜理智是不夠的。精明強幹的理智型媽媽,不妨考慮以下的建議:

注意在各種角色間轉換,不要被一種角色所束縛。管理者角色和母親角色需要不同的表現。下班回家之後,理智型的媽媽需要提醒自己:“現在我不是主管,而是一位母親。”

學會表達自己,傾聽孩子。真誠表達自己的情緒,用言語和行為表達對孩子的愛,同時讓孩子有機會宣洩不良情緒。家,是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地方。作為媽媽,應當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提到某些不愉快的經歷時,認真傾聽,適時表示理解和接納,不要急於做出正確或錯誤判斷,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記住,在這個時刻,孩子才是主角。

如果必要,試著引導孩子辨別並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問問孩子:“那時候你有什麼感受?你有什麼想法?這件事是不是讓你很難過……”當孩子表達完畢之後,問問孩子是否需要你的建議。如果孩子願意聽聽你的看法,盡可能客觀中立地表達,可以指出孩子的不妥之處,但是不要指責,也不要對於孩子的情緒做出評判。如果孩子拒絕了你,也不要強求孩子聽你的建議。若能保持這種客觀冷靜、同時又是支持性的態度,孩子會更願意傾聽你的看法,接受建議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制定簡單明確的必要規則。規則是必要的,它可以控制孩子不會做出過分的或危險的行為。在一些必須堅守的原則方面,讓孩子明確知道你可以容忍的底線,也就是什麼行為是絕對不能允許的。至於那些非原則方面,就讓孩子自由發展吧。

不要包辦代替,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説明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由於知識、經驗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維能力不成熟,孩子有時的確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經驗累積的過程非常重要。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出正確判斷和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判斷時,媽媽應給予適當的輔導,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他的做法不合適,同時可以提供解決方法給他選擇,並講解怎樣解決問題才是正確的。

如果是個小問題,不會有嚴重後果,也可以允許孩子嘗試錯誤的解決方法,允許消極後果出現,讓孩子自己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正確決定的技巧。這些小小的、零散的錯誤經驗是説明孩子有一天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隨著孩子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他將逐漸擁有獨立做出判斷、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撰稿:暖風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育兒線上學堂整理)

● ●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