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生豪:永遠的莎士比亞和令人豔羨的譯界風雨情

題記:莎士比亞之所以讓我們興奮至今, 是因為他讓我們知道了當時的人們, 是在如何應對世界的動盪與人心的變化。 這些問題的答案,

今天的觀眾同樣需要。 2016年, 是莎士比亞逝世400年, 也是他進入中國整80年。 莎士比亞中譯者的名單上有一個年輕到短暫, 重要到永恆的名字, 他就是翻譯家、詩人——朱生豪。

1912年2月2日, 朱生豪出生于嘉興南門一個沒落的小商人家庭, 家境貧寒。 原名朱文森。

兄弟三人, 他為長子。 不幸10歲喪母, 12歲喪父, 孤兒三人, 由早孀的姑母照顧。 入學後改名朱森豪。 由於學習勤奮, 成績優秀, 1924年7月高小畢業後, 插入嘉興私立秀州中學初中二年級, 酷愛國文、英文。 1926年升入秀州高中, 1929年高中畢業, 經校方推薦, 保送入杭州之江大學, 享受獎學金, 主修中國文學, 以英文為副科。

大學二年級時參加“之江詩社”, 他的才華深得教師及同學的稱讚。 “之江詩社”的社長夏承燾老師評價他說“閱朱生豪唐詩人短論七則, 多前人未發之論, 爽利無比。 聰明才力, 在余師友間, 不當以學生視之。 其人今年才二十歲, 淵默若處子, 輕易不發一言。 聞英文甚深, 之江辦學數十年, 恐無此不易之才也。 ”

四年級時, 在“之江詩社”的活動中, 他認識了當時一年級的宋清如, 他後來的女友和妻子。 1933年7月大學畢業後去上海世界書局工作, 任英文編輯。 頭幾年工作是參與編撰《英漢求解, 作文, 文法, 辨義四用辭典》。 1935年與世界書局正式簽訂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的合同, 1936年第一部譯作《暴風雨》脫稿,

8月8日寫成《譯者題記》。 這一年將歷年詩稿整理成冊, 共三集。 到1937年7月先後譯出《仲夏夜之夢》, 《威尼斯商人》, 《溫莎的風流娘兒們》, 《第十二夜》等喜劇。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 朱生豪逃出寓所, 隨身只帶有牛津版莎氏全集和部分譯稿。 寓所被焚, 世界書局被占為軍營, 已交付的全部譯稿被焚。 8月26回嘉興, 繼續莎譯。 11月18日嘉興淪陷後避難鄉下。 1938年下半年重返世界書局, 仍抓緊時間進行翻譯。 1939年冬去《中美日報》館任編輯。 1941年12月8日日軍佔領上海, 沖入“中美日報”館, 朱生豪混在排字工人中逃出, 丟失再次收集的全部資料與譯稿, 三本詩集及宋清如的詩集兩冊一併被毀, 1942年初失業。

1942年5月1日與宋清如結婚, 6月與妻子去常熟岳母家居住, 至年底補譯出《暴風雨》等9部喜劇。 朱生豪寧願貧窮至死, 不願為敵偽效勞, 僅靠微薄稿費維持極困難的生活。 因要照顧幼弟, 至年底, 再返嘉興定居。 他閉門不出, 工具書僅有兩本字典, 繼續全心投入翻譯工作中, 譯出莎劇的幾部重要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李爾王》《哈姆萊特》等。 同年秋,健康日衰,但仍握筆不綴,在1943年一年譯出莎氏悲劇8種,雜劇10種,成績驚人!

1944年初帶病譯出《約翰王》《理查二世》《理查四世》等4部莎士比亞歷史劇,4月寫完《譯者自敘》,編《莎翁年譜》。其時他一直忍受著長期的病痛,體力日衰,在勉強支撐著譯出《亨利五世》第一,二幕後,延至六月,確診為肺結核,臥床不起。他悲痛地說,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命也要把它譯完。到12月病情日益嚴重,終在1944年12月26日拋下年輕的妻子和剛滿周歲的兒子,含恨離開人間,年僅32歲。

朱生豪的翻譯態度嚴肅認真,以“求於最大可能之範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為其宗旨。譯筆流暢,文詞華麗。他所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是迄今我國莎士比亞作品的最完整的、品質較好的譯本。我國出版的第一部外國作家全集——1978年版的《莎士比亞全集》(中文本),戲劇部分採用了朱生豪的全部譯文。

對於他的一生,可以找到的事蹟實在太少,市面上能找到(很罕有的情況下)的書大致有這幾本:

《朱生豪傳》:最正式的傳記;

《詩侶莎魂》:他兒子寫的父母傳記,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宋清如在朱生豪去世後幾十年中坎坷經歷,其堅忍讓人敬佩;

《寄在信封裡的靈魂》:最開始吸引我的一本書,宋夫人編寫,收集了他給宋清如的書信,敏感浪漫有趣;

《朱生豪小言集》:他的舊友范泉收集的他在報社工作時發表的言政社論。他留下的譯作,雖然仍有錯漏缺點,卻因為他的文字魅力,毫無疑問地成了最受歡迎的版本。

除了他的莎譯,請一定要看看他的書信集《寄在信封裡的靈魂》,看了這本收集了他從1933至1937年間寄給宋清如的一部分信件的書,你會明白這是怎樣吸引人的一個靈魂,也會更明白他譯本的魅力來自哪裡。

宋清如先生悼念朱生豪先生的詩句:

也許是你駕著月光的車輪

經過我窗前探望

否則今夜的月色

何以有如此燦爛的光輝

回來回來吧

這裡正是你不能忘情的故鄉

也許是你駕著雲氣的駿馬

經過我樓頭彷徨

是那麼輕輕地悄悄地

不給留一絲痕跡

回來回來吧

這裡正是你眷眷的親人

哦,寂寞的詩人

我仿佛聽見你寂寞的低吟

也許是滄桑變化

留給你生不逢時的遺憾

回來回來吧

這裡可以安息你疲乏的心靈

後記:

關於朱生豪:才華、貢獻、遺憾,他的一生短暫而光華,他對莎士比亞入華的貢獻鐫刻在歷史的紀念碑上,供後來者膜拜、學習,雖然後來者眾多,但朱生豪的譯作卻以華麗優美充滿詩性的風格成為永恆的經典。值得特別一說再說的是:他區別與以往的編年體,形成了以喜劇、悲劇、詩體等來劃分和紀錄的新的範例體制,並一直延續至今,被全世界廣為採用、傳播。

時光易逝,經典恒在!

同年秋,健康日衰,但仍握筆不綴,在1943年一年譯出莎氏悲劇8種,雜劇10種,成績驚人!

1944年初帶病譯出《約翰王》《理查二世》《理查四世》等4部莎士比亞歷史劇,4月寫完《譯者自敘》,編《莎翁年譜》。其時他一直忍受著長期的病痛,體力日衰,在勉強支撐著譯出《亨利五世》第一,二幕後,延至六月,確診為肺結核,臥床不起。他悲痛地說,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命也要把它譯完。到12月病情日益嚴重,終在1944年12月26日拋下年輕的妻子和剛滿周歲的兒子,含恨離開人間,年僅32歲。

朱生豪的翻譯態度嚴肅認真,以“求於最大可能之範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為其宗旨。譯筆流暢,文詞華麗。他所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是迄今我國莎士比亞作品的最完整的、品質較好的譯本。我國出版的第一部外國作家全集——1978年版的《莎士比亞全集》(中文本),戲劇部分採用了朱生豪的全部譯文。

對於他的一生,可以找到的事蹟實在太少,市面上能找到(很罕有的情況下)的書大致有這幾本:

《朱生豪傳》:最正式的傳記;

《詩侶莎魂》:他兒子寫的父母傳記,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宋清如在朱生豪去世後幾十年中坎坷經歷,其堅忍讓人敬佩;

《寄在信封裡的靈魂》:最開始吸引我的一本書,宋夫人編寫,收集了他給宋清如的書信,敏感浪漫有趣;

《朱生豪小言集》:他的舊友范泉收集的他在報社工作時發表的言政社論。他留下的譯作,雖然仍有錯漏缺點,卻因為他的文字魅力,毫無疑問地成了最受歡迎的版本。

除了他的莎譯,請一定要看看他的書信集《寄在信封裡的靈魂》,看了這本收集了他從1933至1937年間寄給宋清如的一部分信件的書,你會明白這是怎樣吸引人的一個靈魂,也會更明白他譯本的魅力來自哪裡。

宋清如先生悼念朱生豪先生的詩句:

也許是你駕著月光的車輪

經過我窗前探望

否則今夜的月色

何以有如此燦爛的光輝

回來回來吧

這裡正是你不能忘情的故鄉

也許是你駕著雲氣的駿馬

經過我樓頭彷徨

是那麼輕輕地悄悄地

不給留一絲痕跡

回來回來吧

這裡正是你眷眷的親人

哦,寂寞的詩人

我仿佛聽見你寂寞的低吟

也許是滄桑變化

留給你生不逢時的遺憾

回來回來吧

這裡可以安息你疲乏的心靈

後記:

關於朱生豪:才華、貢獻、遺憾,他的一生短暫而光華,他對莎士比亞入華的貢獻鐫刻在歷史的紀念碑上,供後來者膜拜、學習,雖然後來者眾多,但朱生豪的譯作卻以華麗優美充滿詩性的風格成為永恆的經典。值得特別一說再說的是:他區別與以往的編年體,形成了以喜劇、悲劇、詩體等來劃分和紀錄的新的範例體制,並一直延續至今,被全世界廣為採用、傳播。

時光易逝,經典恒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