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秦國簡直就是吊絲逆襲的典範,從愛答不理到高攀不起

秦的崛起確實始於變法, 而變法是被逼出來的。 事實上, 秦君雖然已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為諸侯, 諸侯卻並不把他們看作諸侯, 也不願意跟他們平起平坐。

比如西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 秦既是參戰國, 也是戰勝國。 然而一個半月後的踐土之盟, 與會的不但有霸主國晉, 有同盟國齊、宋, 還有中立國和戰敗國魯、蔡、鄭、衛、陳, 卻沒有秦。

秦人沒資格參加盟會, 哪怕這時的秦君是被追認為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在當時恐怕是被看作暴發戶的。 面對歧視, 秦人沒有垂頭喪氣, 沒有怨天尤人, 他們的選擇是奮發圖強。 圖強的第一步, 是找出受人歧視的原因。

原因也有兩個。 第一文化落後, 因為他們原本是蠻族;第二內部混亂, 因為貴族專政擅權, 國君大權旁落。 因此, 商鞅變法的核心思想, 就是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

集權以後的國君, 手裡就有了指揮棒。 這根揮灑自如的指揮棒, 就叫"軍功"。 有軍功, 農民也能封侯;無軍功, 貴族也沒面子。 於是秦人個個"勇於公戰, 怯於私鬥", 也就是只為國君戰鬥, 不為自己戰鬥, 只要拎著敵人的腦袋來, 就可以邀功請賞,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樣的"虎狼之國", 哪裡還有對手?

文化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影響, 是很奇怪的。 大體上說, 是太少了固然不行, 太多了也有麻煩。 儒家生於魯, 墨家生於宋, 道家生於楚。

秦有什麼呢?一片空白。 有空白, 就會有人來填補。 填補秦國文化空白的, 就是法家。 法家是沒有地域性的。 誰肯出大價錢, 他們就為誰出謀,

為誰劃策, 為誰賣命。

於是法家大顯身手, 大展宏圖。 其實他們的王牌, 無非君權至上;手段, 則無非高官厚祿和嚴刑峻法。 重賞之下, 必有勇夫;高壓之下, 必有良民。 商鞅和孝公有此霸王條款和軟硬兩手, 便不難把秦國變成一家農場和一座軍營。 舉國上下,

步調一致, 紀律嚴明, 令行禁止, 雷厲風行。 只要國王一聲令下, 便猛獸般地撲向敵人。

這樣一種蠻不講理的橫行霸道, 也是沒人擋得住的。 歷來就被華夏諸侯看不起的秦, 最終鹹魚翻身。 而且這條小小的鹹魚, 還吃掉了所有的大魚。

【喜歡的話, 關注一大片樹, 更多歷史野史,未解之謎,奇聞異事,靈異八卦】

更多歷史野史,未解之謎,奇聞異事,靈異八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