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漢朝堂風雲,呂後臨朝是必然,呂家滅亡也是必然

前一篇寫過, 雖然經歷了易儲風波但是劉邦還是選擇了劉盈為太子, 劉邦選劉盈不是因為他比戚夫人的兒子如意更好而是看中了呂後。 不管是劉盈還是如意年齡都小, 即位之後不足以管理國家大事, 把控朝堂更多的還要依靠太后, 這一點上呂後比戚夫人更靠譜。

但是劉邦沒想到劉盈只當了七年皇帝年紀輕輕就死了, 劉盈一死大問題來了, 這迫使呂後不得不從幕後走到台前。

劉邦跟之前的皇帝有很大不同, 之前的開國皇帝們不管是秦王還是周王他們本身就是貴族, 君臣關係穩固。 劉邦不一樣, 他和那些元老都是平民, 大家平起平坐憑什麼你當皇帝我當臣子呢?

比劉邦資質強的人不少, 比劉盈強的更多, 所以劉邦一死真正緊張的是呂後, 但好在還有劉盈。 這時的西漢朝堂上分為三股勢力劉呂一股, 諸侯一股, 功臣一股。 功臣站在劉呂一邊所以蕭何幫著呂後滅了韓信,

這就分成了劉邦與異姓諸侯兩大陣營。

支持呂後就是幫助劉邦, 張良等人力挺劉盈, 功臣一派沒人幫戚夫人道理就在這。 劉邦死後劉盈雖然年幼但也是從戰爭時期過來的, 算是劉邦的延續劉盈只要好好幹哪怕被呂後干擾三大勢力也還是穩固的。

偏偏劉盈早早就死了, 劉盈一死劉呂一派就只剩下呂家了一股新的勢力誕生了這就是外戚。 呂家的實力確實強, 劉邦可以說是被呂家推著當上了皇帝, 呂後又是實力派, 劉邦死後大漢靠著呂後來一手經營她有資格當家作主。

這時候異姓諸侯早已滅亡跟她作對的是劉家的宗室, 呂後孤立無援呀, 於是分封呂氏諸王, 只能靠自家人了。 這種平衡在呂後死後被打破。

呂後死後勢力重新洗牌, 權利要重新分配, 功臣一派對呂後的不滿和積怨集中爆發反於朝堂內, 宗室一派起兵於外, 彼此心照不宣, 不約而同地把矛頭指向了外戚。

被兩方勢力絞殺的呂家焉有不滅之理, 最先起兵的劉章想讓其兄齊王劉襄登上皇位, 以"平叛"為由喋血長安, 最終不僅平掉了呂家還平掉了惠帝劉盈一脈, "平叛"不過只這場整變的理由, 不過劉襄最終徒做嫁衣, 眾人擁立了劉恒為帝, 新的平衡建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