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新余名人」江西首位狀元—楊橋盧肇

江西第一個狀元—盧肇

狀元頭銜, 是封建科舉考試的最高等級, 科舉考試名列第一為“狀元”。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一個普通的讀書人,

能成為全國第一的狀元, 那是不簡單的。 盧肇就是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 他能經過層層選拔, 成為江西第一個狀元, 可見其才氣不凡, 而除了才氣, 不可缺少的還有勤奮和持之以恆的努力。 根據僅存的資料, 我們可以這樣說, 盧肇能考上狀元, 其實是“苦”字當頭, 有三“苦”:苦寒、苦讀、苦考。 今天, 就跟隨小編的腳步走進瞭解下這位狀元的生平事蹟吧!

【寒窗苦讀】

盧肇(818年-882年), 字子發, 新餘市分宜縣楊橋鎮人(分宜楊橋鎮歷史上曾為文標鄉), 唐會昌三年(西元843年)狀元, 先後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過刺史。 年少家境貧寒, 但他篤志好學, 自強不息, 因為家裡太窮, 買不起油燈, 就點竹篾松木夜讀, “蘇醒恨冥頑, 亦嘗懸刺”。 現在宜春市秀江還有他的讀書舊址,

被後人稱為狀元洲。 相傳他在狀元洲讀書時, 曾挖一個大池用來洗墨, 久而久之把一池水都染得黑黑的。 由於勤奮, 加上在學業上得到不少名人高士的教導(其中包括大文學家韓愈), 因此, 他幼時便穎拔不群, 寫的文章被高度讚譽:“其為文, 馳騁上下, 偉麗可觀”, 在14歲時就被當時袁州(今宜春)縣令預言:“異日其聞乎!”斷定他將來必有出息, 後來事實確如所言。

盧肇塑像及讀書台及狀元橋

【狀元及第】

盧肇在25歲時, 進京趕考, 高中狀元。 當時唐朝科舉考試錄取的名額非常少, 與盧肇同時金榜題名者僅有22人, 而盧肇高居榜首, 獨佔鰲頭, 顯示其才華出眾, 而盧肇也為自己憑真才實學考取功名感到自豪, 願以自己的成功來激勵家鄉少年, 有詩為證:“桂在蟾宮不可攀, 功成業熟也何難。 今朝折得東歸去, 共與鄉侶年少看。 ”(引自盧肇《成名後作》)

說起盧肇中狀元, 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 盧肇和黃頗開始都是舉人, 同在宜春城裡讀書。 但盧肇家境貧困, 而黃頗家卻非常富有, 正是因為這樣, 盧肇發憤苦讀, 而黃頗卻嘩眾取寵。 當時的袁州刺史是個嫌貧愛富、見風使舵的人。 當盧肇、黃頗同往京城應考時, 刺史只為黃頗一人設宴餞行,而把盧肇冷落一旁。但科舉考試的結果是盧肇中了狀元,披紅掛彩回到宜春。善於鑽營的刺史馬上又來討好盧肇,並於端午節那天在秀江河畔大擺接風宴。盧肇後來作詩一首“挖苦”刺史:“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靳鼓動時雷隱隱,畫橈翻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喊,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首詩表面是寫端午節龍舟競渡的場面,實則是諷刺刺史。刺史看了此詩後,羞愧不已。

狀元洲中的“江西第一狀元”牌坊

【為官清廉】

盧肇為人性格剛毅、耿直,不趨炎附勢,只願憑自己的本領做官,他與當時唐朝執掌朝政的宰相李德裕(曾貶為袁洲刺史),有“師生之情”,李德裕對盧肇也是賞識器重,然而盧肇考取狀元後,卻疏于與李德裕接觸,他寧可閒居山野為民,也不肯求助“恩師”提攜為官。 後來到安徽翕州任刺史,據當地史志記載,在任期間,由於他勤政愛民,上任一年便得到當地老百性的衷心愛戴。後來盧肇又在安徽其他地方做過幾任地方官,也是施政有方,體察民情,為百姓擁戴。

總之,各地史料均評價盧肇是江西籍廉史,足見其為官之清廉。

【文章傳世】

盧肇為政之余,勤於筆耕,一生著述甚多,《新唐書·藝文志》輯錄其《海潮賦》一卷,《通屈賦》一卷,《大統賦注》二卷;《郡齋讀書志》有《文標集》三卷;著有《愈風集》《廟堂高抬貴手》《盧子史錄》《逸史》《李謩》等一百餘卷。著述中比較著名的有《海潮賦》《天河賦》《漢堤詩》。他觀日月之運,察盈虛之理,而作的《海潮賦》,文采華麗,波瀾壯闊,足成一家之言,以祛千載之惑。此賦一出,沸傳朝野,唐懿宗賜敕嘉獎,宣付史官傳之萬世。他的道德文章為後世歷代文人所推崇,說袁州“學者不志于古人則已,倘有志焉,舍子發其誰與歸?”“袁之文章節義自肇起“。

競渡詩(唐朝 盧肇)(四尺長幅)反白

縱觀盧肇一生,他雖然未能以狀元之榮得到大用,但是他為官得到了老百姓的愛戴,為人贏得世代傳頌,為文留得千苦流芳,其青史佳話必會代代相傳。

刺史只為黃頗一人設宴餞行,而把盧肇冷落一旁。但科舉考試的結果是盧肇中了狀元,披紅掛彩回到宜春。善於鑽營的刺史馬上又來討好盧肇,並於端午節那天在秀江河畔大擺接風宴。盧肇後來作詩一首“挖苦”刺史:“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靳鼓動時雷隱隱,畫橈翻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喊,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首詩表面是寫端午節龍舟競渡的場面,實則是諷刺刺史。刺史看了此詩後,羞愧不已。

狀元洲中的“江西第一狀元”牌坊

【為官清廉】

盧肇為人性格剛毅、耿直,不趨炎附勢,只願憑自己的本領做官,他與當時唐朝執掌朝政的宰相李德裕(曾貶為袁洲刺史),有“師生之情”,李德裕對盧肇也是賞識器重,然而盧肇考取狀元後,卻疏于與李德裕接觸,他寧可閒居山野為民,也不肯求助“恩師”提攜為官。 後來到安徽翕州任刺史,據當地史志記載,在任期間,由於他勤政愛民,上任一年便得到當地老百性的衷心愛戴。後來盧肇又在安徽其他地方做過幾任地方官,也是施政有方,體察民情,為百姓擁戴。

總之,各地史料均評價盧肇是江西籍廉史,足見其為官之清廉。

【文章傳世】

盧肇為政之余,勤於筆耕,一生著述甚多,《新唐書·藝文志》輯錄其《海潮賦》一卷,《通屈賦》一卷,《大統賦注》二卷;《郡齋讀書志》有《文標集》三卷;著有《愈風集》《廟堂高抬貴手》《盧子史錄》《逸史》《李謩》等一百餘卷。著述中比較著名的有《海潮賦》《天河賦》《漢堤詩》。他觀日月之運,察盈虛之理,而作的《海潮賦》,文采華麗,波瀾壯闊,足成一家之言,以祛千載之惑。此賦一出,沸傳朝野,唐懿宗賜敕嘉獎,宣付史官傳之萬世。他的道德文章為後世歷代文人所推崇,說袁州“學者不志于古人則已,倘有志焉,舍子發其誰與歸?”“袁之文章節義自肇起“。

競渡詩(唐朝 盧肇)(四尺長幅)反白

縱觀盧肇一生,他雖然未能以狀元之榮得到大用,但是他為官得到了老百姓的愛戴,為人贏得世代傳頌,為文留得千苦流芳,其青史佳話必會代代相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