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武則天為了登上皇位,真的狠心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太子李弘嗎?

話說唐高宗晚年, 因為生病的原因, 他讓武則天代為理朝, 結果出現了“二聖臨朝”的局而。 再後來唐高宗病入膏肓後, 太子李弘便浮出了水面。 結果太子李弘和武則天上演了“母子反目成仇”的悲劇故事。

此時武則天已經穩坐釣魚臺, 坐穩皇后寶座多年, 坐上太后寶座時間也不短, 野心勃勃的她雖然對皇位也覬覦良久, 但“坐二望一”並不能真正成為母子反目成仇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太子李弘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愚昧無知, 竟然敢主動在“太皇”頭上“動土”。

太子李弘和武則天的直接衝突和對立來自於一件突發性事件上。 一次, 李弘在後宮瞎溜噠時, 撞見了兩位“天仙姐姐”——蕭淑妃的兩個女兒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

先來說這兩位公主的“天”。 蕭淑妃被廢殺後, 這兩位公主就一直被幽禁在掖庭中, 已有十多年不見天日了, 早已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再來說這兩位公主的“仙”。 因為關押的時間太久太久, 久到只有青燈為伴、黑夜為侶, 兩人只能嘰嘰哇哇地說仙語, 早已不知道普通話才是最好的表達方式了。

人非草木, 孰能無情。 看著兩位戰戰粟粟, 飄飄欲仙的兩位天仙姐姐, 原本就多情善感的李弘流下了悲憫的眼淚。

悲傷過後, 李弘馬上上疏, 請求出風風光光地出嫁兩位公主。

可惜當時參政的是武則天, 她看到太子上疏後, 感情有三:一驚二怒三發飆。 雖然最終“答應”了太子的請求, 但兩人卻因此事而決裂了。 對於已經對權力走火入魔的武則天來說, 任何的背叛都是不請允許的, 包括她的親人她的兒子, 也正是因為這樣, 武則天強裝著笑臉把兩位天仙公主的事圓圓滿滿地打發後, 她對李弘的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但沒有再把李弘當成自己的親骨肉, 反而當成了強敵人。

上元二年(西元675年), 那是一個炙熱如火的夏天, 唐高宗和武則天帶著太子李弘去巡遊東都洛陽, 結果這一去, 李弘便再也沒有回來了。

那麼, 李弘又是怎麼死的呢?原因不外乎兩種。

第一可能:正常死亡。 而這裡又有兩種可能。

一是猝死。 有唐高宗死後追封李弘為孝敬皇帝的詔書為證:這佑“朕方欲禪位太子, 而疾遽不起, 宜申往命, 加以尊名, 可諡為孝敬皇帝。 ”這段話翻譯成白話就是:我本來打算讓位給太子李弘,

但原本就體弱多病的他聽聞消息後, 一時過於驚喜, 過於激動, 結果樂極生悲, 一病不起, 最後竟然死了, 我只好妥善安排他的後事, 追封他為孝敬皇帝。

如果按照這段記載來分析, 也就是說李弘就和範進中舉一樣, 心裡素質不過硬, 聽到好消息便把控不住自己, 範進倒是好, 還只是瘋了, 而李弘更慘, 居然死了。 從表義上來看, 這個是成立的, 畢竟人都有七情六欲, 狂喜之下猝死, 也算是理情之中。 但從內層來看, 這個顯然是不成立的, 李弘是什麼人, 是太子啊, 他從小開始監國, 唐高宗一直把他當成繼承人來培養, 權力與榮華富貴對於李弘來說都早已司空見慣了, 再加上本性原本就是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之人, 對權力並沒有他母親武則天那般的渴望,因此,根本不可能存在當唐高宗要讓他繼位時,就高興激動的突然一病不起,而且最終命喪黃泉的地步。總之,按正常邏輯來推判,李弘猝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二是病死。據《制書》記載:太子“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因“舊疾增甚”而薨。事實果真如此嗎?這裡不妨來分析比較一番。李弘從小體弱多病,再加上還犯有嚴重的“癆瘵”,因病而突然死亡自然也是常人的第一感觀。然而,再往深推算和判斷就會發現,這個觀點很難成立。一方面,李弘再怎麼身體不好,但畢竟還沒有病入膏肓,因此,也不至於突然就“有疾而終”。另一方面,如果太子李弘果真病情很嚴重了,這次出巡,唐高宗理應讓他在宮中好好修養才對,怎麼還會把他帶在身邊去遊山玩水呢?

第二種可能:非正常死亡。誰敢殺唐唐一國之太子呢?推斷只有三種可能。

一是被皇帝所殺。這個沒得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唐高宗要處死李弘,也沒有二話可說。但這個也不成立,因為唐高宗對李弘一直很寵愛,一直很期待,他讓李弘做了七次監國,就是希望他能早早的獨當一面,早日接過他手中的權力交接棒。如此溺愛,如此寵愛,如何會沒來由的處理李弘呢?顯然不成立。

二是被皇太子所殺。為了爭奪太子一位,為了將來能當皇帝,皇子們發生明爭暗鬥,拼個你死我活也是人之常情。但太子李弘因為是唐高宗的長子,又是皇后武則天的兒子,從小便被立為太子,因此,這種皇子之爭就目前而言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三是被武則天所殺。上面的推斷都不成立,那麼李弘就只有一種可能,被母后武則天所殺,這個可以從史書裡找到記載。史書《唐曆》記載:“弘仁孝英果,深為上所鍾愛,自升為太子,敬禮大臣鴻儒之士,未嘗居有過之地。以請嫁二公主,失愛於天后,不以壽終。”這段話裡的“失愛於天后,不以壽終。”便是武則天毒殺李弘的原因。而《大唐新語》裡有亦有明確的記載:“教敬皇帝仁孝英果,甚為高宗所鍾愛。自升儲位,敬禮大臣及儒學之士,未嘗有過,天下歸心焉……先是義陽、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於掖庭,垂三十年不嫁。孝敬見之驚憫,遽請出降,又請以沙苑地,分借貧人,詔皆許之。則天大怒,即日以衛士二人配二公主,孝敬因是失愛,遇毒而薨。時年二十四,朝野莫不傷痛。”這段記載裡的“遇毒”兩字便是最好的證明。其次,大詩人駱賓王《討武曌檄》中有“弑君鴆母”四字記載。總之,“毒殺”、“鴆殺”這些用詞都可以證明太子李弘最大的可能就是死于親生母親的“摧花毒手”。

對權力並沒有他母親武則天那般的渴望,因此,根本不可能存在當唐高宗要讓他繼位時,就高興激動的突然一病不起,而且最終命喪黃泉的地步。總之,按正常邏輯來推判,李弘猝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二是病死。據《制書》記載:太子“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因“舊疾增甚”而薨。事實果真如此嗎?這裡不妨來分析比較一番。李弘從小體弱多病,再加上還犯有嚴重的“癆瘵”,因病而突然死亡自然也是常人的第一感觀。然而,再往深推算和判斷就會發現,這個觀點很難成立。一方面,李弘再怎麼身體不好,但畢竟還沒有病入膏肓,因此,也不至於突然就“有疾而終”。另一方面,如果太子李弘果真病情很嚴重了,這次出巡,唐高宗理應讓他在宮中好好修養才對,怎麼還會把他帶在身邊去遊山玩水呢?

第二種可能:非正常死亡。誰敢殺唐唐一國之太子呢?推斷只有三種可能。

一是被皇帝所殺。這個沒得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唐高宗要處死李弘,也沒有二話可說。但這個也不成立,因為唐高宗對李弘一直很寵愛,一直很期待,他讓李弘做了七次監國,就是希望他能早早的獨當一面,早日接過他手中的權力交接棒。如此溺愛,如此寵愛,如何會沒來由的處理李弘呢?顯然不成立。

二是被皇太子所殺。為了爭奪太子一位,為了將來能當皇帝,皇子們發生明爭暗鬥,拼個你死我活也是人之常情。但太子李弘因為是唐高宗的長子,又是皇后武則天的兒子,從小便被立為太子,因此,這種皇子之爭就目前而言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三是被武則天所殺。上面的推斷都不成立,那麼李弘就只有一種可能,被母后武則天所殺,這個可以從史書裡找到記載。史書《唐曆》記載:“弘仁孝英果,深為上所鍾愛,自升為太子,敬禮大臣鴻儒之士,未嘗居有過之地。以請嫁二公主,失愛於天后,不以壽終。”這段話裡的“失愛於天后,不以壽終。”便是武則天毒殺李弘的原因。而《大唐新語》裡有亦有明確的記載:“教敬皇帝仁孝英果,甚為高宗所鍾愛。自升儲位,敬禮大臣及儒學之士,未嘗有過,天下歸心焉……先是義陽、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於掖庭,垂三十年不嫁。孝敬見之驚憫,遽請出降,又請以沙苑地,分借貧人,詔皆許之。則天大怒,即日以衛士二人配二公主,孝敬因是失愛,遇毒而薨。時年二十四,朝野莫不傷痛。”這段記載裡的“遇毒”兩字便是最好的證明。其次,大詩人駱賓王《討武曌檄》中有“弑君鴆母”四字記載。總之,“毒殺”、“鴆殺”這些用詞都可以證明太子李弘最大的可能就是死于親生母親的“摧花毒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