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岩洞藏珍寶,村裡人能借不能占為己有,一人做貪心舉留千古奇觀

在我國西南廣西境內, 在明江狹岸陡峭的懸崖上有一道特有的奇觀, 這裡多處有崖壁畫, 而其中的華山崖壁畫更是這古老文化中一顆熠熠閃亮的明珠。

壯族先民在這塊絕壁上描繪了一千三百八十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圖像, 組成了一幅廠200多米、高40多米的壁畫。 隔河而望, 那密密麻麻的朱紅色線條組成的粗獷古樸的圖像, 仿佛是一團團燃燒的火, 在銀灰色的石屏上跳動、蹦騰。 整個壁畫氣勢恢宏, 神奇詭秘, 蔚為壯觀, 與四周青山綠樹和澄碧的明江河水交相輝映, 讓人歎為觀此。

除花山之外, 在廣西的甯明、龍州、崇左和扶綏等縣境內的左江和明江兩岸的其他峭壁上, 也有類似的壁畫, 只是規模較小, 它們也被統稱為“花山崖壁畫”。

花山崖壁畫的圖像以人物造型為主, 也有銅鼓、箭簇、野獸之類。 人像大的有3米多高, 小的只有30餘釐米。 頭尾方形或圓形, 身為三角形, 腰圍鼓式長方形, 四肢為粗壯線條。 人物有的側身前奔, 虎虎生威;有的平踩馬步, 舉手打拳, 給人一種矯健和健勇之感;有的腳踩長身的動物, 頭戴飾品, 腰佩環首刀, 儼然是個“首領”。

“首領”周圍簇擁著許多“小人”, 他們手舞足蹈, 像是擊鼓鳴鉦, 祝頌戰爭勝利;又像是向祖先祭祀祈禱, 求得神靈保佑, 消災彌禍……

神奇的花山崖壁畫, 給人以深切的情思和無限的遐想, 因而, 美妙的傳說隨著潺潺的江水代代相傳。 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則傳說是這樣的:很久以前, 花山腳下有一個岩洞, 每當夜深人靜時, 洞裡就會傳出敲鑼打鼓、彈琴唱戲的聲音, 而且燈火輝煌, 人馬來往不息。 村裡人走到了洞裡一看, 頓時驚呆了, 原來洞裡面竟然藏有無數奇珍異寶。 但是洞裡有這樣的“洞規:”洞裡面的珍寶, 村裡的人都可以拿來借用, 但必須當日歸還。 有一次, 一個貪心的傢伙借了東西不還,

岩洞上便掉下一塊大石, 堵塞了洞口。 村人急忙籌錢做法事, 祈求洞中之人寬恕。 法事做完, 洞門打開, 露出一口金鍋, 眾人都去搶奪, 鍋耳被拉斷, 洞門又緊閉, 從此再也沒有打開過, 洞裡的人則搬到了高高的懸崖峭壁上, 這就是壁畫上的人物。 傳說雖然美妙傳神, 但畢竟不是事實。

目前, 花山崖壁畫成畫年代尚未定論, 考古學家們的研究結果也不盡相同, 但時間至少是在兩千至三千年以前。

那麼, 這些崖壁畫所表現的內容和主題是什麼?是什麼人繪製的?崖壁畫繪在江邊的懸崖峭壁上, 它又是怎樣畫上去的呢?赭紅色的崖壁畫久經千年風雨至今仍鮮豔清晰, 它用的是什麼顏料?

為解開這些謎團, 至今還陸續有專家學者前往考察。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能夠揭開這些謎題。

至今還陸續有專家學者前往考察。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能夠揭開這些謎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