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被放在“範本”裡,最後被教育成父母希望的樣子

這一張圖值得每位家長反思, 大多數人都是從小被禁錮在一個模子裡, 最後長成社會希望我們長成的樣子。 作為父母的你是否有給自己的孩子設定一個模子呢?

是希望還是模具?

小編本身就是如此。 我想大多數的人也有相同的經歷:

小學的時候, 父母常說:上課要認真聽講, 考上一個好初中

到了初中, 父母又說:要努力考上縣一中, 好的重點高中就等於半隻腳進了大學。

到了高中, 父母還說:再哭三年, 考進大學, 苦日子就過去了。

進了大學, 離開父母, 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 父母的電話時不時打來:大學可以找一個物件 。

大學畢業, 回到原來的城市, 成為一個上班族, 買了房, 買了車, 結了婚, 生了孩子,

到了這一刻, 似乎才完成了父母的期盼, 在他們心滿意足, 面帶微笑的表情和所謂的“心事已了”的心情下, 暫時劃下一個休止符, 人生的前三十年劃上一個不算停頓的停頓。


可是:每個孩子都適合走著父母期望或者規劃著的人生道路嗎?也許, 那些聽話的孩子們, 都努力地活成父母希望的樣子。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所愛的人得到自己認為的幸福, 但事實上, 他們忽略了一點, 即自己的幸福可能並不是他人所認同的幸福而當兩者有矛盾的時候,

對於他人就是一種傷害

因此, 如果你要你愛的人得到幸福, 那你應該賦予他的就是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 我們稱之為自由。

可是, 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走著讀書的道路, 也沒辦法走向在父母看來是‘“康莊大道”的方向上。

小編目前在一個私立高中教書。 感觸頗深。 這裡的孩子, 他們大多都沒有在初中好好讀書, 中考成績進不了普高, 父母用錢把他們送到了這裡, 有的為孩子混一個高中文憑, 有的希望孩子在高中幡然醒悟, 開始用功學習。

這些孩子的想法和我的完全不同, 他們的心思90%在玩上, 只有10%在學習上, 而這10%的心思還要被高中繁雜的科目瓜分。 他們真的還要按照父母的安排和希望走下去嗎?真的適合他們嗎?

並不是每個人都要走相同的路, 即便中國的教育是模具, 那麼他們也可以成為另一個版本的模具, 與讀書考大學相對應的, 還可以是學技術, 學口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