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烏龜的“龜”姓與周文王同祖同源

龜[㕜龜, 讀音作shǐ jūn(ㄕˇ ㄐㄩㄣ)]

姓氏淵源: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史龜, 屬於以為氏。

得姓始祖:史龜(蔡龜)。

史龜, 春秋時期的晉定公姬午執政期間(西元前511~前475年在位)的晉國大夫,

本名蔡龜, 他與蔡趙、蔡墨為兄弟, 皆在朝為記史之官, 故而兄弟仨又稱“史龜”、“史墨”、“史趙”。

周敬王姬匄三十四年(宋景公子頭曼三十一年, 晉定公姬午二十五年, 鄭聲公姬勝十四年, 齊悼公姜陽生三年, 西元前486年)夏, 宋景公在去年吞滅了曹國之後, 又在這一年發動了攻擊鄭國的戰爭, 齊悼公也出兵跟著摻和。

當時晉國正卿趙鞅(趙簡子, 字志父, 西元前?~前476年待考)準備出兵援救鄭國, 便先占了一蔔, 卦相顯示“遇水適火”, 趙鞅很奇怪, 便請來史龜、史墨、史趙兄弟仨來辯解。

史龜說:“是謂瀋陽, 可以興兵。 利以伐薑, 不利子商。 伐齊則可, 敵宋不吉。 ”

史墨說:“盈, 水名也。 子, 水位也。 名位敵, 不可幹也。 炎帝為火師,

薑姓其後也。 水勝火, 伐薑則可。 ”

史趙說:“是謂如川之滿, 不可遊也。 鄭方有罪, 不可救也。 救鄭則不吉, 不知其他。 ”

這時季陽虎也以《周易》筮之, 遇“泰之需”卦相, 便說:“宋方吉, 不可與也。 微子啟, 帝乙之元子也。 宋、鄭, 甥舅也。 祉, 祿也。 若帝乙之元子歸妹, 而有吉祿, 我安得吉焉?”

原來如此, 於是趙鞅停止了救援鄭國的所有行動。

在史龜(蔡龜)的後裔子孫中, 有以先祖官號為姓氏者, 稱史龜氏, 後省文簡改為單姓史氏、龜氏, 其龜氏的姓氏讀音作jūn(ㄐㄩㄣ), 皆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佈

史龜氏複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 但今已不再, 族人多省文簡改為史氏、龜氏, 融入各氏大家庭, 以琅琊為郡望, 主要分佈在今山東省的青島市膠南縣、北京市、福建省的泉州市、臺灣省的臺北市等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