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扶著寶寶學走路,其實是在幫倒忙

到了學步期, 很多家長都會扶著寶寶學走路。 這一情形讓人看著很溫馨, 但這麼做真的好嗎?在這裡, 達媽必須要告訴各位寶爸寶媽們, 扶著寶寶學走路, 其實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扶寶寶走路的壞處

為什麼那麼多媽媽會扶著寶寶學走路?其實大家誤解了寶寶學步的概念。 所謂“學步”, 是指寶寶自己摸索、練習、學會的過程, 並不是在爸媽的幫扶下“學會行走”。

父母扶著寶寶學走路, 反而使寶寶自身能力發展受到限制, 壞處不少:

1.不利於寶寶掌握身體平衡和重心控制, 導致其學走路效率變慢;

2.容易讓寶寶養成不正確的走路習慣, 比如走路踮著腳等;

3.有可能造成寶寶骨骼損傷。 比如爸媽扶著寶寶學走路的時候力度沒掌握好, 導致寶寶胳膊脫臼或骨折;

4.爸媽有“求快”心理, 會使寶寶自信心受到打擊, 導致其喪失自己走路的興趣。

更何況, 除了以上壞處,

爸媽扶著寶寶學走路, 還會耗費不少精力。 所以說, 扶著寶寶學走路真真是吃力不討好啊!

達媽提醒大家, 讓寶寶學會走路的竅門是:順其自然, 水到渠成。 寶寶學走路無需刻意訓練, 他們更需要的是你們的鼓勵哦~

正確的學步攻略

既然扶著寶寶學走路不好,

那麼如何讓寶寶學走路呢?達媽整理了一份正確的學步攻略, 大家快來看!

1.學走前讓寶寶多運動

動作發育的過程是連續的, 小傢伙通常先學會抬頭和翻身, 接著學會坐和爬, 然後學會站立、走路和跑步。

假如大家總是抱著寶寶, 會讓他喪失鍛煉的機會, 有可能讓大運動發展受到影響。 所以, 想讓寶寶走的穩當走的好, 要先讓他打好基礎喲~

2.營造安全的學步環境

有專家認為, 寶寶學步最好的方式是“扶站——扶走”, 也就是讓寶寶扶著桌子、椅子、牆壁等慢慢學會站立和走路。

假如害怕寶寶受傷, 家裡的環境一定要佈置好:

·寶寶可能接觸到的桌角、椅子角、牆角等, 一定要包好。

·桌布有可能被寶寶扯下來, 導致桌子上的東西砸傷寶寶。 因此, 家裡的桌子最好使用餐桌墊。

·刀、玻璃杯、水壺等物品有可能會使寶寶受到傷害, 媽媽一定要把放好。

·無論何時何地, 寶寶身邊一定要有大人陪同、照顧。

3.給寶寶更多的陪伴和鼓勵

儘管達媽建議不要扶著寶寶走路, 但寶寶學走的時候, 爸爸媽媽的鼓勵和陪伴還是很重要的。 這樣能給寶寶帶來勇氣和安全感, 讓他安心練習走路。

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不遠處站著, 張開雙臂等待寶寶走過來。 寶寶跌倒了, 給他加油鼓勁, 寶寶走的好走的穩當, 立即表揚他。 父母多陪寶寶學走路, 寶寶掌握這項技能就更快。

4.保持耐心,讓寶寶有充足的時間學習

其實,寶寶1歲會走路跟1歲半會走路,並沒有什麼區別。寶寶基礎打好了,他就能走的穩當。大家請給寶寶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

關於學步期的一些問題

關於寶寶學走路這事,家長們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達媽在這裡給大家做個解答。

Q:能不能用學步車?

A: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大家不要給寶寶使用學步車。研究發現,學步車會影響寶寶的運動發育,並且有可能致其走路姿勢異常或引起背部問題,亦或其他安全隱患。

Q:寶寶走路要不要穿鞋子?

A:寶寶學走路時最好光著腳不要穿鞋子,如果不放心可以讓寶寶穿防滑襪子。這麼做不但有利於腳部的肌張力,促進足弓發育,還可以發展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

寶寶出門最好穿鞋底有彈性的鞋子。高幫鞋子雖然能給腳踝提供更多支撐,但會影響寶寶的收縮運動,最好不要穿。

Q:寶寶一直學不會走路,什麼時候帶他去醫院?

A:假如寶寶到了16個月還不能掌握走路技能,那麼媽媽應帶他去醫院就診。

如果寶寶走路常跌倒,雙腿看著很僵硬,或者只有1條腿比較靈活,說明其脊柱、關節、神經有可能受傷,大家平時應留心。

4.保持耐心,讓寶寶有充足的時間學習

其實,寶寶1歲會走路跟1歲半會走路,並沒有什麼區別。寶寶基礎打好了,他就能走的穩當。大家請給寶寶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

關於學步期的一些問題

關於寶寶學走路這事,家長們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達媽在這裡給大家做個解答。

Q:能不能用學步車?

A: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大家不要給寶寶使用學步車。研究發現,學步車會影響寶寶的運動發育,並且有可能致其走路姿勢異常或引起背部問題,亦或其他安全隱患。

Q:寶寶走路要不要穿鞋子?

A:寶寶學走路時最好光著腳不要穿鞋子,如果不放心可以讓寶寶穿防滑襪子。這麼做不但有利於腳部的肌張力,促進足弓發育,還可以發展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

寶寶出門最好穿鞋底有彈性的鞋子。高幫鞋子雖然能給腳踝提供更多支撐,但會影響寶寶的收縮運動,最好不要穿。

Q:寶寶一直學不會走路,什麼時候帶他去醫院?

A:假如寶寶到了16個月還不能掌握走路技能,那麼媽媽應帶他去醫院就診。

如果寶寶走路常跌倒,雙腿看著很僵硬,或者只有1條腿比較靈活,說明其脊柱、關節、神經有可能受傷,大家平時應留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