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宜川文學」《重讀三毛》

年輕時讀三毛, 只是喜歡三毛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不懂得她的心境, 人世的艱難和浮世的人情世故。 如今讀三毛, 透過文字的溫度,

讀到了一種深深的孤獨和滄桑。 這種孤獨被深掩在文字的溫情下, 世人唯讀出了文字帶來的那份愉悅, 那知三毛那一刻心顆流浪漂泊的心有多孤單, 所幸的是三毛在這大千世界, 茫茫人海遇見了自己的最愛:一個包容她, 寵她愛她的丈夫—荷西,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荷西成就了三毛, 也成就了她的文字, 如果沒有荷西的話, 三毛的人生定不會有這樣的精彩和豐富。 有時撫卷沉思, 兩個不同國度的人如何會生活的那麼幸福?語言的不同, 生活習性的不同, 諸多的不同, 在一起又是如何和諧生活的?還把日子過成了詩意, 讓人羡慕。 進行了思考後, 覺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三毛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 性格獨立特性,
不愛守約束, 而荷西寬容大度, 包容三毛的一切, 給了三毛最大的自由, 也許這就是美好婚姻生活的最高境界吧。 荷西走了以後, 帶走了三毛對所有美好的嚮往, 生命的熱情、愛和才情從此不再有。 撒哈拉沙漠, 一個寬廣無垠的大沙漠, 在那裡, 三毛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日子安然靜美。 居住在撒哈拉沙漠的人, 大多貧窮, 卻有著原始的淳樸,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裡, 人和人最容易相處, 人相對真誠善良, 如果生活在繁華的都市, 三毛會不會活得如此灑脫?毫無束縛?自由自在?能夠完全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想必一定不會的, 生活環境有意無意總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情和生活的內在品質。 一個純粹的人, 追求精神生活的人需要的是一個潔淨的生活環境,
人要改變環境是很難的, 尤其是要改變周圍的那些勢利的、虛偽的、見風使舵的人更難, 你所面對的和所看到的都是一些不想看到的, 你內心是不會舒服, 置身物外談何容易, 人又不在真空裡生活。 現在重讀三毛, 我會思索一些較為深層次的東西, 三毛為什麼喜歡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是不是想要逃離繁華裡的冷漠和虛偽?我自認為是的。 炎熱的夏天, 在荷西工作的途中, 一天要往返幾個小時, 忍受車內高溫的蒸熏, 缺水的日子, 只是為了那份自在和隨心隨意的快樂。

女人找對了相伴一生的愛人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三毛找到了一生一世的愛人, 她自由的天性和寫作的天賦完全得到了釋放,

沒有羈絆沒有束縛沒有壓力, 這種生活挺愜意挺舒心, 是我夢中不知嚮往了多少回的生活, 紅塵喧囂, 有些事與自己的初衷完全不一樣, 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 摻雜了太多的外來因素, 人便有了痛苦的因緣。

荷西走了以後, 帶走了三毛對所有美好的嚮往, 生命的熱情、愛和才情從此難再有。 她的靈魂無處存放, 像一根飄零的稻草, 無法到達心的彼岸。 後來與西部歌王王洛賓有過一段交往, 他們的交往也不過是三毛在尋找一個靈魂的伴侶, 無關風花雪月, 只是心靈有著相通罷了, 平常人無法理解三毛, 只是作為一種美談而已。 哪裡知道三毛的苦楚, 等這些也成為泡影後, 三毛對塵世不再留戀。 活著對她來說就是一種痛苦,

需要解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