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之謎:岳飛《滿江紅·寫懷》的作者究竟是誰?

岳飛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在寫《滿江紅》這首詞時, 中原的大地正在遭受這金人鐵騎的踐踏。 岳飛矢志抗金, 反對南宋投降, 也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他不顧軟弱的朝廷, 執著地追求收復失地, 報仇雪恥, 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的心聲。

《滿江紅·寫懷》

怒髮衝冠, 憑欄處, 瀟瀟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 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 猶未雪, 臣子恨, 何時滅?駕長車, 踏破賀蘭山闕。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 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嶽飛的詩詞, 在歷史上雖留傳較少, 但是這首氣勢磅礴、悲壯深沉的《滿江紅》卻一直深為人們喜愛。 他戰功赫赫, 治軍嚴謹, 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他自奉菲薄, 廉潔奉公, 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所以, 《滿江紅》一詞, 和嶽飛的高風亮節一起, 一直作為愛國主義的絕唱, 唱徹神州。

這首千古絕唱《滿江紅》是在明朝的前期才廣泛傳播開來的, 在宋、元兩代極少或根本不見於記載。 從古至今, 每當國難當頭, 這首詞不知激起了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後繼的奮勇鬥爭。 故《滿江紅》一詞, 一直作為愛國主義的絕唱和嶽飛本人的高風亮節一起在中國神州大地傳頌,

很少有人懷疑《滿江紅》是偽作或託名之作。 但是近幾十年來, 人們開始對此不斷設疑, 並展開爭論.

一、質疑者的論斷

(一)首先對《滿江紅》提出質疑的是近代著名的學者余嘉錫。

餘嘉錫在《四庫提要辯證》中的《岳武穆遺文》條下,

提出了兩條質疑的根據:

第一, 這首詞最早見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徐階編的《岳武穆遺文》, 是根據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嶽墳詞碑收錄的。 趙寬未說所據何本, 因而來歷不明。 而且趙寬碑記中提及的嶽飛另一首詩《送紫岩張先生北伐》經明人考證是偽作。 在此之前, 此詞亦不見於宋、元人的著述, 為什麼突然會出現在明中葉以後?深為可疑。

第二, 岳飛的孫子岳珂所編《金陀粹編》中的《岳王家集》也沒有收錄這首詞。 岳珂平生富於收藏, 精於鑒賞, 他與父親岳霖搜訪嶽飛遺稿不遺餘力。 但是, 從嘉定三年他為《岳王家集》作序到端平元年重刊此書, 共經歷了三十一年, 仍未收入這首詞。

因此, 這首詞可能不是嶽飛所作。

(二)夏承燾的質疑

夏承燾也寫了一篇《岳飛<滿江紅>詞考辨》的文章, 進一步從詞的內容上找出了一個證據, 即“賀蘭山闕”的地名所指問題。 他主要從三方面論證: 其一, 岳飛伐金要直搗的“黃龍府”, 在今吉林省境內, 而賀蘭山一帶卻是明代時北方韃靼人常常侵犯之地,距離岳飛伐金之地數千里之外,至南宋時已屬西夏,並非金國土地,假設此詞果真出嶽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

其二,賀蘭山不同於前人泛稱的“玉門”、“天山”之類地名,它是實指。賀蘭山在漢、晉時期還不見於史書,到北宋時才有記載。唐、宋時人們以賀蘭山入詩,都是實指。明代中葉以賀蘭山題寫詩的人很多,但也都是實指而非泛稱。因此,以“泛稱”解釋嶽飛的“乖背”,似也不通。

其三,明代中葉開始北方韃靼族入居河套,騷擾中原。韃靼西攻甘、涼地區,多取道賀蘭山後。弘治十一年(1498)明將王越在賀蘭山抗擊韃靼,打了第一個大勝仗。因此“踏破賀蘭山闕”,“在明代中葉實在是一句抗戰口號,在南宋是決不會有此的”。

其四,明朝的王越和他的同僚們,才可能是《滿江紅》詞的作者。這首詞刻在杭州嶽廟中的時候,正是明朝打敗韃靼五六年之後。王越是進士及第,不僅武功蓋世,“身率三軍,決勝千里”,而且博學能文,長於詩賦,戎馬疆場之餘,作詩、詞、賦、文數百篇,後人輯有《王襄敏公集》。這樣的奇才,有了爭奪賀蘭山的閱歷,自然會寫出《滿江紅》這樣不朽的詩詞。

所以,《滿江紅》不可能寫于宋代,而是作於明代。

但是小編認為:無論這首詞是不是嶽飛本人所做,它都已經成為了一種精神的象徵,有著獨特的歷史作用和價值,即使不是嶽飛所作,《滿江紅》也仍值得流傳下去。

親愛的讀者,你認為呢?不正之處,還望不吝指出

而賀蘭山一帶卻是明代時北方韃靼人常常侵犯之地,距離岳飛伐金之地數千里之外,至南宋時已屬西夏,並非金國土地,假設此詞果真出嶽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

其二,賀蘭山不同於前人泛稱的“玉門”、“天山”之類地名,它是實指。賀蘭山在漢、晉時期還不見於史書,到北宋時才有記載。唐、宋時人們以賀蘭山入詩,都是實指。明代中葉以賀蘭山題寫詩的人很多,但也都是實指而非泛稱。因此,以“泛稱”解釋嶽飛的“乖背”,似也不通。

其三,明代中葉開始北方韃靼族入居河套,騷擾中原。韃靼西攻甘、涼地區,多取道賀蘭山後。弘治十一年(1498)明將王越在賀蘭山抗擊韃靼,打了第一個大勝仗。因此“踏破賀蘭山闕”,“在明代中葉實在是一句抗戰口號,在南宋是決不會有此的”。

其四,明朝的王越和他的同僚們,才可能是《滿江紅》詞的作者。這首詞刻在杭州嶽廟中的時候,正是明朝打敗韃靼五六年之後。王越是進士及第,不僅武功蓋世,“身率三軍,決勝千里”,而且博學能文,長於詩賦,戎馬疆場之餘,作詩、詞、賦、文數百篇,後人輯有《王襄敏公集》。這樣的奇才,有了爭奪賀蘭山的閱歷,自然會寫出《滿江紅》這樣不朽的詩詞。

所以,《滿江紅》不可能寫于宋代,而是作於明代。

但是小編認為:無論這首詞是不是嶽飛本人所做,它都已經成為了一種精神的象徵,有著獨特的歷史作用和價值,即使不是嶽飛所作,《滿江紅》也仍值得流傳下去。

親愛的讀者,你認為呢?不正之處,還望不吝指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