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中國第一款智慧球鞋,中國喬丹北斗籃球鞋!

星空背景的鞋盒上面印著北斗的兩個大字, 下面是喬丹智慧籃球鞋的標誌。 鞋盒外觀還是不錯的星空的背景圖案印刷的比較的細緻。 鞋盒本身也比較的結實, 一看就是經過專門設計過的, 雖然比不上阿迪耐克那些高端明星鞋款的球鞋鞋盒, 但總體上還是屬於中等偏上的水準。

打開鞋盒就是一雙黑色配色的喬丹北斗籃球鞋, 左下角放著一個智慧晶片。 可以看到球鞋是高幫的設計,

整體的設計也是屬於那種力量型的球鞋。

較高的鞋幫設計偏向腳踝的保護, 鞋面更多是網面的材質, 初看透氣性應該還是不錯的。

外觀

先看看這雙球鞋的整體外觀部分。

整體的鞋型還是比較的偏臃腫的, 沒有流行型的感覺。 但是這樣的好處就是對腳背高的人比較友好。 後跟採用了一體式的四面彈網面材質, 同時上面有壓印的紋理, 這種設計個人覺得挺好看的。

就外觀而言鞋型略顯臃腫, 球鞋各部位的細節設計還是比較的出彩。 比如中底的潑墨設計以及腳踝處黑黃的搭配, 鞋帶上的波浪形的編制紋理, 細節處還是比較用心的。 就球鞋外觀而言十分制個人給7.5分。 鞋型中規中矩, 鞋身部分細節設計比較有亮點。

鞋頭採用網面設計,同時在腳趾出還包裹了熱熔材質,可以對腳趾進行保護。

側面採用了一體織鞋面,鞋面編制比較的規整,走線都很整齊,一體性也比較好。同時底部採用了PP膜無縫貼合工藝,保證輕質的同時可以給鞋身提供更多的側向支撐。

接下來說說鞋幫,這雙鞋子的鞋幫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了。鞋幫的填充非常的厚實,用手就可以摸到裡面有很厚的填充物,而且相對的柔軟。同時可以看到鞋子的的走線很精緻。做工和用料都非常的給力。而且在保證填充物多且軟的情況下,同時兼顧了腳踝部位包裹的穩定性。腳踝處的填充物不易變形,這導致了剛上腳的幾次,出現腳踝被勒紅的情況。不過後面就好了不少。

鞋跟後部的超大的電鍍TPU,很好地穩定了腳踝以及後跟的穩定。比較高的鞋幫如果沒有這個超大TPU的支撐,可能無法保證後跟穩定性。就是亮晶晶的顏色,好像土豪脖子上的金鏈。鄉土氣息稍微重了點。。。

後掌採用了一整塊的果凍膠的材質對後掌進行緩震,用手摸上去比較的比較的軟,就跟小時候玩的那種彈力球的手感差不多。輕輕按下去就可以發生形變,到了一定程度就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繼續下壓,到最後就很難再下壓了。

同時鞋底側面也有SideWall的防側翻設計,可以保證運動中的穩定性。前掌的緩震主要是由一整塊MD中底提供的也就是圖中黑色潑墨那部分,按壓手感也是很軟彈的。

可以看到鞋子側面在鞋頭以及鞋跟的部位有從鞋底延伸上來的紋路,這個設計很像歐文3上面的設計,是為了在做大幅度變相突破的時候提供較好的抓地力。

鞋底採用了菱形紋路的設計,透明的水晶大底。材質相對較軟,耐磨性能有待考驗!

感到 一整片是的鞋舌設計可以更好的包裹腳踝,同時也可以適合更多不同腳型的用戶。最後要說的就是這個編制的鞋帶了。首先這個鞋帶剛上手的時候感覺很劣質,塑膠感十足摸起來有點咯手也偏硬。但是使用過程中就習慣了這種感覺,而且鞋帶還有一些優點比如鞋帶相對較輕質,而且編制的很緊密。

鞋帶表面粗糙,但是給鞋帶帶來了更好地摩擦力,相對於其他的鞋帶這款鞋帶可以系得更緊。根本沒有出現鬆動的情況。同時鞋帶還有3M反光的設計,還是很貼心的。這幾天的使用,我覺得這款球鞋的鞋帶還是很不錯的

接下來著重誇誇這雙鞋子的細節以及用料 可以看到鞋子的走線都是比較的整齊,鞋面的用料和做工都很不錯、很扎實。雙十一兩百多的價位真的沒有比這更好的用料了,而且厚實的腳踝包裹即使不穿長的襪子也可以讓你的腳踝很舒服,可以感受到厚實填充物的帶來的柔軟體驗。

實戰評測

先說說我個人的情況體重74公斤,打法4突6投。終結方式主要是急停跳投。

1、包裹:得益于腳踝處比較充實的填充物以及一片式的鞋舌還有比較扎實的鞋帶,整個腳踝部分的包裹異常的好,感覺就是把你的腳緊緊的包裹住了。雖然這雙鞋子偏大了半碼,前掌比較的空,但是系緊鞋帶後還是能感受到來自腳踝處的包裹讓你變相急停也可以比較的放心。包裹方面雖然鞋碼偏大,導致鞋頭比較的空,但是由於腳踝處的包裹實在是不錯。所以包裹方面可以給8.5分。

2、緩震:看了下這款籃球鞋的官方配置中底的配置是RB+MD+果凍膠。RB好理解就是橡膠的英文縮寫值得是最外層的水晶大底。MD我查了下網上資料普遍把MD是指向了phylon,據說MD中底就是類似Phylon,也就是說是Phylon的中國版。也是二次發泡材質。具有柔軟、富有彈性且輕質等特點。果凍膠就是這款球鞋的後掌配置在球鞋的後掌可以看到外露的果凍膠緩震材質。

一上腳的感覺就是前掌非常的軟彈,從外部中底(黑色潑墨部分)就可以感覺到這個中底很軟而且有彈性,中底軟占較大一部分但是彈性相對較少一些,也就是說前掌的回彈稍微少一點。一上腳最大的感受就是前掌很軟而且帶有一點彈性。

比較神奇的就是你如果滿滿的把你的腳掌由後向前的踮起腳尖,去感受前掌的回饋。你會發現這種情況下前掌的回饋很強烈,給你很軟很彈的感覺。但當你快速的接觸並離開前掌也就是跑動的時候你會發現,這種感覺就沒有那麼強烈了。這種感覺就是前掌初段回饋可以感覺到前掌比較強烈的回饋,當你踩到底要加速的時候也不會有陷進去的感覺,但是還是有輕微的卸力的感覺。啟動速度稍微遜色於zoom氣墊的球鞋。

後掌的緩震相對而言就沒那麼有特點了,後掌緩震在你走路的時候也是可以感覺到。感覺不強烈是那種就只有一踩就到底的感覺,只有一點點的緩震。也是初段軟然後繼續踩下去就比較硬的感覺。緩震方面整體還是比較不錯的,一上腳無需磨合和踩開你就能感覺到來自鞋底地軟彈,非常的不錯。經過幾天的試穿不論是壓馬路還是實戰都是穿著雙鞋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已經適應了這種腳感,可以感覺到前掌已經沒有剛買到手的時候軟彈了,但是現在還是很軟很舒服。緩震方面可以給個9分。

3、支撐與保護:鞋面採用了一體織的網面,保證了鞋面的穩定性。同時還有PP膜無縫貼合工藝在球鞋的側面進行了加固,保證了急停變向時候球鞋的側向支撐。

中底也內置了一塊黑色的TPU,以及鞋帶出類似飛線的設計,可以保證運動中鞋面牢牢的鎖住腳面。後跟超大的TPU以及腳踝處充實的的填充物都給這雙鞋子的保護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雖然鞋子偏大但是沒有出現腳步在球鞋中移動的現象,而且在變向的時候來自側面的支撐也很足夠,給你比較安全的感覺。這個部分可以給8分。

4、抓地:實戰場地是水泥地上面澆了一層油漆,如果粘上了會場地就相對較滑一些。在啟動上沒有出現打滑的現象,還是比較的乾淨俐落的。就是由於鞋身比較的重導致啟動稍微有點偏慢的感覺。

實戰過程中出現了一次啟動中腳掌打滑的現象,但是沒有摔倒。一個方面是由於是新鞋子,另一方面是場地也相對較滑。經過這幾天的磨合就再也沒有出現打滑的情況。

可以看到測試的場地上有一層灰,然後測試的時候鞋子又是新鞋,導致出現了輕微的打滑。也說明了這鞋子的抓地力確實差強人意。而且相對較軟的橡膠外地,也不利於快速的變向和啟動,多少有些拖遝的感覺。鞋底在抓地方面給7分。

5、透氣:鞋子正面大部分都使用了網面的材質,但是由於鞋面的編制相對較厚,鞋頭採用了雙層的編制。鞋舌的填充物也相對較多,所以實際的透氣性比較的一般。我穿的是識貨優選的籃球襪沒有出現捂腳的情況,因為現在是冬天所以相對沒什麼感覺。可能夏天還是會很難受畢竟鞋幫的填充物太厚實了,也不利於透氣。透氣性方面給6分。

6、耐磨:耐磨方面使用了大概十幾個小時的油漆場地下面看看球鞋的磨損情況。個人還是可以接受這樣程度的磨損的。但是對於那些但天天打水泥地,或者油漆地的小夥伴而言,可能三個月就要磨穿了。要知道外底裡面直接是果凍膠緩震材料。耐磨方面我給7分。

7、重量:重量方面這雙鞋子偏重了一些單只鞋子的重量達到了490克,還是比較重的,上腳可以感覺到,平時走路或者跑步不容易差距。但是當你急加速或者變向的時候可以感的覺到一點累贅的感覺。重量確實是重了一些,不太適合突破流選手,適合力量型後衛或者鋒線球員。重量方面給6分。

智慧科技

當然這款鞋子最讓人期待的就是的科技配置這個方面了,搭載了智慧檢測晶片可以檢測多種運動資料,那麼如何檢測資料同時檢測的資料准不準確今天就帶大家看看。

晶片盒子裡面附送了兩個紐扣電池,把電池放到運動晶片裡面就可以開始使用了。

同時還附送了一張使用教程,要下載 打個球 app按步驟連接感測器然後將感測器放置到鞋底。

用手機app掃描背部的二維碼綁定晶片

將晶片放置到鞋墊中的凹槽中,順便看看鞋墊的厚度僅有兩個半一毛錢硬幣的厚度。而且鞋墊很薄沒有什麼彈性。側面證實了鞋底的緩震不是來自鞋墊。

安裝好晶片接下來看看手機端的介面,這是初次進入app的指導

這個是手機app的主介面有比較多的功能,就不逐一介紹了,感興趣的可以下載個自己看看。

點擊開始打球就可以選擇全場或者半場。

選擇後就可以看是連接感測器

連接好藍牙後就要定位自己的位置。

站在球場圖示的位置點擊完成定位即可定位完成。

接下來就打了一次球,根據指示在按開始打球然後然後在指定位置點擊定位成功就可以開始記錄你的運動資料。運動結束後在手機上點擊運動完成然後就會出來一個運動資料表。

同時也可以查看歷史的運動資料,比如我選擇了一個歷史的運動資料可以看到概覽。

這是運動的資料情況,裡面記錄了比較詳細的各向資料,還是比較豐富的。

同時還有圖表的模式可以查看

運動資料有了但是對於運動資料的真實性還是需要檢驗的於是我做了一下的一些實驗來驗證感測器的準確性,只是一些方面的驗證並不全面但也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第一個測試:定位的準確性測試,就是感測器可以檢測運動員在場地上面各個位置所處的時間長短,時間長的在圖表中用大的圓圈表示,在該位置速度快的用偏向紅色的表示,速度慢的用偏向黃色的表示。為了驗證定位的準確性。我做了一下實驗:沿著籃球場的全場邊界跑動。然後出來了這個結果。

確實可以看到,顯示的是沿著邊界跑動,但是中間也出現了一些運動的軌跡。同時可以看到縱跳均值和平均滯空時間也是零,這樣看還是比較准的,其他資料也比較的合理,看起來實驗實據還是比較的准的。不要急接著往下看。

第二個實驗沿著底線折返摸籃板,可以看到運動檢測為跑動。但是運動軌跡就完全翻轉了90度,我是沿底線折返跑同時,跳起摸籃板的。這裡顯示成了底線到中場的折返跑。準確度還是差了很多。然後縱跳均值為60cm均值還是比較准的,因為我站地莫高大概225左右,籃板高度280左右也是合理的。

第三個實驗就是在籃筐地下連續摸籃板。可以看到統計資料確實識別出了彈跳選項是最好的資料。但是運動軌跡這個部分又錯了我是從底角走到籃筐底下的,又給識別成了從底角到中線。彈跳均值顯示的是73cm,跟第一次的實驗也有些浮動,不過個人認為還是比較準確的。

最後對這個感測器的準確性做一個總結吧,運動軌跡基本不准,縱跳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資料統計這一欄還是比較準確的,其他方面不好做判斷。總體而言出發點是好的就是技術水準還是要提高的。

六、 總結

這雙籃球鞋是一雙偏向鋒線的球鞋,較大的球鞋重量以及較高的鞋幫設計,以及柔軟的中底,都反映了它是適合鋒線以及力量型的後衛選擇。良好的包裹以及優秀的做工同時還有不錯的緩震,比較適合那些腳踝有傷,對腳踝保護有要求的,而且不會做太多變向的選手。同時搭配了智慧籃球晶片,雖然有些專案不準確但是也有些參數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個人認為不談這雙球鞋的籃球智慧晶片,就是這球鞋的做工用料以及腳感,都會只會票價的。我驚喜的地方就是這鞋子扎實的做工以及用料,略失望的就是籃球晶片上部分專案的準確度。總的來說希望各位看官,看完這篇文章後,對這雙鞋子能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最後放一些照片,既然是北斗哪能少得了星空.....

鞋頭採用網面設計,同時在腳趾出還包裹了熱熔材質,可以對腳趾進行保護。

側面採用了一體織鞋面,鞋面編制比較的規整,走線都很整齊,一體性也比較好。同時底部採用了PP膜無縫貼合工藝,保證輕質的同時可以給鞋身提供更多的側向支撐。

接下來說說鞋幫,這雙鞋子的鞋幫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了。鞋幫的填充非常的厚實,用手就可以摸到裡面有很厚的填充物,而且相對的柔軟。同時可以看到鞋子的的走線很精緻。做工和用料都非常的給力。而且在保證填充物多且軟的情況下,同時兼顧了腳踝部位包裹的穩定性。腳踝處的填充物不易變形,這導致了剛上腳的幾次,出現腳踝被勒紅的情況。不過後面就好了不少。

鞋跟後部的超大的電鍍TPU,很好地穩定了腳踝以及後跟的穩定。比較高的鞋幫如果沒有這個超大TPU的支撐,可能無法保證後跟穩定性。就是亮晶晶的顏色,好像土豪脖子上的金鏈。鄉土氣息稍微重了點。。。

後掌採用了一整塊的果凍膠的材質對後掌進行緩震,用手摸上去比較的比較的軟,就跟小時候玩的那種彈力球的手感差不多。輕輕按下去就可以發生形變,到了一定程度就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繼續下壓,到最後就很難再下壓了。

同時鞋底側面也有SideWall的防側翻設計,可以保證運動中的穩定性。前掌的緩震主要是由一整塊MD中底提供的也就是圖中黑色潑墨那部分,按壓手感也是很軟彈的。

可以看到鞋子側面在鞋頭以及鞋跟的部位有從鞋底延伸上來的紋路,這個設計很像歐文3上面的設計,是為了在做大幅度變相突破的時候提供較好的抓地力。

鞋底採用了菱形紋路的設計,透明的水晶大底。材質相對較軟,耐磨性能有待考驗!

感到 一整片是的鞋舌設計可以更好的包裹腳踝,同時也可以適合更多不同腳型的用戶。最後要說的就是這個編制的鞋帶了。首先這個鞋帶剛上手的時候感覺很劣質,塑膠感十足摸起來有點咯手也偏硬。但是使用過程中就習慣了這種感覺,而且鞋帶還有一些優點比如鞋帶相對較輕質,而且編制的很緊密。

鞋帶表面粗糙,但是給鞋帶帶來了更好地摩擦力,相對於其他的鞋帶這款鞋帶可以系得更緊。根本沒有出現鬆動的情況。同時鞋帶還有3M反光的設計,還是很貼心的。這幾天的使用,我覺得這款球鞋的鞋帶還是很不錯的

接下來著重誇誇這雙鞋子的細節以及用料 可以看到鞋子的走線都是比較的整齊,鞋面的用料和做工都很不錯、很扎實。雙十一兩百多的價位真的沒有比這更好的用料了,而且厚實的腳踝包裹即使不穿長的襪子也可以讓你的腳踝很舒服,可以感受到厚實填充物的帶來的柔軟體驗。

實戰評測

先說說我個人的情況體重74公斤,打法4突6投。終結方式主要是急停跳投。

1、包裹:得益于腳踝處比較充實的填充物以及一片式的鞋舌還有比較扎實的鞋帶,整個腳踝部分的包裹異常的好,感覺就是把你的腳緊緊的包裹住了。雖然這雙鞋子偏大了半碼,前掌比較的空,但是系緊鞋帶後還是能感受到來自腳踝處的包裹讓你變相急停也可以比較的放心。包裹方面雖然鞋碼偏大,導致鞋頭比較的空,但是由於腳踝處的包裹實在是不錯。所以包裹方面可以給8.5分。

2、緩震:看了下這款籃球鞋的官方配置中底的配置是RB+MD+果凍膠。RB好理解就是橡膠的英文縮寫值得是最外層的水晶大底。MD我查了下網上資料普遍把MD是指向了phylon,據說MD中底就是類似Phylon,也就是說是Phylon的中國版。也是二次發泡材質。具有柔軟、富有彈性且輕質等特點。果凍膠就是這款球鞋的後掌配置在球鞋的後掌可以看到外露的果凍膠緩震材質。

一上腳的感覺就是前掌非常的軟彈,從外部中底(黑色潑墨部分)就可以感覺到這個中底很軟而且有彈性,中底軟占較大一部分但是彈性相對較少一些,也就是說前掌的回彈稍微少一點。一上腳最大的感受就是前掌很軟而且帶有一點彈性。

比較神奇的就是你如果滿滿的把你的腳掌由後向前的踮起腳尖,去感受前掌的回饋。你會發現這種情況下前掌的回饋很強烈,給你很軟很彈的感覺。但當你快速的接觸並離開前掌也就是跑動的時候你會發現,這種感覺就沒有那麼強烈了。這種感覺就是前掌初段回饋可以感覺到前掌比較強烈的回饋,當你踩到底要加速的時候也不會有陷進去的感覺,但是還是有輕微的卸力的感覺。啟動速度稍微遜色於zoom氣墊的球鞋。

後掌的緩震相對而言就沒那麼有特點了,後掌緩震在你走路的時候也是可以感覺到。感覺不強烈是那種就只有一踩就到底的感覺,只有一點點的緩震。也是初段軟然後繼續踩下去就比較硬的感覺。緩震方面整體還是比較不錯的,一上腳無需磨合和踩開你就能感覺到來自鞋底地軟彈,非常的不錯。經過幾天的試穿不論是壓馬路還是實戰都是穿著雙鞋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已經適應了這種腳感,可以感覺到前掌已經沒有剛買到手的時候軟彈了,但是現在還是很軟很舒服。緩震方面可以給個9分。

3、支撐與保護:鞋面採用了一體織的網面,保證了鞋面的穩定性。同時還有PP膜無縫貼合工藝在球鞋的側面進行了加固,保證了急停變向時候球鞋的側向支撐。

中底也內置了一塊黑色的TPU,以及鞋帶出類似飛線的設計,可以保證運動中鞋面牢牢的鎖住腳面。後跟超大的TPU以及腳踝處充實的的填充物都給這雙鞋子的保護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雖然鞋子偏大但是沒有出現腳步在球鞋中移動的現象,而且在變向的時候來自側面的支撐也很足夠,給你比較安全的感覺。這個部分可以給8分。

4、抓地:實戰場地是水泥地上面澆了一層油漆,如果粘上了會場地就相對較滑一些。在啟動上沒有出現打滑的現象,還是比較的乾淨俐落的。就是由於鞋身比較的重導致啟動稍微有點偏慢的感覺。

實戰過程中出現了一次啟動中腳掌打滑的現象,但是沒有摔倒。一個方面是由於是新鞋子,另一方面是場地也相對較滑。經過這幾天的磨合就再也沒有出現打滑的情況。

可以看到測試的場地上有一層灰,然後測試的時候鞋子又是新鞋,導致出現了輕微的打滑。也說明了這鞋子的抓地力確實差強人意。而且相對較軟的橡膠外地,也不利於快速的變向和啟動,多少有些拖遝的感覺。鞋底在抓地方面給7分。

5、透氣:鞋子正面大部分都使用了網面的材質,但是由於鞋面的編制相對較厚,鞋頭採用了雙層的編制。鞋舌的填充物也相對較多,所以實際的透氣性比較的一般。我穿的是識貨優選的籃球襪沒有出現捂腳的情況,因為現在是冬天所以相對沒什麼感覺。可能夏天還是會很難受畢竟鞋幫的填充物太厚實了,也不利於透氣。透氣性方面給6分。

6、耐磨:耐磨方面使用了大概十幾個小時的油漆場地下面看看球鞋的磨損情況。個人還是可以接受這樣程度的磨損的。但是對於那些但天天打水泥地,或者油漆地的小夥伴而言,可能三個月就要磨穿了。要知道外底裡面直接是果凍膠緩震材料。耐磨方面我給7分。

7、重量:重量方面這雙鞋子偏重了一些單只鞋子的重量達到了490克,還是比較重的,上腳可以感覺到,平時走路或者跑步不容易差距。但是當你急加速或者變向的時候可以感的覺到一點累贅的感覺。重量確實是重了一些,不太適合突破流選手,適合力量型後衛或者鋒線球員。重量方面給6分。

智慧科技

當然這款鞋子最讓人期待的就是的科技配置這個方面了,搭載了智慧檢測晶片可以檢測多種運動資料,那麼如何檢測資料同時檢測的資料准不準確今天就帶大家看看。

晶片盒子裡面附送了兩個紐扣電池,把電池放到運動晶片裡面就可以開始使用了。

同時還附送了一張使用教程,要下載 打個球 app按步驟連接感測器然後將感測器放置到鞋底。

用手機app掃描背部的二維碼綁定晶片

將晶片放置到鞋墊中的凹槽中,順便看看鞋墊的厚度僅有兩個半一毛錢硬幣的厚度。而且鞋墊很薄沒有什麼彈性。側面證實了鞋底的緩震不是來自鞋墊。

安裝好晶片接下來看看手機端的介面,這是初次進入app的指導

這個是手機app的主介面有比較多的功能,就不逐一介紹了,感興趣的可以下載個自己看看。

點擊開始打球就可以選擇全場或者半場。

選擇後就可以看是連接感測器

連接好藍牙後就要定位自己的位置。

站在球場圖示的位置點擊完成定位即可定位完成。

接下來就打了一次球,根據指示在按開始打球然後然後在指定位置點擊定位成功就可以開始記錄你的運動資料。運動結束後在手機上點擊運動完成然後就會出來一個運動資料表。

同時也可以查看歷史的運動資料,比如我選擇了一個歷史的運動資料可以看到概覽。

這是運動的資料情況,裡面記錄了比較詳細的各向資料,還是比較豐富的。

同時還有圖表的模式可以查看

運動資料有了但是對於運動資料的真實性還是需要檢驗的於是我做了一下的一些實驗來驗證感測器的準確性,只是一些方面的驗證並不全面但也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第一個測試:定位的準確性測試,就是感測器可以檢測運動員在場地上面各個位置所處的時間長短,時間長的在圖表中用大的圓圈表示,在該位置速度快的用偏向紅色的表示,速度慢的用偏向黃色的表示。為了驗證定位的準確性。我做了一下實驗:沿著籃球場的全場邊界跑動。然後出來了這個結果。

確實可以看到,顯示的是沿著邊界跑動,但是中間也出現了一些運動的軌跡。同時可以看到縱跳均值和平均滯空時間也是零,這樣看還是比較准的,其他資料也比較的合理,看起來實驗實據還是比較的准的。不要急接著往下看。

第二個實驗沿著底線折返摸籃板,可以看到運動檢測為跑動。但是運動軌跡就完全翻轉了90度,我是沿底線折返跑同時,跳起摸籃板的。這裡顯示成了底線到中場的折返跑。準確度還是差了很多。然後縱跳均值為60cm均值還是比較准的,因為我站地莫高大概225左右,籃板高度280左右也是合理的。

第三個實驗就是在籃筐地下連續摸籃板。可以看到統計資料確實識別出了彈跳選項是最好的資料。但是運動軌跡這個部分又錯了我是從底角走到籃筐底下的,又給識別成了從底角到中線。彈跳均值顯示的是73cm,跟第一次的實驗也有些浮動,不過個人認為還是比較準確的。

最後對這個感測器的準確性做一個總結吧,運動軌跡基本不准,縱跳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資料統計這一欄還是比較準確的,其他方面不好做判斷。總體而言出發點是好的就是技術水準還是要提高的。

六、 總結

這雙籃球鞋是一雙偏向鋒線的球鞋,較大的球鞋重量以及較高的鞋幫設計,以及柔軟的中底,都反映了它是適合鋒線以及力量型的後衛選擇。良好的包裹以及優秀的做工同時還有不錯的緩震,比較適合那些腳踝有傷,對腳踝保護有要求的,而且不會做太多變向的選手。同時搭配了智慧籃球晶片,雖然有些專案不準確但是也有些參數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個人認為不談這雙球鞋的籃球智慧晶片,就是這球鞋的做工用料以及腳感,都會只會票價的。我驚喜的地方就是這鞋子扎實的做工以及用料,略失望的就是籃球晶片上部分專案的準確度。總的來說希望各位看官,看完這篇文章後,對這雙鞋子能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最後放一些照片,既然是北斗哪能少得了星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