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朝名將李靖是怎麼變成托塔天王的?

大唐一名將李靖李藥師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大軍事家。 唐高祖李淵時代, 他就滅掉了兩個佔據南方、自封老大的山寨版皇上:梁帝蕭銑和宋帝輔公祏。 唐太宗李世民時代, 他更風光, 以超經典的兩次大戰滅了兩個帝國並俘虜了它們的首腦:東突厥汗國(內蒙一帶)的頡利可汗和吐谷渾汗國(青海一帶)的慕容伏允可汗。 李世民能成為萬眾歡呼的“天可汗”, 李靖功不可沒。

李靖

李靖是個罕見的軍事全才, 水戰、步戰、騎兵戰, 都精通。 他能適應所有戰場, 塞北大漠、江南水鄉、西部高原, 他都無敵。 而且他還著有多部兵書, 稱得上軍事理論高手。 由於功勳顯赫, 李靖在唐初軍政界地位極高, 官至宰相(代理中書令、尚書右僕射), 封爵衛國公, 也是“淩煙閣”二十四位大唐開國元勳之一。 由於他太厲害了, 所以在後世一些民間傳說、演義小說或武俠作品中,

他被打造得更神奇。 傳說中, 李靖與才貌雙全、獨具慧眼的女俠紅拂女(原為隋朝宰相府上的歌妓)演繹了一段浪漫的江湖愛情故事;《說唐》和《隋唐演義》裡, 他又成為能掐會算、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活神仙, ;金庸的《笑傲江湖》中, 他又被編造成參透《易筋經》的高手。 那麼在《西遊記》中, 率十萬天兵天將鎮壓孫悟空的“降魔大元帥”、托塔天王——李靖和這位唐朝李靖又是什麼關係呢?

紅拂女

熟悉《封神演義》的朋友都知道, 這托塔天王李靖原是商紂王手下的陳塘關總兵, 後跳槽成為周武王手下的伐紂大將, 雖說也是一名久經戰陣的職業軍人, 但他應該是商周時代的人物啊, 怎麼可能和李世民手下的大唐第一名將是同一人呢?關於這個問題, 歷來很有爭議, 但還是有相當一部人(包括所謂的專家學者)認為那位手托寶塔、擁有仨牛叉兒子(金吒、木吒、哪吒)的李天王就是大唐名將李靖的“變異版”。

那麼, 人間的戰將李靖是怎麼變異成天上托塔天王的呢?

托塔天王

話說大唐天寶年間有這麼一個傳說。 “番邦”總是騷擾唐朝的邊境重鎮, 唐玄宗很生氣, 但他沒有像他的曾祖父唐太宗那樣派兵去收拾敵人——據說是地方太遠, 派兵來不及了——而是召來天竺高僧不空和尚設壇作法, 請天神來幫助大唐退敵。

高僧的手段果然高強, 沒多久,

一尊威武雄壯、光芒萬丈、氣場無敵的天神就被“召喚”來了, 只見這尊天神率領數百名金甲神兵出現在敵軍所攻城池的上方。 一時間, 風雲滾滾, 地動山搖, 無數金色老鼠從天而降, 以驚人的速度把番兵的弓弦、兵器全都咬得破損不堪, 番兵嚇得魂飛膽喪, 落荒而逃!得知敵軍大敗, 唐玄宗欣喜若狂, 下令在各城樓和軍營中供奉這尊天神的塑像, 並下令各大佛寺也要單設別院安置這尊天神。

這位危急時刻前來拯救大唐的天神便是佛教傳說中的“四天大王”之一:毗沙門天王, 也稱“北方多聞天王”。 按照“佛史”記載, 這位元天王外表很猛、內心很善、法力很強、地位很高。 他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財神爺, 相當於中國神話中的趙公明, 後來不知為啥他又被佛教變成了北方的守護神。他的形象就是身披黃金甲,左手托著寶塔,右手握著寶棒,也有版本說(或廟宇裡的造型)這位元天王右手拿的不是寶棒,而是三叉戟。

毗沙門天王在唐朝香火極盛,大唐的第一位太子李建成的小名就叫“毗沙門”。據說毗沙門天王顯聖之後,唐朝上到君臣下到百姓,對他更崇拜了。不但廟宇遍地,而且唐朝軍營裡都豎起了畫有毗沙門天王形象的旗子,甚至唐軍開拔前,還要朗讀拜祭天王的文章。到了五代十國和宋朝,對毗沙門天王的崇拜依然火熱,天王的粉絲依然眾多,後唐太祖李克用便是其中之一,傳說這位“獨眼龍”曾以酒拜祭天王塑像,愣是把天王給感動得顯靈了。在以北宋末年為背景的古典名著《水滸傳》中,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被發配滄州看管天王堂,這個天王堂就是供奉毗沙門天王的。

毗沙門天王像

其實不光咱古代中國有不少毗沙門天王的粉絲,就連日本也有不少人崇拜他,有一位被譽為“軍神”和“越後之龍”的日本戰國名將就狂熱崇拜毗沙門天王,還自詡為“天王化身”,高舉“毗”字大旗。在一些日本戰國題材的遊戲裡,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這位東洋武將的背後有個很大的“毗”字,這就是他迷戀毗沙門天王的標誌品牌。這個日本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杉謙信。由此可見,毗沙門天王是“四大天王”中粉絲最多、人氣最旺的一位,他在世人心目中的威望,遠遠超過了他的三位戰友,即:東方持國天王多羅吒、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和西方廣目天王毗留博叉。

下面咱再把話題轉移到中國唐朝。話說大唐軍民在狂熱崇拜“戰神”毗沙門天王的同時,又想到了他們國家曾有一位真正的戰神,即李靖,再加上李靖的字“藥師”很有濃厚的“佛味”,而且李靖去世後不久,民間就有很多關於他的“靈異故事”流傳,如代龍母求雨事件等,於是李靖就向天王的神聖地位步步靠近。唐朝末年,李靖已被民間炒作包裝為半神人。傳說李靖在應州(今山西應縣)駐守時,善待百姓,深受當地人民群眾的崇敬與愛戴,皆尊稱李靖為“李天王”,為紀念他,當地百姓不但建立了天王祠,還建立了寶塔,據說李靖的夫人紅拂女還曾在塔中顯聖,您瞧,李靖和寶塔還真有緣呢!

五代時,李靖被封為“靈顯王”,立廟祭祀,香火旺盛。到北宋時,宋真宗還為李靖寫了個“靈顯王碑贊”,對其大加褒揚。到了元朝,雜劇盛行,在民間傳說中,人們逐漸把人間的唐朝戰神李靖和天上的戰神毗沙門天王給合體了。一些雜劇故事如雜劇版《西遊記》中,“毗沙門天王”已徹底變成了“毗沙門李天王”。再往後,元末明初的小說《水滸傳》也提到了這位“合體版”戰神,在青面獸楊志PK急先鋒索超那段文字中,作者就將這兩個猛將比作“毗沙門托塔李天王”和“掌金闕天蓬大元帥”(這位“天蓬大元帥”後來又被演繹成豬八戒),而且梁山第二代老大晁蓋的綽號就是“托塔天王”。再晚一些的神話小說《南遊記》(也稱《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中,又一次提到了“毗沙宮李靖天王”。

到了明朝,奇特的事兒又發生了,毗沙門李天王竟然被“分裂”了——從一個戰神變成了兩個戰神。其中一個“戰神”依然托著他那獨家標誌性品牌——玲瓏黃金寶塔,姓名依然叫李靖,但被擇出了“四大天王”組合,變成了獨立的“托塔李天王”。而另一個“戰神”的稱呼還叫“毗沙門天王”即“北方多聞天王”,依然保留在“四大天王”組合內,但手裡的寶塔不見,不知被誰換成了一把傘,名喚“混元珍珠傘”,他的名字也被搞成了“魔禮海”,其前身變成了商紂王手下鎮守佳夢關的“魔家四將”之一。

這“魔家四將”就是新版的“四大天王”,即——手持青雲寶劍的“增長天王”魔禮青、手持碧玉琵琶的“廣目天王”魔禮紅、手持混元珍珠傘的“多聞天王”魔禮海、手持花狐貂獸的“持國天王”魔禮壽。

您瞧,關於李天王的神話真是夠複雜,佛教道家互相摻雜,舊版新版不斷變化。然而即便如此,這造神工程還沒結束,還有更誇張的。由於在佛教傳說中,毗沙門天王“老子英雄兒好漢”,有個厲害的兒子叫哪吒。既然毗沙門天王名叫李靖,那哪吒也就很自然地成了李靖的兒子。更無敵的是,人們覺得李靖這樣的高級天神僅有一個厲害兒子不夠,就又給李靖製造出兩個厲害兒子,一個取名金吒,一個取名木吒。

在明朝中後期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裡,托塔天王李靖再次“變異”,他的前身竟然不是唐初大將,而是商末大將,職位是陳塘關總兵(小說中,史實上明清時代的“總兵”一職神奇地“穿越”到了商朝……),先效忠商紂王,後歸順周武王,最終和仨兒子金吒、木吒、哪吒一起肉身成聖。而那座精緻漂亮又法力強大的玲瓏黃金寶塔,依然是這位李靖手裡不可缺少的道具。只不過《封神演義》中的李靖再也沒有了無敵戰神的氣場、氣質和氣勢,而變成了一個沒啥大本事又有些性格迂腐的配角,他極不待見的兒子哪吒倒成了一個三頭六臂膽大包天的真戰神。

《西遊記》中的托塔天王與哪吒

也許有人要說了,這唐朝李靖咋又成了商朝李靖呢?這只能說咱中國人自古以來搞文字“穿越”的本事太牛了。您想想,戰國水利家李冰的兒子能變成二郎神楊戩(連姓都變了);三國的關羽能變成鎮守南天王的四大元帥之一(另三位是三隻眼的馬王爺華光元帥、全身青色的溫瓊元帥和武財神趙公明元帥);老子李耳能從春秋時大思想家變成薑子牙的師伯(姜子牙的師父是元始天尊,老子是元始天尊的師兄)和捉拿孫猴的太上老君;秦叔寶能成唐朝猛將變成左天蓬大將(參見《說唐》);岳飛能從南宋名將變成西天的金翅大鵬(參見《說嶽》)……這些牛人都能被民間藝人們胡亂折騰,這李靖變來變去的,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後來不知為啥他又被佛教變成了北方的守護神。他的形象就是身披黃金甲,左手托著寶塔,右手握著寶棒,也有版本說(或廟宇裡的造型)這位元天王右手拿的不是寶棒,而是三叉戟。

毗沙門天王在唐朝香火極盛,大唐的第一位太子李建成的小名就叫“毗沙門”。據說毗沙門天王顯聖之後,唐朝上到君臣下到百姓,對他更崇拜了。不但廟宇遍地,而且唐朝軍營裡都豎起了畫有毗沙門天王形象的旗子,甚至唐軍開拔前,還要朗讀拜祭天王的文章。到了五代十國和宋朝,對毗沙門天王的崇拜依然火熱,天王的粉絲依然眾多,後唐太祖李克用便是其中之一,傳說這位“獨眼龍”曾以酒拜祭天王塑像,愣是把天王給感動得顯靈了。在以北宋末年為背景的古典名著《水滸傳》中,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被發配滄州看管天王堂,這個天王堂就是供奉毗沙門天王的。

毗沙門天王像

其實不光咱古代中國有不少毗沙門天王的粉絲,就連日本也有不少人崇拜他,有一位被譽為“軍神”和“越後之龍”的日本戰國名將就狂熱崇拜毗沙門天王,還自詡為“天王化身”,高舉“毗”字大旗。在一些日本戰國題材的遊戲裡,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這位東洋武將的背後有個很大的“毗”字,這就是他迷戀毗沙門天王的標誌品牌。這個日本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杉謙信。由此可見,毗沙門天王是“四大天王”中粉絲最多、人氣最旺的一位,他在世人心目中的威望,遠遠超過了他的三位戰友,即:東方持國天王多羅吒、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和西方廣目天王毗留博叉。

下面咱再把話題轉移到中國唐朝。話說大唐軍民在狂熱崇拜“戰神”毗沙門天王的同時,又想到了他們國家曾有一位真正的戰神,即李靖,再加上李靖的字“藥師”很有濃厚的“佛味”,而且李靖去世後不久,民間就有很多關於他的“靈異故事”流傳,如代龍母求雨事件等,於是李靖就向天王的神聖地位步步靠近。唐朝末年,李靖已被民間炒作包裝為半神人。傳說李靖在應州(今山西應縣)駐守時,善待百姓,深受當地人民群眾的崇敬與愛戴,皆尊稱李靖為“李天王”,為紀念他,當地百姓不但建立了天王祠,還建立了寶塔,據說李靖的夫人紅拂女還曾在塔中顯聖,您瞧,李靖和寶塔還真有緣呢!

五代時,李靖被封為“靈顯王”,立廟祭祀,香火旺盛。到北宋時,宋真宗還為李靖寫了個“靈顯王碑贊”,對其大加褒揚。到了元朝,雜劇盛行,在民間傳說中,人們逐漸把人間的唐朝戰神李靖和天上的戰神毗沙門天王給合體了。一些雜劇故事如雜劇版《西遊記》中,“毗沙門天王”已徹底變成了“毗沙門李天王”。再往後,元末明初的小說《水滸傳》也提到了這位“合體版”戰神,在青面獸楊志PK急先鋒索超那段文字中,作者就將這兩個猛將比作“毗沙門托塔李天王”和“掌金闕天蓬大元帥”(這位“天蓬大元帥”後來又被演繹成豬八戒),而且梁山第二代老大晁蓋的綽號就是“托塔天王”。再晚一些的神話小說《南遊記》(也稱《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中,又一次提到了“毗沙宮李靖天王”。

到了明朝,奇特的事兒又發生了,毗沙門李天王竟然被“分裂”了——從一個戰神變成了兩個戰神。其中一個“戰神”依然托著他那獨家標誌性品牌——玲瓏黃金寶塔,姓名依然叫李靖,但被擇出了“四大天王”組合,變成了獨立的“托塔李天王”。而另一個“戰神”的稱呼還叫“毗沙門天王”即“北方多聞天王”,依然保留在“四大天王”組合內,但手裡的寶塔不見,不知被誰換成了一把傘,名喚“混元珍珠傘”,他的名字也被搞成了“魔禮海”,其前身變成了商紂王手下鎮守佳夢關的“魔家四將”之一。

這“魔家四將”就是新版的“四大天王”,即——手持青雲寶劍的“增長天王”魔禮青、手持碧玉琵琶的“廣目天王”魔禮紅、手持混元珍珠傘的“多聞天王”魔禮海、手持花狐貂獸的“持國天王”魔禮壽。

您瞧,關於李天王的神話真是夠複雜,佛教道家互相摻雜,舊版新版不斷變化。然而即便如此,這造神工程還沒結束,還有更誇張的。由於在佛教傳說中,毗沙門天王“老子英雄兒好漢”,有個厲害的兒子叫哪吒。既然毗沙門天王名叫李靖,那哪吒也就很自然地成了李靖的兒子。更無敵的是,人們覺得李靖這樣的高級天神僅有一個厲害兒子不夠,就又給李靖製造出兩個厲害兒子,一個取名金吒,一個取名木吒。

在明朝中後期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裡,托塔天王李靖再次“變異”,他的前身竟然不是唐初大將,而是商末大將,職位是陳塘關總兵(小說中,史實上明清時代的“總兵”一職神奇地“穿越”到了商朝……),先效忠商紂王,後歸順周武王,最終和仨兒子金吒、木吒、哪吒一起肉身成聖。而那座精緻漂亮又法力強大的玲瓏黃金寶塔,依然是這位李靖手裡不可缺少的道具。只不過《封神演義》中的李靖再也沒有了無敵戰神的氣場、氣質和氣勢,而變成了一個沒啥大本事又有些性格迂腐的配角,他極不待見的兒子哪吒倒成了一個三頭六臂膽大包天的真戰神。

《西遊記》中的托塔天王與哪吒

也許有人要說了,這唐朝李靖咋又成了商朝李靖呢?這只能說咱中國人自古以來搞文字“穿越”的本事太牛了。您想想,戰國水利家李冰的兒子能變成二郎神楊戩(連姓都變了);三國的關羽能變成鎮守南天王的四大元帥之一(另三位是三隻眼的馬王爺華光元帥、全身青色的溫瓊元帥和武財神趙公明元帥);老子李耳能從春秋時大思想家變成薑子牙的師伯(姜子牙的師父是元始天尊,老子是元始天尊的師兄)和捉拿孫猴的太上老君;秦叔寶能成唐朝猛將變成左天蓬大將(參見《說唐》);岳飛能從南宋名將變成西天的金翅大鵬(參見《說嶽》)……這些牛人都能被民間藝人們胡亂折騰,這李靖變來變去的,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