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送你一個“壽命計算器”

多項研究發現, 生活習慣、婚姻、心理、職業、遺傳、環境是決定壽命長短的主要因素。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美國坦普爾大學神經學系教授戴安娜·伍得拉夫 為此特別設計了一個“壽命計算器”。

如果把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中國人平均壽命為76歲”作為基礎壽命, 通過測試, 就能算出你是否能延年益壽。 業內專家指 出, 如果從現在開始改變, 壽命的長度就會增加。

習慣:每天抽煙超過2包, 減12歲, 每天抽1~2包, 減7歲, 每天抽20支以下, 減2歲;睡眠超10小時或不足5小時, 減2歲;肥胖, 減2歲;不良姿勢, 減2歲;已有慢性病或經常得小病, 減5歲;每週鍛煉3次, 加3歲;愛吃果蔬, 加2歲;養寵物, 加1歲。

“因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病, 已成為我國居民健康的最大‘殺手’。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西醫結合心內科主任黃力說, 如果要列出“最 要命的生活方式排行榜”, 吃得太鹹、太油、運動不夠、吸煙、不吃早餐絕對位居前列。

“有位百歲老人曾對我說, 想要健康, 最關鍵的是要管住嘴, 飲食要清淡、 均衡, 只吃七八成飽, 每天保證吃一斤果蔬, 心情舒暢。 其次是堅持鍛煉、戒煙限酒。 ”黃力說。

心理:自卑, 減4歲;固執, 減2歲;愛冒險, 減1歲;在城郊鄉鎮工作(或度過大半生), 加1歲。

王國榮說, 會縮短壽命的職業有一些共性:壓力大、風險高、功利性強, 如醫護人員、記者、商人等;可增加壽命的職業多能“養心”, 如書法家、音樂家等。 在 他看來, 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更重要。 目前, 中國老人一退休就宅在家裡, 社會交往變少, 衰老加速。 不妨多向外國老人學學, 把退休當成“第二春”, 七八十歲仍可 自組樂隊、自辦活動等, 從中找到自我價值。

環境:長時間受噪音污染,

減1歲;居住的地方視野開闊, 加2歲。

研究發現, 3%的心血管疾病與長期處於噪音環境有關, 而開闊的視野能緩解壓力。 如果你的窗外沒有風景, 可以掛一幅風景畫。

遺傳:母親活到80歲以上, 加4歲, 父親活到80歲以上, 加2歲;祖父祖母活到80歲以上, 加1歲;直系親屬中有人50歲前死於心臟病, 減3歲, 有人死於胃癌, 減2歲;有女性近親死于乳腺癌, 女性減2歲;有近親60歲前死於自殺或其他疾病, 減1歲。

黃力說, 雖然遺傳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因素, 但有疾病遺傳家族史的人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年要定期體檢。 一旦發現檢查指標高於正常值, 要引起重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