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平天國全盛時期的建國構想,疆域突現了太平天國特色的省

洪秀全自1851年金田起義後, 率領太平軍橫掃了南部中國的半壁江山, 兩年後定都天京, 建立了太平天國, 在所佔據的疆域上, 還實行了省份的劃分, 雖然清廷不予以承認, 並四處進行圍剿, 但無法改變所成的事實。

太平天國的勢力範圍在南方, 主要是在江浙一帶, 經統計, 太平軍先後攻佔過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江蘇、浙江、山西、直隸、山東、福建、雲南、四川、陝西、貴州、甘肅等17省, 多達600多座城市。

清政府的行政區域劃分是“省、府、道、縣”四級, 太平天國的行政區域劃分是三級:省、郡、縣。 清朝在1662年統一中原後, 劃前朝的兩京十三布政使司為18個行省, 分別為直隸、江蘇、安徽、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 內地為十八省, 與東三省、新疆省合為22省。 太平天國改為25省。 在東三省的基礎上, 又增加了蘇福省、天浦省、桂福省和伊犁省。 太平天國文獻中提到過的省份見下圖:

一、京師省:

1、清朝的直隸省, 包括了今天的京津、河北大部及河南、山東、內蒙部分地區, 大清直隸省直接隸屬朝廷, 是京師與京畿地區, 在洪秀全的看來, 直隸是清廷的老巢, 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因此被洪秀全命名為罪隸省, 罪隸省省府設在天津, 不是天津府, 而是添津郡。 太平天國當時還計畫等到攻佔“罪隸省”之後, 將其改名為“遷善省”。

2、太平天國京師所在地是江南省, 也叫天京省。 天京是江南省的首府。 江南省面積很小, 包括南京、鎮江、揚州的部分地區。 江南省是京畿之地,

備受重視, 太平天國在此設置了江寧郡、鎮江郡、揚州郡和江寧縣、句容縣、溧水縣、高淳縣、六合縣、尚元縣、丹徒、丹陽、金壇、溧陽、江都、儀征、甘泉天等13縣。

二、縣級省:太平天國最小的省叫天浦省, 這個省面積比江南省還小, 僅有天浦一個縣。 這個天浦縣,

大致是今天的南京浦口地區。 天浦省面積雖小, 但作用卻很大, 天浦省與天京省的地位相當重要, 類似於中央直轄市。

三、福字省:

1、蘇福省是蘇南東部地區, 常州、無錫、蘇州, 包括上海, 蘇福省省府在蘇州。 這裡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 蘇福省設置4郡26個縣。 四郡為蘇州郡、常州郡、太瑲郡、松江郡。 其中, 太瑲郡最小, 大致在今天太倉與上海嘉定地區。 松江郡就是之前的松江府, 大部分範圍在今天的上海地區。

2、廣西改成桂福省,因太平天國發起地在廣西,是太平天國的“龍興之地”,很多將士希望廣西也能像蘇福省一樣富裕,故起名“桂福”。

四、避諱省:太平天國的省份用字有很多的避諱,不能與各領袖名字有重合。

1、山東省、山西省與南王馮雲山名字避諱,“山”改成“珊”。山東成了珊東、山西成了珊西。

2、貴州省也犯了避諱,“貴”字與西王蕭朝貴避諱。“貴”字改成桂,成了桂州省。為了避西王蕭朝貴和幼天王洪天貴福的名諱。太平天國最後余部李文彩就是在此被清軍消滅。

3、奉添省,即奉天,今遼寧。因太平天國規定“天”字也是要避諱的字,不得隨便使用,所以改稱“奉添”。

五、拆分省:

1、雲南省被分為芸北省、芸南省。改成這個名字的原因是“南王七千歲”。芸北省也叫滇北省,省府在昭通郡。芸南省也改為滇南省,省府在昆明郡,還遷到過滇池郡。

2、陝西省當時被分為陝北省和陝南省。陝北在太平天國時是一個單獨的省,陝北省又叫秦北省,省府在秦水郡,即今天甘肅天水。陝南省後來叫秦南省,省府在關中郡,也就是今天的關中地區,西安周圍。

3、湖北、湖南被分為湖廣省、湘南省。湖廣省,省府在武瑲郡,即今天的武昌,置有4郡4州22縣。因“昌”字與北王韋昌輝避諱,遂改為“瑲”字。湘南省在今天的湖南南部地區,省府在常德郡。

六、薑字省:

1、太平天國另一個重要省份是浙江省,當時的浙江叫浙江天省,省府杭州。浙江天省還改過浙薑省。置有10 郡1州、65 個縣。

2、江西也曾改成薑西。首府為九江郡。置有14郡1州61縣。

3、新疆在太平天國疆域圖裡稱新薑省,後又叫伊犁省。

安徽省,首府為安慶,置有12郡3州40縣。 今天的臺灣地區,當時叫苔灣省。今天的海南省,之前叫瓊崖省。今天的遼寧省,那時叫奉添省,而不是奉天省,省府在阜新郡,後又遷到奉添郡,即今天的瀋陽。吉林省叫吉嶺省。龍江省則叫烏隆江省。黑龍江,烏隆江,烏隆江省的省府濱城郡在今天的大連。

對於部分省份,太平天國也沒有涉足過,只能說是一種建國設想,而太平天國行政上又相對混亂,有些省份的具體劃分也不是很模糊,很多時候也是互相重疊的,如溫州郡,郡及轄縣都與清政府相互占治。如甘肅省,在太平天國敗亡的前後,部分餘部也曾進入甘肅活動。

太平天國自1852年12月至1864年8 月,在這段時間內,相繼設置行政區劃的省、郡、縣,共建立了7省47郡,包括郡級州3個,236縣(包括縣級州10個),不過許多州縣設置不久後又被清軍收回而丟失。

太平天國後期領導人幹王洪仁玕曾數次聲稱太平天國欲劃分天下為21個省,這21省是指清朝所設的18省和東北三省,但太平天國各個時期的文獻中提到的省卻遠於此,另有蘇福省、天浦省、桂福省和伊犁省。洪仁玕還曾宣佈,太平天國將在江南省設12郡,其他省每省設11郡,但這一構想因脫離了實際而沒有真正的得到落實。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今日頭條號羅盤高人的以下文章:

1、石達開首相張遂謀:阻止遠征軍萬里回朝,當屬背棄太平天國第一人

2、太平軍林啟榮閉城守九江,湘軍名將塔齊布久攻不下,竟吐血掛掉

3、連城之戰:太平軍名將彭大順陰溝裡翻了船,49副棺材及陪葬品成謎

4、太平天國右軍主將“反骨韋十二”落葉不能歸根,老死繼續受罰

5、天國疑案:桂林陽朔金錢嶺是否埋藏有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的墓葬?

2、廣西改成桂福省,因太平天國發起地在廣西,是太平天國的“龍興之地”,很多將士希望廣西也能像蘇福省一樣富裕,故起名“桂福”。

四、避諱省:太平天國的省份用字有很多的避諱,不能與各領袖名字有重合。

1、山東省、山西省與南王馮雲山名字避諱,“山”改成“珊”。山東成了珊東、山西成了珊西。

2、貴州省也犯了避諱,“貴”字與西王蕭朝貴避諱。“貴”字改成桂,成了桂州省。為了避西王蕭朝貴和幼天王洪天貴福的名諱。太平天國最後余部李文彩就是在此被清軍消滅。

3、奉添省,即奉天,今遼寧。因太平天國規定“天”字也是要避諱的字,不得隨便使用,所以改稱“奉添”。

五、拆分省:

1、雲南省被分為芸北省、芸南省。改成這個名字的原因是“南王七千歲”。芸北省也叫滇北省,省府在昭通郡。芸南省也改為滇南省,省府在昆明郡,還遷到過滇池郡。

2、陝西省當時被分為陝北省和陝南省。陝北在太平天國時是一個單獨的省,陝北省又叫秦北省,省府在秦水郡,即今天甘肅天水。陝南省後來叫秦南省,省府在關中郡,也就是今天的關中地區,西安周圍。

3、湖北、湖南被分為湖廣省、湘南省。湖廣省,省府在武瑲郡,即今天的武昌,置有4郡4州22縣。因“昌”字與北王韋昌輝避諱,遂改為“瑲”字。湘南省在今天的湖南南部地區,省府在常德郡。

六、薑字省:

1、太平天國另一個重要省份是浙江省,當時的浙江叫浙江天省,省府杭州。浙江天省還改過浙薑省。置有10 郡1州、65 個縣。

2、江西也曾改成薑西。首府為九江郡。置有14郡1州61縣。

3、新疆在太平天國疆域圖裡稱新薑省,後又叫伊犁省。

安徽省,首府為安慶,置有12郡3州40縣。 今天的臺灣地區,當時叫苔灣省。今天的海南省,之前叫瓊崖省。今天的遼寧省,那時叫奉添省,而不是奉天省,省府在阜新郡,後又遷到奉添郡,即今天的瀋陽。吉林省叫吉嶺省。龍江省則叫烏隆江省。黑龍江,烏隆江,烏隆江省的省府濱城郡在今天的大連。

對於部分省份,太平天國也沒有涉足過,只能說是一種建國設想,而太平天國行政上又相對混亂,有些省份的具體劃分也不是很模糊,很多時候也是互相重疊的,如溫州郡,郡及轄縣都與清政府相互占治。如甘肅省,在太平天國敗亡的前後,部分餘部也曾進入甘肅活動。

太平天國自1852年12月至1864年8 月,在這段時間內,相繼設置行政區劃的省、郡、縣,共建立了7省47郡,包括郡級州3個,236縣(包括縣級州10個),不過許多州縣設置不久後又被清軍收回而丟失。

太平天國後期領導人幹王洪仁玕曾數次聲稱太平天國欲劃分天下為21個省,這21省是指清朝所設的18省和東北三省,但太平天國各個時期的文獻中提到的省卻遠於此,另有蘇福省、天浦省、桂福省和伊犁省。洪仁玕還曾宣佈,太平天國將在江南省設12郡,其他省每省設11郡,但這一構想因脫離了實際而沒有真正的得到落實。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今日頭條號羅盤高人的以下文章:

1、石達開首相張遂謀:阻止遠征軍萬里回朝,當屬背棄太平天國第一人

2、太平軍林啟榮閉城守九江,湘軍名將塔齊布久攻不下,竟吐血掛掉

3、連城之戰:太平軍名將彭大順陰溝裡翻了船,49副棺材及陪葬品成謎

4、太平天國右軍主將“反骨韋十二”落葉不能歸根,老死繼續受罰

5、天國疑案:桂林陽朔金錢嶺是否埋藏有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的墓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