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寵愛大腳女人馬秀英?有一種情感叫冷暖自知

[回味明朝之]“朱元璋與馬秀英——一對不一樣的夫妻端木松容

皇帝的女人千千萬, 要讓他獨寵某一個人, 很難。 然而朱元璋做到了……

有些老年夫婦喜歡說:“我們是結髮夫妻。 ”這句話含有一種強烈的幸福和滿足, 讓人羡慕, 人們也就肯定地知道他是她從第一次結婚以來唯一的丈夫, 她是他從結婚以來唯一的妻子, 這在幾十年人生漫長的旅途中, 是多麼不容易啊!

那麼, 這樣的夫妻為什麼叫“結髮夫妻”呢?

據說這種說法和明太祖朱元璋及其妻子馬秀英有關。

馬秀英(1332~1382年), 宿州(今安徽宿縣)人, 祖上曾是當地富豪。 父親馬公, 仗義好施, 家業日貧。 母親鄭媼, 生下她不久後就去世了。

馬公無子, 視女兒為掌上明珠。 馬秀英自幼聰明, 能詩會畫, 尤善史書, 性格尤其倔強。 按當時習俗, 婦女全都纏足, 馬秀英堅決不纏, 人稱“馬大腳”, 這在當時要算是對封建禮教很大的反叛了。

長大後的馬秀英, 容貌秀麗, 身材姣好。

而朱元璋呢, 相傳他從小患過天花而不死, 留下了一副麻臉, 加上他的下巴可能稍長, 額骨稍凸, 在當時人的眼睛裡堪稱奇醜無比。

不過, 長相“雷人”的朱元璋桃花運卻非常好, 長大後被馬公家的女兒馬秀英看中了。 然而堂堂大戶人家的小姐怎麼能和他相配呢?馬公自然不答應。 但他又拗不過女兒的請求, 最後便想了個鬼點子, 讓家人端來一盆清水, 讓女兒將長發放在水裡劃動, 令朱元璋也將頭伸進水裡。 然後說, 若朱元璋的頭髮能和自己女兒的頭髮相接, 就允許他們成親。

這分明是在故意刁難。 因為朱元璋從小就是個癩痢頭, 寸發不生。 怎麼會和馬小姐的頭髮相接呢?

不過, 奇怪的事情還真發生了。

只見過了一會兒, 馬小姐的頭髮全粘在朱元璋的頭上了。 這下馬員外無話可說, 只好忍痛將女兒許配給了朱元璋。

如果此說為真, 那麼馬家這位小姐的眼光還真不錯。 (一說馬秀英是郭子興的養女, 由郭許配給朱元璋, 姑不討論。 )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 朱元璋登基稱帝后, 馬秀英被封為皇后, 成了“國母”、“第一夫人”。 朱元璋還把她比作唐太宗的長孫皇后, 說:“家有良妻, 猶國之良相。 ”她回答說:“陛下既不忘妾於貧賤, 願無忘群臣百姓于艱難。 且妾安敢比長孫皇后, 但願陛下以堯舜為法耳!”

馬皇后以皇后之尊留心政事, 關心人民, 禮待臣下, 這些言行舉止, 確實十分難得。

史書記載, 一日閒談, 馬皇后問朱元璋, 老百姓都安居樂業了嗎?朱元璋說, 這不是你所要問的。 馬皇后說, 陛下是天下之父, 妾為天下之母, 子女的安危, 做父母的可以不問嗎?這是馬皇后在勸朱元璋多關心人民的疾苦, 愛民如子。

馬皇后善於學習借鑒。 一次, 她召集女史, 問漢唐以來哪些皇后最賢, 哪朝家法最正?女史們說趙宋王朝的皇后大多賢慧,

家法最正。 她就命女史集其家法賢行, 念給自己聽。 有人認為宋朝為政過於仁厚, 馬皇后說:“過於仁厚, 不猶愈於刻薄乎?吾子孫苟能以仁厚為本, 至於三代不難矣。 ”

馬皇后還不徇私謀利。 她不僅自己不干涉朝政, 還教育其他妃嬪不得干涉政事, 甚至不讓娘家人做官, 以免外戚干政。 洪武元年正月, 朱元璋派人找到馬皇后的親族, 打算賜予官職。 但馬皇后卻制止說:“國家官爵當與賢能之士, 妾家親屬未必有可用之才。 且聞前世外戚之家多驕淫奢縱, 不守法度, 有致覆敗者。 陛下加恩妾族, 厚其賜予, 使得保守足矣。 ”朱元璋只好作罷。 有明一代得以避免後妃干政、外戚專權的禍亂, 馬皇后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不可忽視。

馬氏雖貴為皇后,但每天都親自操辦朱元璋的膳食,連皇子皇孫的飯食穿戴,她也親自過問,無微不至。妃嬪等勸她這等下人能做的事,不必親自操持,馬皇后卻說,親自給丈夫料理飲食,從古到今,理所當然。且夫君性格暴烈,偶爾做的不可口了,你們什麼人敢承擔?只有我去做這件事,還可禁受。一次做的羹有點涼,引起朱元璋不滿而發怒,拿起碗就向馬皇后打去,幸虧馬皇后反應快,急忙躲閃,但耳畔已被擦傷,更潑了一身羹汙。但馬皇后神情自若,換了衣服,重新做了熱羹端給皇上,讓朱元璋無話可說。這使妃嬪們深信馬皇后說的不假,對她的德行更加佩服。

最難得的是,馬皇后還經常利用自己獨特的身份,對解朱元璋少殺或者不殺人。

據說有一年元宵節,朱元璋化裝外出,夾雜在人群中觀燈,見一燈上寫著:“女子肩並肩,乘風蕩舟去,忽然少一人,卻向岸邊往。”謎底是“好雙大腳”。朱元璋認為是諷刺馬皇后的,大發雷霆,要嚴懲“刁民”,如查不出具體人,全城百姓一律遭殃。

馬皇后聽說後急忙勸解,說妾是大腳,自己不嫌,陛下不嫌,別人縱然是嫌,有什麼相干呢?陛下不是說幸虧妾腳大,才能背出陛下逃出死地嗎?何況天子為民之父母,子女們隨便說自己的父母,並沒有傷害父母之心,做父母的怎能大怒不止,要置子女於死地呢?一席話說得朱元璋怒火全消,遂收回成命,使百姓免去了一場災害。

朱元璋登基後,為強化封建專制統治,用法庭、監獄、特務和酷刑震懾臣僚和儒士,誅除異己。馬皇后對此很是不滿,屢加勸諫:“陛下于人才固能各隨其短長而用之,然猶宣赦小過以全其人。”朱元璋在前殿因朝政發火震怒回宮後,馬皇后經常加以規勸:“雖帝性嚴,然為緩刑戮者數矣。”

侍講學士宋濂致仕還鄉後,因孫子宋慎捲進胡惟庸案受牽連,被逮到京師判處死刑。馬皇后想起宋濂教太子讀書的功勞,向朱元璋求情,遭到拒絕。到吃飯時,馬皇后悶悶不樂,不飲酒,不吃肉,朱元璋問其中緣故。她回答說,妾哀痛宋學士之刑,想代兒子為老師服“心喪”。朱元璋很不高興,扔下筷子就走。但第二天還是下令赦免了宋濂,改判謫戍茂州(轄境相當今四川北川、汶川及茂汶羌族自治縣等地)。

推薦一本與眾不同的寫明朝的書

洪武十五年(1382年),馬皇后病重,朱元璋和大臣們四處為她求良醫,馬皇后自知難以痊癒,堅決不肯。她對朱元璋說:“生死有命,禱祀何益?世有良醫,亦不能起死回生,倘服藥不效,罪及醫生,轉增妾過。”朱元璋歎息不已,繼問馬皇后有無遺言。馬皇后嗚咽道:“妾與陛下起布衣,賴陛下神聖,得為國母,志願已足,尚有何言?不過妾死後,只願陛下求賢納諫,有始有終,願子孫個個賢能,臣民安居樂業,江山萬年不朽。”言畢溘然長逝,享年51歲,朱元璋和宮人均慟哭失聲,百官無不落淚。

綜觀馬皇后的一生,她用心料理好家中、宮中事務,營造家庭和睦的局面,構建政界寬鬆的環境,無論對朱明王朝還是對朱元璋的家庭都做出了極大貢獻,贏得了丈夫的尊敬與愛護。生前朱元璋將她比作歷史上的賢後——長孫皇后,為她父母起墳立廟;死後,朱元璋不再冊立皇后,表示對她的敬重和懷念。《明史》讚揚馬皇后:“母儀天下,慈德昭彰。”可以說,她當之無愧。

正是由於朱元璋和馬秀英夫妻恩愛,白頭到老。此後,人們就稱讚這樣的夫妻為“結髮夫妻。”

(如果您對明朝感興趣,推薦您看《龍爭虎鬥的明朝傳奇》這本書,鐵道社2017年3月版,或許會給您不一樣的感受。)

馬氏雖貴為皇后,但每天都親自操辦朱元璋的膳食,連皇子皇孫的飯食穿戴,她也親自過問,無微不至。妃嬪等勸她這等下人能做的事,不必親自操持,馬皇后卻說,親自給丈夫料理飲食,從古到今,理所當然。且夫君性格暴烈,偶爾做的不可口了,你們什麼人敢承擔?只有我去做這件事,還可禁受。一次做的羹有點涼,引起朱元璋不滿而發怒,拿起碗就向馬皇后打去,幸虧馬皇后反應快,急忙躲閃,但耳畔已被擦傷,更潑了一身羹汙。但馬皇后神情自若,換了衣服,重新做了熱羹端給皇上,讓朱元璋無話可說。這使妃嬪們深信馬皇后說的不假,對她的德行更加佩服。

最難得的是,馬皇后還經常利用自己獨特的身份,對解朱元璋少殺或者不殺人。

據說有一年元宵節,朱元璋化裝外出,夾雜在人群中觀燈,見一燈上寫著:“女子肩並肩,乘風蕩舟去,忽然少一人,卻向岸邊往。”謎底是“好雙大腳”。朱元璋認為是諷刺馬皇后的,大發雷霆,要嚴懲“刁民”,如查不出具體人,全城百姓一律遭殃。

馬皇后聽說後急忙勸解,說妾是大腳,自己不嫌,陛下不嫌,別人縱然是嫌,有什麼相干呢?陛下不是說幸虧妾腳大,才能背出陛下逃出死地嗎?何況天子為民之父母,子女們隨便說自己的父母,並沒有傷害父母之心,做父母的怎能大怒不止,要置子女於死地呢?一席話說得朱元璋怒火全消,遂收回成命,使百姓免去了一場災害。

朱元璋登基後,為強化封建專制統治,用法庭、監獄、特務和酷刑震懾臣僚和儒士,誅除異己。馬皇后對此很是不滿,屢加勸諫:“陛下于人才固能各隨其短長而用之,然猶宣赦小過以全其人。”朱元璋在前殿因朝政發火震怒回宮後,馬皇后經常加以規勸:“雖帝性嚴,然為緩刑戮者數矣。”

侍講學士宋濂致仕還鄉後,因孫子宋慎捲進胡惟庸案受牽連,被逮到京師判處死刑。馬皇后想起宋濂教太子讀書的功勞,向朱元璋求情,遭到拒絕。到吃飯時,馬皇后悶悶不樂,不飲酒,不吃肉,朱元璋問其中緣故。她回答說,妾哀痛宋學士之刑,想代兒子為老師服“心喪”。朱元璋很不高興,扔下筷子就走。但第二天還是下令赦免了宋濂,改判謫戍茂州(轄境相當今四川北川、汶川及茂汶羌族自治縣等地)。

推薦一本與眾不同的寫明朝的書

洪武十五年(1382年),馬皇后病重,朱元璋和大臣們四處為她求良醫,馬皇后自知難以痊癒,堅決不肯。她對朱元璋說:“生死有命,禱祀何益?世有良醫,亦不能起死回生,倘服藥不效,罪及醫生,轉增妾過。”朱元璋歎息不已,繼問馬皇后有無遺言。馬皇后嗚咽道:“妾與陛下起布衣,賴陛下神聖,得為國母,志願已足,尚有何言?不過妾死後,只願陛下求賢納諫,有始有終,願子孫個個賢能,臣民安居樂業,江山萬年不朽。”言畢溘然長逝,享年51歲,朱元璋和宮人均慟哭失聲,百官無不落淚。

綜觀馬皇后的一生,她用心料理好家中、宮中事務,營造家庭和睦的局面,構建政界寬鬆的環境,無論對朱明王朝還是對朱元璋的家庭都做出了極大貢獻,贏得了丈夫的尊敬與愛護。生前朱元璋將她比作歷史上的賢後——長孫皇后,為她父母起墳立廟;死後,朱元璋不再冊立皇后,表示對她的敬重和懷念。《明史》讚揚馬皇后:“母儀天下,慈德昭彰。”可以說,她當之無愧。

正是由於朱元璋和馬秀英夫妻恩愛,白頭到老。此後,人們就稱讚這樣的夫妻為“結髮夫妻。”

(如果您對明朝感興趣,推薦您看《龍爭虎鬥的明朝傳奇》這本書,鐵道社2017年3月版,或許會給您不一樣的感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