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皇帝欲解救被廢的王妃,皇后卻做殺人滅口舉,結果比人彘更慘

永徽六年(西元655年)十月十三日, 唐高宗改立武則天為皇后。

武則天終於憑著自己的努力和不顧一切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這是她夢寐以求的心願,

也是她苦心經營的結果。 也正是因為這樣, 她當上皇皇後, 馬上又來了個“雙管齊下”。

首先是論功行賞。 她馬上給功勞最大的許敬宗封了“待詔”的職務, 這個職務已經是武則天的私人秘書了。 而“擁後派”其它成員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都得到不等的封賞。 武則天這樣做一是為強基固本的需要, 二來是為了進一步告示天下, 跟著我武則天走的人沒有錯, 跟著我走才會有前途, 有仕途。

其次是論劍尋仇。 她把仇恨的目光盯在了被廢被囚被押的王皇后和蕭淑妃身上, 雖然她們已沒有了權(連一介布衣都不如), 雖然她們已經沒了自由(被囚禁的人談何自由), 雖然她們已經構不成了任何威脅(手無寸鐵, 身無個人,

怎麼構成威脅), 然而, 武則天還是不放心, 她以女人特有的敏銳認為, 只要王皇后和蕭淑妃存在一天對自己就是潛在的威脅, 因此, 無論如何不能讓她們留活口。 因此, 她舉起了手中的倚天劍, 時刻瞄準著這兩位禍星。

而正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 天真可愛的唐高宗卻在這件事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加快了王蕭兩人的死亡。

事實的緣由是這樣的, 一天唐高宗心血來潮, 突然想起了王皇后蕭淑妃, 有了這個想法原本也沒有什麼關係, 關鍵是他還馬上付諸於行動了——微服私訪。 這天, 他帶了個貼身太監獨孤及, 悄無聲息地來了囚禁王蕭二妃的後院, 他沒有心思看風景, 而是直找尋人。

尋了一圈, 就是不見半個人影, 此時但見後院的宮門緊鎖著, 唐高宗不由眉頭微蹙, 而身邊的獨孤及指著一個小洞口, 輕聲說:“皇上……王皇后和蕭淑妃她們……她們被關押在裡面。 ”

唐高宗心裡一驚, 人住的地方怎麼只留狗洞呢, 不由顫抖著走向前, 把臉湊到洞口, 呼喚道:“王皇后、蕭淑妃你們在哪兒?”

洞口裡並沒有回音, 仿佛如死一般的寂靜。

“難道裡面沒人?”唐高宗皺眉道。

“她們百分之百在裡面。 ”獨孤及拍著胸脯道。

“那怎麼沒有回音聲呢?”唐高宗納悶著。

“她們不知道來的人是誰, 心裡害怕, 不敢出聲。 ”獨孤及若有所思地道。

唐高宗心裡一顫, 大聲道:“王皇后, 蕭淑妃, 朕來看你們了。 ”

“當真是皇上啊。 我們在這兒……”裡面終於傳來了微喘而激動的聲音, 隨後便是低泣之聲。

唐高宗心裡一怔, 眼中一熱, 心中沒來由的湧上一陣酸楚:寶貝, 別哭泣, 不是不愛你, 我也不願意, 又讓你傷心……

“妾失寵蒙羞, 得罪于當今國母, 已被貶為宮婢,皇上怎可再用舊日的稱呼?庶人實在不敢當啊。”王皇后這話裡包含有三分無助三分幽怨三分不滿一分感歎。

而蕭淑妃知道,此時也許是她們一生中最後的機會了,於是王皇后話音末畢,她馬上接話道:“如果皇上還念舊份,就放我們出去吧,給我們一點自由吧,我們情願當奴婢侍奉皇上。如果皇上實在不需要我們,就讓我們出家當尼姑吧。我們以後終生念佛,並且會把這裡當做回心院,永遠感謝皇上的恩典。”

唐高宗聞言心中一酸,忙不迭地答應著:“別擔心,我來想辦法,一定會讓你們出去的。”

儘管得到了唐高宗的承諾,但當他要“打道回府”時,卻傳來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淒婉的痛哭聲,這哭聲來自地下,這哭聲發源於天上,這哭聲流淌在唐高宗的耳畔,震耳發饋。此時秋風吹落葉的颯颯聲、秋蟲行將死亡的哀鳴聲構成了一種淒慘的氛圍。

事實證明,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悲壯並非沒有來由,因為她們這一別竟然和唐高宗是永別了。

唐高宗食言了。他之所以食言,不是因為反悔了,而是因為錯過了。因為他探訪的消息,很快就被武則天知道了。

武則天之所以能打敗王皇后和蕭淑妃,那就是因為她擁有著強大的人脈關係網,這關係裡網裡面包含著行行色色的人物,尤其是“小人物”在裡面起了關鍵的決定性作用。此時,她當了皇后,這個優良傳統還在繼續,因此,穿插在皇帝身邊的各種眼探很快把皇上去探望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消息向她進行了彙報。

武則天一聽,氣的花枝亂顫,二話不說,馬上當機立斷地做出了應對之策,結果有三:一是行動很迅速——快刀斬亂麻,二是過程很簡單——血腥而暴力,三是結果很觸目——悲壯而悲憫。

武則天派出的“奪命殺手”果然不羞使命,她們嚴格遵命執行,沒有直接將王蕭兩人殺無赦,而是選擇了先辱後殺,先是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各鞭打一百鞭,這一百鞭抽的兩位金枝玉葉般的美女皮開肉綻,血流如注,在讓兩人“痛其體膚”後,又把兩人的手腳砍掉,讓兩人“痛其筋骨”。最後,折騰夠了,才把她們大卸八塊,讓兩人“痛其心扉”。當然,她們不會料到,就在她們痛的不能呼息,痛的死去活來時,她們的屍塊被扔到酒缸裡泡酒了,讓她們死後都不得安寧,讓兩人“痛其靈魂”。

如果大家認為這件事到此為止了那就大錯特錯了,武則天就是武則天,她還有更讓人驚世駭俗的後續手段:

一是給王、蕭兩人蓋棺定論。兩人既然都已經死了,但總得給她們一個評價吧,為此,武則天下了一道懿旨,細數王、蕭兩人十大罪狀。而武則天捏造這些顯然也是為處死王、蕭兩人找理正言順的托詞和理由。

二是讓王、蕭兩人斷子絕後。在誅王、蕭兩的九族的同時,武則天還將王氏改為“蟒”氏,蕭氏改為“梟”氏,以後王、蕭兩人的同族後人就此銷聲匿跡、無影無蹤了。

當然,這其中整個過程中,王皇后在早已看透了世態炎涼時,都顯得很“配合”,既然死是必然,不如默默地承受這個過程,不如安安靜靜地離去。而蕭淑妃的反應卻不一樣,她心裡有一個千個一萬個不心甘不情願同,因此,在那一百鞭抽打在她弱不禁風的身上時,她自然早已聞到了死亡的氣息,可是,她又不甘心這樣含冤地死去,於是選擇了拼盡全部力氣,進行了最後一次撕心裂肺的“呐喊”:“武媚,你這個妖孽,但願我來世變為貓,你為老鼠,讓我生生世世扼你喉!”

而當後知後覺的唐高宗聽聞到消息時,自然是痛哭流涕外加痛心疾首了。更讓人痛感的是,唐高宗在痛過哭過之後,卻只能無奈地接受這樣血淋淋的現實,只能忍痛打碎牙齒往嘴裡吞。事已至此,木已成舟,柔弱的唐高宗除了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還能做什麼?

已被貶為宮婢,皇上怎可再用舊日的稱呼?庶人實在不敢當啊。”王皇后這話裡包含有三分無助三分幽怨三分不滿一分感歎。

而蕭淑妃知道,此時也許是她們一生中最後的機會了,於是王皇后話音末畢,她馬上接話道:“如果皇上還念舊份,就放我們出去吧,給我們一點自由吧,我們情願當奴婢侍奉皇上。如果皇上實在不需要我們,就讓我們出家當尼姑吧。我們以後終生念佛,並且會把這裡當做回心院,永遠感謝皇上的恩典。”

唐高宗聞言心中一酸,忙不迭地答應著:“別擔心,我來想辦法,一定會讓你們出去的。”

儘管得到了唐高宗的承諾,但當他要“打道回府”時,卻傳來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淒婉的痛哭聲,這哭聲來自地下,這哭聲發源於天上,這哭聲流淌在唐高宗的耳畔,震耳發饋。此時秋風吹落葉的颯颯聲、秋蟲行將死亡的哀鳴聲構成了一種淒慘的氛圍。

事實證明,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悲壯並非沒有來由,因為她們這一別竟然和唐高宗是永別了。

唐高宗食言了。他之所以食言,不是因為反悔了,而是因為錯過了。因為他探訪的消息,很快就被武則天知道了。

武則天之所以能打敗王皇后和蕭淑妃,那就是因為她擁有著強大的人脈關係網,這關係裡網裡面包含著行行色色的人物,尤其是“小人物”在裡面起了關鍵的決定性作用。此時,她當了皇后,這個優良傳統還在繼續,因此,穿插在皇帝身邊的各種眼探很快把皇上去探望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消息向她進行了彙報。

武則天一聽,氣的花枝亂顫,二話不說,馬上當機立斷地做出了應對之策,結果有三:一是行動很迅速——快刀斬亂麻,二是過程很簡單——血腥而暴力,三是結果很觸目——悲壯而悲憫。

武則天派出的“奪命殺手”果然不羞使命,她們嚴格遵命執行,沒有直接將王蕭兩人殺無赦,而是選擇了先辱後殺,先是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各鞭打一百鞭,這一百鞭抽的兩位金枝玉葉般的美女皮開肉綻,血流如注,在讓兩人“痛其體膚”後,又把兩人的手腳砍掉,讓兩人“痛其筋骨”。最後,折騰夠了,才把她們大卸八塊,讓兩人“痛其心扉”。當然,她們不會料到,就在她們痛的不能呼息,痛的死去活來時,她們的屍塊被扔到酒缸裡泡酒了,讓她們死後都不得安寧,讓兩人“痛其靈魂”。

如果大家認為這件事到此為止了那就大錯特錯了,武則天就是武則天,她還有更讓人驚世駭俗的後續手段:

一是給王、蕭兩人蓋棺定論。兩人既然都已經死了,但總得給她們一個評價吧,為此,武則天下了一道懿旨,細數王、蕭兩人十大罪狀。而武則天捏造這些顯然也是為處死王、蕭兩人找理正言順的托詞和理由。

二是讓王、蕭兩人斷子絕後。在誅王、蕭兩的九族的同時,武則天還將王氏改為“蟒”氏,蕭氏改為“梟”氏,以後王、蕭兩人的同族後人就此銷聲匿跡、無影無蹤了。

當然,這其中整個過程中,王皇后在早已看透了世態炎涼時,都顯得很“配合”,既然死是必然,不如默默地承受這個過程,不如安安靜靜地離去。而蕭淑妃的反應卻不一樣,她心裡有一個千個一萬個不心甘不情願同,因此,在那一百鞭抽打在她弱不禁風的身上時,她自然早已聞到了死亡的氣息,可是,她又不甘心這樣含冤地死去,於是選擇了拼盡全部力氣,進行了最後一次撕心裂肺的“呐喊”:“武媚,你這個妖孽,但願我來世變為貓,你為老鼠,讓我生生世世扼你喉!”

而當後知後覺的唐高宗聽聞到消息時,自然是痛哭流涕外加痛心疾首了。更讓人痛感的是,唐高宗在痛過哭過之後,卻只能無奈地接受這樣血淋淋的現實,只能忍痛打碎牙齒往嘴裡吞。事已至此,木已成舟,柔弱的唐高宗除了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還能做什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