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甘肅宕昌馬忠貴—《虎膽英雄老虎崖搶險救人》

宕昌縣的社會新風

扶養鰓寡老人:宕昌人民善良敦厚, 很早就有扶養鰓寡老人之美德.在社會主義的今天, 撫養鰓寡老人成為人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許多鰓寡老人老有所養, 死有所葬, 得以樂終天年.

孝順父母:宕昌縣人民素有孝順父母的優良傳統.尤其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 這一傳統進一步發揚光大.

拾金不昧:拾金不昧乃古之遺風。 解放後, 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隨著兩個文明建設的共同發展, 拾金不昧的社會新風尚已在全縣形成, 從一七八歲的小學生到五六十歲的老人, 拾遺于道, 交付於公者屢見不鮮.

捨己為公:, 宕昌人民學習雷鋒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精神, 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1, 7.年夏季, 興化公社董家坪大隊民兵連長馬忠貴帶領民兵突擊隊, 在老虎崖上點炮炸石, 搶修南陽通往興化的公路.一天,

當共裝了100斤烈性炸藥的;個炮眼的導火線己點燃時, 從山道上走來100多人馬, 伏在凹地處的馬忠貴看在眼裡, 急在心中, 連忙站起來揮動手臂高喊停步, 因山風太大, 人們聽不清喊叫聲, 仍在往前走, 眼看一場嚴重的事故就要發生。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 馬忠貴沖出掩護體, 幾步登上山崖, 迅速拔出了5個點炮眼的導火索, 當他拔掉最後一個炮眼的導火索時, 馬隊正好從下面的山道上走過來, 一場大的災難避免了.馬忠貴捨己救人的動人事蹟被寫成《虎膽英雄老虎崖搶險救人》的文章在《人民日報》上登載。

1966年的一天, 臨江公社蔡家山生產隊出納員蔡馬順祥在火坪溝坡上放牧時, 忽然發現山上起火, 為了保護山上400多畝森林資源,

梁上700多畝草原及牧場裡二三十頭牲畜, 他隻身奔到林中奮力撲火, 身上的衣服被火燒著了也全然不顧.眼看大火蔓延到草山上, 他不顧勞累, 又跑到草山上把正在吃草的14頭牲畜趕到安全地帶。 這時, 他發現另一處森林又起大火, 再向大火撲去, 由於疲勞過度, 加之山陡坡滑, 他被掉進了火海光榮犧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