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黃山歸來不看嶽,瓊台歸來不看穀

俗話說:“黃山歸來不看嶽, 瓊台歸來不看穀”。 來到有“小黃山”之稱的【瓊台仙穀】。 詩仙李白遊覽後, 曾在這裡留下“青衣約我遊瓊台, 琪樹花芳九葉開”的詩句來讚美仙谷的美麗景致。

雲煙濛濛, 細雨微微, 我們搭乘車子緩緩上山, 來到景區的入口廣場, 一下車就被籠罩在煙雨之中著滿眼青翠的奇山之景色所震撼, 迎面峭崖壁立、奇峰插天, 瓊台仙穀奇險清幽, 在對面的崖壁上紅色的“瓊台仙穀”四個摩崖大字,

龍飛鳳舞, 迎面奪目。

當看到兩旁群山林立, 鏡潭簾瀑, 碧水粼粼, 一步一景, 眼前的這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圖畫,

令人目不暇接。 詩仙李白又有題詩曰:“百丈素崖裂, 四山丹壁開。 龍潭中噴身, 晝夜生風雷。 但見瀑泉落, 如跺雲漢來。 ”沿溪進穀, 兩邊山奇水秀, 細雨濛濛時, 在如夢如幻的"人間仙境"之中, 咱也做了一回谷中仙人。 在八仙湖上游走, 雨天飄仙霧, 晴日現彩虹, 好一副湖光山色的醉人勝景。 無不讓人流連忘返!

靈溪百丈坑有瀑如龍, 下注成潭, 潭水晶瑩如黛, 名“龍潭”。 望著眼前的這一湖翠黛, 那麼清透, 碧綠, 隨著木棧道走去, 在潭水較淺處可見卵石, 三五成群的鴨子正悠閒的在水中搖擺著身姿, 兩岸翠峰連綿, 峭崖嶙峋。 細雨濛濛的午後, 薄霧升騰之中我們仿佛置身仙境, 蕩滌了一切塵凡俗慮。 難怪詩仙李白直呼:“龍樓鳳闕不肯住, 飛騰直欲天臺去!”真是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其中, 不願醒來。

當我們還沉浸在這氤氳仙氣的仙穀湖光中的時候,忽然望見遠處湖上有人在展姿,一女梳妝迎客,一僧似濟公放蕩。沿著棧道慢慢走近細細觀看,濟公卻變換幻化似翁似醉、旁邊還有神黿探首張望,形態逼真。據介紹,這些肖形奇石,都是峽谷中的天然巨石,“這一組妙趣橫生的迎客群像,屹立在八仙湖之中,漫步於此細細品味那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高尚境界。

瓊台仙境,處處都是氤氳雲霧的仙氣。天機如此玄妙,讓人遐想。繼續往前走,可見一個“懸空廊”。與自己之前所去的山西“懸空寺”有些許類似。走在懸空廊裡,可以休息片刻,而在一旁的岩壁上一古銅幣狀摩崖,中間是銅幣的方“口”形,四周配以“隹、五、矢、”,均依方“口”,成“唯吾知足”四字。細細品味,無不透著人生韻味,充滿禪意與哲理,感悟妙語之時,也會讓人心境豁然。

瓊台附近多摩崖石刻,最早是唐元和十四年的“台岩奇觀”,近世有清雍正年間鐫刻的“秀甲臺山”和“蓬萊仙境”。這個有小黃山之稱的瓊台仙穀,是大自然的寶庫,不僅風景無限更有“千僧萬道佈滿臺山”之說,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漫步在幽雅之境中、和瓊台濃郁的宗教氛圍,令人心靈得到淨化與昇華。

當我們還沉浸在這氤氳仙氣的仙穀湖光中的時候,忽然望見遠處湖上有人在展姿,一女梳妝迎客,一僧似濟公放蕩。沿著棧道慢慢走近細細觀看,濟公卻變換幻化似翁似醉、旁邊還有神黿探首張望,形態逼真。據介紹,這些肖形奇石,都是峽谷中的天然巨石,“這一組妙趣橫生的迎客群像,屹立在八仙湖之中,漫步於此細細品味那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高尚境界。

瓊台仙境,處處都是氤氳雲霧的仙氣。天機如此玄妙,讓人遐想。繼續往前走,可見一個“懸空廊”。與自己之前所去的山西“懸空寺”有些許類似。走在懸空廊裡,可以休息片刻,而在一旁的岩壁上一古銅幣狀摩崖,中間是銅幣的方“口”形,四周配以“隹、五、矢、”,均依方“口”,成“唯吾知足”四字。細細品味,無不透著人生韻味,充滿禪意與哲理,感悟妙語之時,也會讓人心境豁然。

瓊台附近多摩崖石刻,最早是唐元和十四年的“台岩奇觀”,近世有清雍正年間鐫刻的“秀甲臺山”和“蓬萊仙境”。這個有小黃山之稱的瓊台仙穀,是大自然的寶庫,不僅風景無限更有“千僧萬道佈滿臺山”之說,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漫步在幽雅之境中、和瓊台濃郁的宗教氛圍,令人心靈得到淨化與昇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