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老師上課“不務正業”?課後還讓家長跟孩子一起做Project!

看到很多家長吐槽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 相比之下, 美國的學生和家長則幸運很多, 他們的作業量比較小, 一般小學生每天各科作業加起來不超過一小時。 那麼, 是不是美國家長就真的不用操心孩子們的作業呢?並非如此, 美國學生的常規作業量是比較少的, 但他們常常會有“Project” ——專案式作業, 而這項作業很大程度上也需要家長的參與和説明。 今天粒粒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目前非常流行的“專案式學習”。

什麼是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英文是Project based learning (簡稱:PBL) , 在美國已經是美國老師課堂上駕輕就熟的教學模式, 在主題教學、多學科整合教學方面應用非常廣泛, 現在也被越來越多的國際學校引入。

圖:google search

PBL課程大目標是一個Project。 Project 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可以是一張海報、一個手工作品, 一部自製電影, 一場舞臺劇、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 甚至是一個假想。 整個Project可以是獨立完成, 也可以是小組合作完成。 但無論如何, 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 需要通過個人及小組的思考, 承載整個課程涵蓋的重要知識點, 以解決課程最初設定的實際問題。

專案式學習的主要內容

當老師或家長組織孩子去做Project的時候, 首先自己要明確PBL的主要內容。

粒粒會用到下圖這樣一個教學計畫的範本去説明自己理清思路。

(文末免費領取此素材)

主題:整個學習週期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的, 比較適合科學、社會等學科。

內容:PBL的教學形式比較“散”, 但形散神不能散, 教學的內容一定是要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

這一點需要老師來把關。 千萬不能孩子玩得很開心, 但什麼都沒學到, 否則真的就是“不務正業”了。

預設問題:PBL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的, 一開始這個問題就要被拋出來。

深入探索&多樣化選擇:允許孩子去發問, 多管道獲得資訊, 自己選擇並決定不同形式的項目。

批判和調整: 根據孩子的進度去回饋, 讓孩子不斷地調整和完善自己的Project。

受眾和成品:孩子們的展示自己的作品是PBL課程最後一個重要步驟。

21世紀能力目標: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需要思考能夠説明學生提升的能力目標。 如:溝通, 協作, 解決問題, 使用科技等方面的能力。

6個主要的學習步驟

前面已經提到, 專案式學習適合主題式學習。 對於學習時間有很大的要求,

比如下圖這樣一個時間表, 每天有兩個大段的時間去做項目。

粒粒的時間表是按照科目來的, 比較常選擇科學課的一個主題做專案式學習, 每天大概有40分鐘。 教學設計的流程是按照教室裡懸掛的這個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 的流程圖來進行的, 非常適合所有的科學課程。 一共有6個步驟:提問——想像——計畫——創造——完善——展示。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接下來粒粒用自己在“棲息地”這個主題中的專案式學習,給大家介紹下每個環節的重點。

1.提問

老師要跟學生一起去討論,整個項目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如何解決,解決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比如在“棲息地”這個主題中,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最終要解決“如何維持不同棲息地的生態平衡”這一問題。老師可以跟學生一起去逐步分析很多小的問題,比如:主要的棲息地有哪些?動植物如何獲得自己生存所需的能量? 哪些變化會導致生態不平衡?一個個問題擊破才能討論最後的大問題。

圖:不同的棲息地

圖:瞭解棲息地的不同特徵,常用科學網站:BrainPOP Jr.

2.想像

想像一下有哪些方案可以解決問題?然後進行資訊的搜索和整理,以挖掘更多的新知識。搜索不僅僅是上網查資料,可以是小組討論、頭腦風暴、問卷調查等。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當明確問題之後,學生就可以多途徑收集資料,在學校可以利用的資源有老師、同學、書籍、網路,回家之後還可以詢問父母、兄弟姐妹、鄰居,以及電視網路資源。根據瞭解到的資訊進行想像,形成初步的解決方法。

老師給出頭腦風暴泡泡圖參考

上網查不同棲息地的特徵

相關“棲息地”閱讀書籍

通過閱讀收集資料並記錄下來

3、計畫

做計畫的時候,學生可以通過使用各種不同的表格來輔助。(可參考《美國課堂隨處可見的“組織圖”,分分鐘讓孩子的閱讀寫作思路更清晰!》),小組合作還可以明確製作和分工,列出具體要準備的材料清單和需要完成的事項。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學生確定並選擇自己要設計的棲息地,制定計劃、列出(畫出)需要準備的物品清單,以及小組成員的分工。然後開始收集物品。

4.創造

根據制定的計畫來嚴格執行,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時間,有效地溝通和合作,並檢測自己的項目。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看似“創造”環節是孩子們自己動手忙活,老師可以做甩手掌櫃的環節,實際上,粒粒覺得這個環節是整個項目中最難的,因為一般來說孩子都會缺乏自控力,在合作時會出現偷懶、拖遝、肆意玩耍、鬧矛盾等問題。這時候作為引導者,一定要緊跟孩子的進展,細心觀察,耐心解答每一個細小的問題,隨時糾正並引導孩子回到最初的方向。

圖:學生在“創造”自己的棲息地Project

還有,要特別強調的是説明孩子學會組織材料和時間,“創造”環節往往是“車禍現場”。作為老師和家長要定時提醒孩子們時間,整理材料等。

5.完善

Project不是一次成型的,總有一些問題和不足。通過糾錯來完善自己的專案,然後反復多次,一步步接近最好的狀態。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比如下圖這個“北美草原”的棲息地,孩子說自己做完了,但是粒粒這時候問他:這是哪一個棲息地,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它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動物如何獲得能量?這裡面包含了哪些食物鏈?

在孩子回饋資訊的時候,我們一起發現這個“北美草原”動物多,植物少,很難維持生態平衡,這樣下去後果會導致沙漠化和動物遷徙等問題。孩子非常認同,便又進一步地去完善。

6.展示

展示是最後的環節,主要是向其他的人展示並分享自己的Project的內容。除了作品本身,還要去討論自己在設計過程中的“錯誤”,意見自己如何糾錯並最終成功。確保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有發言的機會。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展示是個既讓孩子“羞澀”又激動的環節,他們渴望自己的作品被認可,在同伴的合作、聽眾的鼓勵下,會給孩子很大的自信心。在這個過程中也慢慢培養了他們的演講口才。

圖:成型的“北美草原”作品展示

圖:Project背後是孩子們的智慧,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説明

孩子們的作品展示難免有些雷同,為了避免只是走流程,老師還可以利用下面這個清單進行提問,給學生更多反思的機會。

(文末免費領取素材)

傳統學習與項目式學習的差別

通俗一點說,傳統學習都是先學習後考試,閉卷考試,側重考察學習者知識的多少。而專案式學習是告訴你考試的要求,通過學習去自己設計一個符合考試要求的作品。開卷評估,側重考察學習者對知識的運用。

就粒粒個人的感受,傳統學習以考試的優劣作為衡量學生的主要標準。考試有標準答案,更客觀,學生在重複訓練下基礎知識記憶更牢固,學生在發展中的差異化個性化不明顯;專案式學習沒有標準答案,但有參考標準,評估更主觀,學生能發揮自己的優勢,短期來看孩子耗費的時間長,但從長期來看孩子的探索、思考和創造等能力會有更好的發展。兩者各有千秋。

在應試的體制下,我們無法脫離傳統教育,但在課外的很多學習中都可以採用項目式學習。

以上資訊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一共有6個步驟:提問——想像——計畫——創造——完善——展示。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接下來粒粒用自己在“棲息地”這個主題中的專案式學習,給大家介紹下每個環節的重點。

1.提問

老師要跟學生一起去討論,整個項目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如何解決,解決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比如在“棲息地”這個主題中,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最終要解決“如何維持不同棲息地的生態平衡”這一問題。老師可以跟學生一起去逐步分析很多小的問題,比如:主要的棲息地有哪些?動植物如何獲得自己生存所需的能量? 哪些變化會導致生態不平衡?一個個問題擊破才能討論最後的大問題。

圖:不同的棲息地

圖:瞭解棲息地的不同特徵,常用科學網站:BrainPOP Jr.

2.想像

想像一下有哪些方案可以解決問題?然後進行資訊的搜索和整理,以挖掘更多的新知識。搜索不僅僅是上網查資料,可以是小組討論、頭腦風暴、問卷調查等。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當明確問題之後,學生就可以多途徑收集資料,在學校可以利用的資源有老師、同學、書籍、網路,回家之後還可以詢問父母、兄弟姐妹、鄰居,以及電視網路資源。根據瞭解到的資訊進行想像,形成初步的解決方法。

老師給出頭腦風暴泡泡圖參考

上網查不同棲息地的特徵

相關“棲息地”閱讀書籍

通過閱讀收集資料並記錄下來

3、計畫

做計畫的時候,學生可以通過使用各種不同的表格來輔助。(可參考《美國課堂隨處可見的“組織圖”,分分鐘讓孩子的閱讀寫作思路更清晰!》),小組合作還可以明確製作和分工,列出具體要準備的材料清單和需要完成的事項。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學生確定並選擇自己要設計的棲息地,制定計劃、列出(畫出)需要準備的物品清單,以及小組成員的分工。然後開始收集物品。

4.創造

根據制定的計畫來嚴格執行,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時間,有效地溝通和合作,並檢測自己的項目。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看似“創造”環節是孩子們自己動手忙活,老師可以做甩手掌櫃的環節,實際上,粒粒覺得這個環節是整個項目中最難的,因為一般來說孩子都會缺乏自控力,在合作時會出現偷懶、拖遝、肆意玩耍、鬧矛盾等問題。這時候作為引導者,一定要緊跟孩子的進展,細心觀察,耐心解答每一個細小的問題,隨時糾正並引導孩子回到最初的方向。

圖:學生在“創造”自己的棲息地Project

還有,要特別強調的是説明孩子學會組織材料和時間,“創造”環節往往是“車禍現場”。作為老師和家長要定時提醒孩子們時間,整理材料等。

5.完善

Project不是一次成型的,總有一些問題和不足。通過糾錯來完善自己的專案,然後反復多次,一步步接近最好的狀態。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比如下圖這個“北美草原”的棲息地,孩子說自己做完了,但是粒粒這時候問他:這是哪一個棲息地,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它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動物如何獲得能量?這裡面包含了哪些食物鏈?

在孩子回饋資訊的時候,我們一起發現這個“北美草原”動物多,植物少,很難維持生態平衡,這樣下去後果會導致沙漠化和動物遷徙等問題。孩子非常認同,便又進一步地去完善。

6.展示

展示是最後的環節,主要是向其他的人展示並分享自己的Project的內容。除了作品本身,還要去討論自己在設計過程中的“錯誤”,意見自己如何糾錯並最終成功。確保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有發言的機會。

(文末免費領取海報素材)

展示是個既讓孩子“羞澀”又激動的環節,他們渴望自己的作品被認可,在同伴的合作、聽眾的鼓勵下,會給孩子很大的自信心。在這個過程中也慢慢培養了他們的演講口才。

圖:成型的“北美草原”作品展示

圖:Project背後是孩子們的智慧,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説明

孩子們的作品展示難免有些雷同,為了避免只是走流程,老師還可以利用下面這個清單進行提問,給學生更多反思的機會。

(文末免費領取素材)

傳統學習與項目式學習的差別

通俗一點說,傳統學習都是先學習後考試,閉卷考試,側重考察學習者知識的多少。而專案式學習是告訴你考試的要求,通過學習去自己設計一個符合考試要求的作品。開卷評估,側重考察學習者對知識的運用。

就粒粒個人的感受,傳統學習以考試的優劣作為衡量學生的主要標準。考試有標準答案,更客觀,學生在重複訓練下基礎知識記憶更牢固,學生在發展中的差異化個性化不明顯;專案式學習沒有標準答案,但有參考標準,評估更主觀,學生能發揮自己的優勢,短期來看孩子耗費的時間長,但從長期來看孩子的探索、思考和創造等能力會有更好的發展。兩者各有千秋。

在應試的體制下,我們無法脫離傳統教育,但在課外的很多學習中都可以採用項目式學習。

以上資訊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